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6年追蹤兩萬個孩子發現:優秀的孩子,不是「教」出來的

2022-05-31     未來春藤

原標題:花6年追蹤兩萬個孩子發現:優秀的孩子,不是「教」出來的

美國教育部曾花6年時間跟蹤兩萬個兒童,揭示哪些因素和孩子的成績有明顯的相關性。

最終的研究結果顛覆了我們過去的認知。

有4個因素跟孩子的成績有強烈的相關性:

  • 孩子擁有高學歷父母;
  • 孩子父母擁有較高的社會及經濟地位;
  • 媽媽在30歲或更晚的時候生第一個孩子;
  • 孩子家裡有很多書籍(父母閱讀)。

還有4個因素不會對孩子的成績造成影響:

  • 孩子擁有完整的家庭;
  • 孩子父母最近把家搬到更好的小區;
  • 媽媽在孩子出生後到幼兒園之前不工作;
  • 父母每天給孩子讀書。

這項研究說明了一個重要事實:「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父母為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正如董卿在《朗讀者》中說的:

「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父母與其費勁改變孩子,不如做好自己。

一、自我犧牲的父母,養不出獨立自主的孩子

許多家長特別擔心孩子走彎路,於是替孩子掃除一切障礙,哪怕犧牲自己。

比如動畫小短片《巨嬰》中的母親,她對孩子的照顧,可謂是事無巨細。

哪怕兒子已經長大成人,母親依然幫他穿衣、喂飯、洗臉、甚至刮鬍子。

後來,父親因意外去世了,母子二人失去了經濟來源,全靠變賣家中的物品來維持生活。

有一次,兒子看上了一款VR眼鏡,實在沒錢買的母親做出一個驚人的動作,她掏出了自己的腎臟遞給了兒子。

如願買到VR眼鏡的兒子始終沉浸在遊戲的快樂中,直到他餓了想讓母親給自己喂飯的時候,他才發現失血過多的母親早已去世了。

為了不讓自己活活餓死,失去了庇護的他選擇回到母親的肚子裡……

羅素在《幸福之路》中談到:

做父母的不應該儘可能地為孩子多做些事,凡是自我犧牲的父母,往往對孩子極端自私,會從感情上掌控孩子,過分的牽掛往往是占有欲的偽裝。

多少「偉大」的父母,無視孩子內在的成長需求,將所有時間和精力投入在孩子身上,為孩子打理好一切,自認為這就是對孩子的愛。

殊不知,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是階段性的。

孩子獨立行走之前,需要父母無時無刻的關注,來避免遭遇不可預知的危險。

孩子學會走路之後,自主意識開始萌芽,他會發現自己是獨立於父母的個體,他需要的是自由探索的空間,而不再是父母的管控。

尤其孩子步入青春期以後,自主意識不斷強化,無邊界的愛就是在剝奪孩子的自主權,讓孩子無法體驗獨立完成一件事的快樂。

所以大家會發現,在青春期,父母越是想要貼近孩子,孩子越會想逃離。

父母為孩子犧牲了一切,結果不僅沒有培養出理想中的優秀孩子,反而招來了孩子的不滿和抵抗,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

紀伯倫在《論孩子》中說:

「你們的孩子,其實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父母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為了孩子更長遠的未來,請學會適當放手,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孩子支持即可,而不是控制他的一生。

二、父母過好自己的生活,對孩子最大的支持

看過一個職場媽媽的故事,內心五味雜陳。

為了更好地規劃未來,她在工作之餘備戰考研,熬過無數個夜晚終於成功上岸。

由於捨不得孩子,思慮再三,她還是放棄了。

後來,每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她都會抱怨:

「要不是為了你,為了這個家,媽媽早就事業有成了。」

「早知道你這麼不爭氣,當初我就不放棄自己的機會!」

我們見過太多媽媽,為家庭和孩子無條件付出,犧牲自己的事業和興趣。

可結果不僅沒有讓家庭、孩子變得更好,還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活得不再是自己。

作家柏邦妮說過:

「你要活成一個人,你才能是一個女人,一個妻子,一個母親,一個社會人。」

媽媽自己活成一道光,才能去照耀孩子。

馬斯克的母親梅耶就是這樣的典範。

梅耶結婚後沒有一心撲在孩子身上,而是擠出時間學習,25歲考取了營養師的證書。

31歲離婚後,她一邊照顧孩子一邊打5份工,業餘時間還攻讀營養師碩士學位,並著手開營養諮詢公司。

在教育上,她沒有時間事無巨細地照顧與指導孩子們,三個孩子完全是「放養」模式。

但是,梅耶非常重視孩子的獨立思想和自主能力,她不會擅自為孩子們做決定,而是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並無條件給予鼓勵與支持。

後來,她的三個孩子都是所在行業的翹首。

孩子們事業有成後,梅耶同樣沒有停下前進的步伐,走T台、當模特、出自傳當作家,63歲全裸出境為《紐約》周刊拍攝雜誌封面,呼籲人們關注高齡孕婦問題。

心理學家賀嶺峰說:

父母經營好自己的生活,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支持 。

不管是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保有獨立的生活非常重要,不僅是為了讓自己的內心更充盈,也是為了用自身的積極狀態去影響孩子。

父母善待老人,孩子也會孝順懂事;父母熱愛生活,孩子也會努力過好每一天;父母追求終身學習,孩子也有了不斷往前的內驅力。

父母過好自己的生活,這本身就強過了無數個教育技巧,更勝過無數句的大道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b1f46fcd8079f315efa47733449d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