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與一哥們吃飯,最近有些苦惱,他有兩個女兒,其中一個今年14歲了,上八年級。原來女兒很聽話,很乖,但是最近可能是青春期的原因,變得很不聽話,像炸了毛一樣,說什麼都反著來,問我有什麼好辦法?
我說: 不要犟嘴!
哥們有些疑惑,說試圖多次讓她女兒不要犟嘴,好像效果不佳,有時甚至有反作用。
我說:不是讓你女兒不要犟嘴,是你自己不要犟嘴,再說一遍是讓你自己不要跟女兒犟嘴!如此,順著毛抹,也許會有很好的效果。
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是個熱門話題,很多咆哮的媽媽幾近於崩潰。
青春期是人生中一個特殊的階段,是孩子隨著生理的變化開始變得茫然不知所措,開始尋找自我的過程,甚至是通過某些事打敗父母去尋求自我的過程。所以,這個階段原本聽話的乖乖女會變得不聽父母的話,而父母一時自己還沒有調整過來,或者是一定要堅持自己以往說一不二的權威,於是,戰爭經常一觸即發。
我不是教育專家,也沒有深入研究過青春期孩子如何教育,我只是有過陪女兒走過青春期的過程,只是有些感悟。
1、平凡父親的感悟
做父母的,在孩子青春期階段,一定要放下做父母的驕傲和自豪,從以往的居高臨下的命令式管理走向平等參與的朋友般的協商合作,通過逐步讓孩子自己做決策讓孩子找到自我,這個階段父母的陪伴是核心,不要犟嘴僅僅是方法之一。
說到底,與青春期孩子相處是一場自我修行。
佛家說,「我執」是苦惱的核心,所謂的不要犟嘴,也就是做父母的要放下「我執」。在這個階段,只要不突破做人和法律的底限,就讓孩子自己去試錯,而做父母的僅僅需要安靜的坐在一邊欣賞各種你所不認可的 「錯誤」 。
更何況,不同的孩子天生具有不同的習性。做父母的,最大的職責就是要發現自己孩子的與別人家的孩子之間不同的天賦,並把孩子的天賦發展成特長和快樂生活的方式。
人與人之間總是不同的,這種不同不僅僅是身高的不同,顏值的不同,性格的不同,或者是智力的不同,情商的不同,更有累世的習性和業力的不同。所以我們不要總是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孩子相比,要接受和認可孩子之間的差異性。
最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差異是優點,而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缺點。能做到接受和欣賞差異性,也就能讓自己變得不再咆哮,變得快樂。
2、成功父親的建議
當然,光有這些意識還遠遠不夠。
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最忌諱的就是喋喋不休地講大道理。殊不知,道理誰都懂,如果不能先解決情緒問題,天天講大道理只能讓孩子與你越講越遠。
做父母的,要學會等待,等待孩子找到自己想要去的方向,不要設限,不要給孩子妄下定論。更好的方法是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如果孩子有十個缺點,只有一個優點。智慧的父母會逮著一個優點死表揚,而視十個缺點而不見。
這個階段,最忌諱的是完美主義,要求孩子樣樣都好。只要我們自己反思自己也不是完美的,也就會放過孩子了。孩子被表揚多了,找到了自信,自然也就找到想要去的方向。
說句心靈雞湯的話,愛是一切的根源。如果你真的是愛自己的孩子,而不是愛自己的面子,即使你的孩子成績不如人,能力不如人,乃至以後財富不如人,地位不如人,你也會一樣愛他,因為真正的愛是沒有條件的,沒有分別的。
作者:堂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