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車帝冬測遭質疑,中國汽研成最大贏家?

2023-12-12     中車網評

原標題:懂車帝冬測遭質疑,中國汽研成最大贏家?

編輯導語:懂車帝冬測引發的車企與媒體之間的話語權爭奪乃至公信力危機將關注點引向了汽車測試的公正嚴謹性,作為已上市的國資委直屬企業,中國汽研具有的公信力似乎成為股市撬杆。

過去一周股價漲超5%

近日,懂車帝冬測中插混組純電續航達成率測試結果引起廣泛爭議,首次參與懂車帝冬測的問界M7以31.6%的達成率位列倒數第一,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率先斥其「坑人」。緊隨其後,排位同處後5名的長城、吉利也相繼對測試結果表示抗議,但將矛頭引向測試標準和流程的「不嚴謹」「不科學」。

日前,長城方面表示將於12月14日在北京舉行「懂車帝冬測標準質疑溝通會」,共商建立新能源測試標準;懂車帝也針尖對麥芒地廣發英雄帖,同將在12月14日上午9點於漠河舉行2023冬測開放日,並邀請39家車企現場觀測以自證清白。

懂車帝這廂「烈火烹油」,中國汽研的滬市股價卻在11日下午到12日呈走高趨勢,今日最高漲幅達到6.43%,收盤漲超2%,過去一周漲超5%。

中國汽研今日還發布消息,稱12月8日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汽研表示,雙方將在AI、數字模型、工業網際網路展開深度合作,並在汽車技術國產化替代和核心技術能力等方面全面賦能汽車工業,推動汽車行業高質量發展。在「華為概念」火熱的背景下,此消息的發布進一步刺激投資者信心。

此番風波最受關注的顯然是主持汽車測試業務的媒體的公正性。作為消費者購車時的參考之一,由第三方出具的測評報告往往對汽車銷量可產生直接影響,車企也常常引用第三方的測評結果作為自身產品的背書。而在車企提出質疑之外,今日坊間甚至傳出懂車帝冬測「價目表」,對自主品牌和豪華/合資品牌的「冬測商業合作」明碼標價,進一步加劇外界懷疑。

懂車帝是由今日頭條汽車頻道演化而來的一站式汽車信息服務平台,於2017年正式上線。憑藉聯動汽車行業頭部博主,推出多台汽車原創節目,懂車帝收穫了較高的知名度,目前用戶數和人均使用時長僅次傳統汽車門戶汽車之家和易車。懂車帝的公信力危機,讓作為上市公司的專業汽車檢測機構中國汽研一時頗受關注。

中國汽研,新車強制性檢測行業頭部企業

中國汽研全稱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總部位於重慶,是擁有汽車強檢全牌照6家企業中唯一的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是汽車檢測,2023H1汽車整車及零部件檢測業務占比66.21%,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檢測業務占比11.06%,二者合計占77.27%。

汽車檢測行業主要分為新車(研發階段)檢測和在用車(使用階段)檢測兩大類,分別面向車企和個人,個人端即為「年檢」。而中國汽研主做新車檢驗,包括上市前的強制性檢測和研發過程中的非強制性檢測,如對新能源車電池包進行的針刺、火燒、高溫耐久測試等和智能網聯測試、智能汽車ADAS測試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汽研常與總部位於天津的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共享「中汽研」這一簡稱。二者業務內容近似,同隸屬於國務院國資委,但後者的官方簡稱為「中汽中心」,是中國新車評價規程(C-NCAP)的執行者,並主持理念碰撞測試。

目前國內共有10家檢測機構擁有新車強制性檢測業務牌照,其餘6家擁有乘用車、商用車的新車上市強制性檢測業務的檢測全牌照。(註:汽車檢測全牌照是指工信部公告檢測授權的檢測車型,分為六類:乘用車、貨車、客車、專用車、挂車、新能源汽車)。中國汽研和中汽中心正是其中2家,另外4家分別為位於長春、襄陽、上海的國家汽車/機動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和位於重慶的國家客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客車中心)。

不過,長春中心,襄陽中心、上海中心分別擁有一汽集團、東風集團和上汽集團背景,而中國汽研、中汽中心、客車中心則分別隸屬國資委和重慶招商局,是獨立於整車廠的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從新車強制性檢測市場占有率來看,也是以此三家為多——截至2021年,中汽中心市占率約為 30-40%,中國汽研市占率約為 15-20%,客車中心市占率約為 8-10%,其餘幾家均在 10%左右。

從中國汽研的體量和背景來看,其有充分的能力和公信力組織大規模測試,投資者也在中國汽研股吧中喊話,稱「現在有一個機會……趕緊搞個冬測出來,順便制定些標準」。

不過在「標準」問題上,由長城牽頭的車企們已經要先行一步了。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對中車網表示,「廠家的確應該建立一個合理的行業標準,這樣測試才相對規範公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6ff613c714b924f35660e5bbbb167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