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2個小學生,就有1個患這種病,根源是家長這種壞習慣!

2022-05-17     未來春藤

原標題:​每2個小學生,就有1個患這種病,根源是家長這種壞習慣!

呵護孩子「心靈的窗戶」,最有效的方式是跟孩子一起放下手機,到戶外活動,而不是用電子產品完全代替父母的陪伴。

前段時間,刷到一條令人震驚的新聞。

福州4歲的女孩,近視高達1300度。醫生還說,如果每年加深100度,等到成年,孩子有可能完全看不清東西了……

不得不承認,近視越來越低齡化。

過去兒童近視發生年齡主要為6-10歲,目前已經提前至3-7歲。

這些年來,低齡兒童近視的案例不在少數。

武漢3歲男童近視800度;

鄭州2歲半男童近視700度;

江蘇2歲半女童近視900度……

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報告顯示:

中國小學生的近視率為45.71%,初中生為74.36%,高中生達到83.28%。

也就是說,每2個小學生就有1個近視。

兒童近視率過半,後果不僅僅是戴眼鏡不方便那麼簡單。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許迅主任認為,低年齡階段發生近視眼的孩子,更容易變成高度近視眼,導致視力損傷,甚至老年以後因此失明。

孩子這麼小,為什麼會近視,還這麼嚴重?

今天就來跟大家說說,低齡兒童近視的主要原因,以及預防方法。

尤其在全國範圍內,仍有許多城市的孩子隔離在家上網課,更應該重視這個問題。

一、兒童近視的「頭號元兇」,不是電子產品

事實證明,近視往往來得悄無聲息。

廣州一名男孩因為總是眯眼、揉眼,父母帶他檢查後才發現,在家上網課的一個月,近視加深了近500度。

當孩子有以下情況時,家長一定要帶他去查視力。

喜歡眯起眼看東西;

經常揉眼睛;

頻繁眨眼睛;

總是湊近了看。

那麼,什麼是導致孩子近視的最大原因?是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嗎?

事實上,電子產品只能算作影響孩子視力的一個因素。

疫情期間,網課不能避免,信息時代,孩子生活學習又離不開網絡,家長沒有必要視電子產品如洪水猛獸。

更重要的是,並不是手機、電腦、ipad玩得少,孩子就不會近視。

在醫生看來,不合理用眼才是後天近視的「頭號元兇」。

長期近距離用眼,眼球為了把近距離的圖像直接聚焦在視網膜上而不使用調節,就會使眼軸增長發生近視。

即使大部分時間不用電子產品,但在幾個小時里,盯著電子螢幕不休息,或者在光線不好的環境下使用電子產品,也很容易近視。

前文提到的幾個案例,無不是家長將一兩歲的孩子扔給「電子保姆」,刷刷短視頻、看看動畫片,孩子瞬間就能安靜好幾個小時。

殊不知,一旦養成錯誤的用眼習慣,眼睛過度疲勞會對視力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不同年齡的孩子,每天可以使用多長時間電子產品?

家長可以參考美國兒科學會(AAP)的建議。

1.5歲之前不使用任何電子產品;

1.5歲-2歲可以參與跟家人的視頻聊天;

在家長的陪同下,2歲-5歲的孩子每天觀看不超過1小時的高質量節目;

5歲之後也要有持續性的限制。

二、中國兒童的近視率是美國的7倍

差距在戶外時間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全球首份《世界近視報告》,對比中國兒童和美國兒童的近視程度,結果令人震驚。

67%的美國兒童在6歲之前就擁有了自己的ipad,且每天使用的時間並不短。

相比之下,國內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情況並不算嚴重。

但是,世界衛生組織2017年的一項數據顯示:

中國青少年近視率為70%,而美國中小學生近視率僅為10%。

為什麼電子產品使用得更早、時間更長、頻率更高的美國,近視率反倒更低?

世界衛生組織協調員Alarcos Cieza指出:「我們在中國發現一個趨勢,兒童青少年近視率不斷上升,跟孩子們的戶外運動時間有關聯。

歐美國家的家長十分重視孩子的戶外運動,許多親子活動也安排在戶外,比如帶孩子到操場打球、到河邊野餐等等,鼓勵孩子接觸不同的戶外環境。

而中國家長更注重孩子的學業成績,戶外活動時間相對少了許多,內容也不夠豐富。

也就是說,大多數中國孩子曬太陽的時間少之又少。

而戶外的自然光可以刺激視網膜分泌多巴胺,從而抑制眼軸變長,預防近視的發生。

廣州何明光教授團隊的研究證明:

每天增加40分鐘戶外活動,3年近視率相對值下降23%

天氣晴朗的時候,每天2小時或每周10小時的戶外活動,帶孩子踢踢足球、放放風箏,哪怕只是發發獃,讓孩子在白天接受外界的自然光,都可以有效預防近視的發生。如果每周累計的時間能超過15小時,效果會更好。

對於已經近視的小朋友,2018年中國台灣的一項研究發現:

戶外活動也能夠減緩近視兒童的近視進展,1年減緩30%。

所以呢,趕緊關上電視,放下手機,邀請幾個小朋友一起,到戶外盡情撒歡兒吧!

