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豐田因電量虛標召回25815輛bZ3電動汽車

2023-12-22     中車網評

編輯導語:在豐田宣布全球召回超百萬輛汽車後,國內,一汽豐田也宣布因電量虛標可能造成安全隱患宣布召回bZ3。近期,豐田似乎總少不了和「安全隱患」扯上關聯。

豐田bZ系列均存虛標質疑

12月21日消息,一汽豐田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即日起,召回2023年3月13日至2023年11月9日期間生產的部分bZ3電動汽車,共計25815輛。據終端銷量數據,一汽豐田bZ3今年1-11月共售出21484輛。

召回原因為「動力電池管理控制器程序不完善」,一汽豐田方面稱,車輛在連續多次未充滿電且持續高速行駛的情況下,剩餘電量預估偏差過大,儀表顯示的動力電池剩餘電量高於實際剩餘電量。在極端情況下,車輛在充電警告燈亮燈前失去動力,存在安全隱患。

一汽豐田表示,將通過車輛遠程升級(OTA)技術,免費為召回範圍內的車輛升級電池管理控制器的控制程序,以消除安全隱患。

在該車型上市時就有聲音對其電池容量和標註續航提出質疑。bZ3採用比亞迪弗迪電池,官方標稱低配車型電池容量49.9kwh,續航517km;中、高配車型65.3kwh,續航616km。而比亞迪秦 PLUS同樣 500km的續航,電池容量卻為57kwh,師出同門,bZ3似乎沒有理由「超常發揮」。

此外廣汽豐田bZ4X也曾多次被質疑虛標,有車主反映,「5℃~10℃環境下僅能跑280公里,最低續航達成率不足5折。」丹麥媒體CARSCOOPS的測試結果顯示,在4攝氏度的環境下,兩驅版和四驅版bZ4X測試成績僅為246km和215km,相比標稱續航折損率分別達到51%和53%。

豐田身陷大規模召回和造假事件

一汽豐田的母公司豐田近日也在進行大規模召回。12月20日,豐田汽車宣布在全球範圍內召回2020年到2022年間生產的112萬輛汽車,召回的原因在於這些車輛前排乘客座椅的傳感器可能因製造問題短路,導致安全氣囊系統無法確定乘員的正確體重,在碰撞中存在無法打開的風險。

日前豐田汽車全資子公司大發汽車株式會社又被曝光部分車型以違反法規規定的測試程序和方法在碰撞測試中進行數據造假。據第三方調查報告,除了今年4月的車門內飾造假和5月的側面柱碰測試造假之外,大發汽車還在其他25項測試中存在174項造假,共涉及64款車型和3款發動機,包括豐田的22款車型和1款發動機。目前大發已經暫停所有車型出貨,豐田也叫停了相關車型出貨。

公開數據顯示,大發汽車在豐田汽車全球銷量中所占比重約為4%,其2022年度的全球銷量超過170萬輛,占到整個豐田集團的一成以上。受該消息影響,豐田汽車股價周四早盤一度下跌5.6%,創18個多月來最大日內跌幅。

多家外媒評價,該事件或令日本汽車製造業遭受嚴重信任危機。而大批量召回和安全測試造假事件的同時爆發也勢必使豐田的品牌形象受到負面影響,在日系車在華份額集體縮水的背景下,豐田的在華處境或將更加艱難。

「期貨」全固態,量產再推遲

目前,豐田在華推出的純電產品競爭力並不強,有車主反映,bZ4X在氣溫5℃左右的情況下,30%至80%階段,快充需要80分鐘以上。這樣的續航表現和充能速度顯然無法在自主品牌的圍剿下適應競爭。

儘管三電系統表現不佳,豐田卻下注全固態電池,並宣稱具有極強的技術儲備。2010年,豐田就宣稱研製出了充電10分鐘可行駛1000公里的電池;今年6月份,豐田宣布可以製造出充電10分鐘續航里程1200公里的固態電池,並且將現有電池的體積、重量、價格都減半。

但在實現量產上,豐田給出的時間表卻一再推遲。此前,豐田曾宣稱將在2020年~2025年量產固態電池;2021年,這一時間被推遲至2025年。今年6月份,豐田公布全固態電池研究進展時宣稱將在2027~2028年實現商業化量產;但11月末,豐田再次將量產時間推遲至2030年。

放眼世界其他車企,同為日系的日產計劃在2028年實現全固態電池在汽車上在首次應用,逐步實現量產;大眾集團與QuantumScape合作,2021年時曾預計固態電池投入使用的時間將在2025年;寶馬集團則與Solid Power合作,其預計第一輛採用全固態電池的寶馬原型車在2025年之前推出,2030年之前將實現全固態電池的量產。

而國內車企則更為樂觀,上汽集團是國內首家公布量產時間的車企,其宣布2025年量產固態電池;長安汽車和廣汽埃安也公布了量產時間,分別宣稱將於2025年和2026年實現全固態電池的全面量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efb937e1cb25ccfef1e135bf45a45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