這3種教育誤區,誤導了50%的家長!甚至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2022-04-07     未來春藤

原標題:這3種教育誤區,誤導了50%的家長!甚至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作家桐華說,人的一生就是不斷付出和收穫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會逐漸形成兩種人:一種人因努力而成功,另一種因懶散而失敗。如果想要孩子成為前者,成為一個強者,父母就應該多方面看待下面三個問題,引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

一、告訴孩子什麼是真正的快樂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快樂教育已經成為了家長圈裡教育孩子的成功標準。

我身邊一個有娃的同事奉行的就是快樂教育主義,她對孩子看管可以說是放養式管理,一不問作業,二不問成績,三不問近況。

孩子成績考差了,沒關係。
孩子又闖禍了,沒關係。
孩子學東西不想學了,沒關係。

每次我們都問她,你真的不擔心孩子的將來嗎?

她卻說,你看國外那些小孩子不也奉行快樂教育嗎?他們不也成功了嗎?

最經典的一次就是,她家孩子周一說的想跟其它小朋友一樣彈鋼琴,她媽媽第二天就花了一萬多給報了某名師的鋼琴課,可是沒出半個月小傢伙就說:「媽媽,練琴好累啊,我不想去上課了。」

我本以為她會勸孩子兩句,沒想到剛掛下閨女電話,就開始給老師打電話直接通知孩子不去了。

就這樣報班,退班,我們光是聽見的就不下三四個。

這就是快樂教育嗎?這就是尊重孩子的意願嗎?

在我看來,這並不是在幫助孩子,而是給孩子的未來造成更多的隱患。

試想一下,如果孩子每每遇到困難就選擇放棄,那當她真正遇到困難又將如何面對呢?在兒時還能被父母保護,當成人後走向社會,誰又會給她可以拒絕的機會呢?

我們都知道學習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但也只有克服這些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才能讓自己走上更理想的人生道路。

雖然說過很多次,但這裡還得借用龍應台對兒子說的那句話: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會給你快樂!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可以給孩子快樂,但是更要教會孩子如何通過努力,取得成績和回報,那時得到的快樂才是真正的且持久的。

二、告訴孩子請不要怕努力

借用一句老話:「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如果一個人想取得一番成就,那就必須勤學苦練。

那些在我們眼中非常風光的名人,在童年時期也並非一帆風順。

著名教育集團新東方的創始人俞敏洪就是這樣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父母不是知識分子,他高中成績也並不理想,幾次高考落榜的經歷並沒有打垮他,他每天仍在微弱的煤油燈下堅持學習。

直到第三次參加高考,一舉考進了國家重點大學。

同樣高考3次沒有放棄的還有著名企業家馬雲,他也是在第三次高考後被杭州師範學院外語系破格錄取。

這些「大人物」都是在一次次失敗中積累經驗,不斷學習成長,最終讓自己走向成功。

這讓我想起了李開復說過的一句話,他說:

高考只是人生表面上的轉折點。真正轉折點應該是你每一天每一個小時都在積累的東西。

所以,請告訴孩子們,不要去害怕努力。

雖然取得成就的道路,總是伴隨著曲折,充滿了艱辛。

但只要我們肯付出,肯努力,看拼搏就一定會有收穫。

三、告訴孩子堅持可以帶來的好處

孩子能不能堅持,是否有恆心,其實很大程度取決於父母。

有些時候家長在最後為孩子做出抉擇的時候,總是愛說:

我的孩子太小了,沒有定性,我怕他堅持不了。

堅持,不僅是培養孩子的毅力,更是對孩子信念的速成。

孩子人生道路當中,每一次決定,都是靠堅持來鋪墊的,一個人做事的成功與否,在於你對這件事堅持的信念是否堅定。

堅持,從某些程度上,它也是一種品德。

不要說一年,兩年時間太長,孩子人生道路上,一兩年只是他成長一個短暫的過程,然而這個過程,利用好了,終身受益。

有時候家長們可能搞錯了一個事情,那就是有興趣不代表能做好,而做好了才覺得有興趣,這才是成就一件事的標準。

這是一種來源於環境給的認可感和自信心的,能被刺激起來的戰鬥力。

這種感覺,已經超越了性別、體能等,就像一塊海綿一樣瘋狂的吸取各種知識經驗,打敗一個又一個對手,然後獲得最終的勝利。

美國教育專家經過研究發現表明:決定孩子未來的,並不是智商,而是堅持。而讓孩子遇事能堅持,最好的方式就是家長陪著他一起堅持。最好的示範,是最好的教育。

父母不僅要教育孩子,還要進行自我教育。——蘇霍姆林斯基

在當代,父母或多或少都有教育焦慮,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既怕管太多,又怕管太少。

其實,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首先就要把自己變成那樣的人。

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也是孩子最佳的模仿對象,你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印在孩子的腦海里。

今年一月份的時候,人民日報PO出一組母女相隔20年的對比照,讓很多網友感到驚嘆。

照片下方的是王同學,一名藥學專業的大一新生;照片上方是她的媽媽,也是藥學專業的。

女兒簡直就是媽媽年輕時的翻版,無論是外形氣質,還是母女倆做實驗時嚴謹認真的勁頭,十分相似。

據王同學介紹,自己從小便看著媽媽做各種化學實驗,耳濡目染之下也愛上了藥學,於是高考時果斷選擇了跟媽媽一樣的藥學專業。這就是「長大以後我就成了你」的真實演繹吧,女兒在媽媽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也努力想要收穫更好的自己。

這對神仙母女讓我們看到,孩子從父母那裡傳承的,不僅僅是長相,還有言行舉止、思維方式、價值觀等。

優秀的父母,就像孩子前行路上的路標和燈塔,指引著孩子們前進的方向,他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給孩子的人生道路指明方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34f25bb6d77b5c55c4f08874a3023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