三、0-6歲是預防近視的最佳時期,謹記5點

兒童的視力發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眼軸只有16mm左右,往往存在300度左右的遠視。

這個「遠視儲備」非常重要,決定著孩子未來近視的機率。

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球增大,視力增加,遠視減少,直至12歲左右轉為正視眼。

從出生到6歲,孩子的眼軸變化是最快的。

這個時候,家長尤其要控制孩子的近距離用眼。

如果眼軸增長過快,「遠視儲備」被過早地透支,孩子就會近視,且以每年50度左右的頻率增長,一直到18歲停止發育為止。

學齡前是預防近視的關鍵期,家長一定要抓緊時間幫助孩子養成正確的用眼習慣。

現在小學生近視越來越多,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沒有及時發現而導致度數加深。

建議家長在孩子3歲時到眼科建立屈光發育檔案,每半年檢查一次視力。

除了定期檢查視力,增加戶外運動,家長還應該注意5點。

1、控制看屏時間

如果不能保證每天2小時的戶外運動,目前公認有效預防近視的方法是「20-20-20原則」

即每次看螢幕20分鐘,至少望20英尺(6米)以外的遠處20秒以上。

有眼科醫生說過一種說法:

兒童近視發生的程度,與窗外相鄰建築物的間距有一定的關係。

如果樓距比較近,孩子沒辦法向遠處眺望,眼睛得不到放鬆就容易產生近視;

如果樓距比較遠,孩子能夠看到遠處的風景,眼睛得到好的放鬆,近視發展就比較慢。

2、把握看屏距離

各類電子產品,對眼睛的影響從小到大依次是投影、電視機、電腦、平板、手機。

  • 用ipad時,最好眼睛和螢幕平行,距離應該大於40公分;
  • 在電影院看電影時,最好選擇3到4排以後的座位,距離電影螢幕15到20米以外;
  • 看書寫字時,牢記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遠,胸離桌邊要一拳,手離筆尖要一寸。

保持合理的距離,能夠減少眼睛的疲勞。如果確實做不到,那就儘量減少觀看時間。

3、調節看屏環境

很多孩子喜歡在屋裡漆黑一片看電視,或者躲在被窩裡打手電筒看書,這是十分錯誤的行為。

在燈光柔和的情況下,眼睛不容易疲勞,反之在越黑暗的地方,眼睛越吃力,越容易疲勞。

另外一點,電子產品的螢幕亮度應該與環境的光度保持一致,如果周圍的燈光比較弱,螢幕亮度也不要調得太亮。

4、注意飲食健康

預防近視,飲食上要保證葉黃素的攝入充足。

葉黃素不僅可以緩解視疲勞,還可以避免眼睛受到光線,特別是藍光的損害。

菠菜、蘆筍之類的深綠色蔬菜,獼猴桃,黃玉米,蛋黃、胡蘿蔔等等食物中都富含葉黃素。

還有研究發現:

喜歡吃甜食的孩子,近視發生得比較快。

確實,吃甜食對近視的發育有輕度的影響,因為攝入過多的甜食會加速鈣質流失,眼球軟化,容易導致眼軸拉長——近視度數增加。

5、避免開燈睡覺

美國一項研究調查了479名2-16歲兒童,結果顯示:

孩子兩歲之前——

在黑暗中睡覺,後來有10%的近視;

開著夜燈睡覺,後來有34%的近視;

開著正常燈睡覺,後來有55%的近視。

波蘭一項研究調查了3377名6-19歲的中小學生的父母,結果顯示:

2歲以前晚上睡覺使用夜燈,更多的孩子發展成了近視。

這些研究都說明,晚上開燈睡覺,會增加孩子近視的機率。

因為眼睛發育需要正常的晝夜節律,開燈睡覺使眼肌長期處於收縮和緊繃狀態,眼睛更容易疲勞,孩子自然更容易近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22e738f9d2e9640c1a1738a53ae2b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