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盤點東風日產篇|擁抱混動浪潮 啟辰找到新方向

2023-12-21     中車網評

編輯導語:2023年對於東風日產來說,表現不夠理想已經成為定局,不過,從東風日產的規劃來看,這家合資先鋒仍在謀求新能源時代的一席之地,包括計劃推出更多基於本土化研發的新能源車型,同時,規劃中,東風日產正意圖將啟辰打造成自身的第二增長曲線。

年末銷量「翹尾」回暖

在整個日系品牌遭遇重挫的2023年,東風日產同樣是在水深火熱的市場環境中度過。不過,11月份的銷量「翹尾」,無疑是給東風日產正在經歷的「寒冬」增加了幾分暖意。11月,東風日產銷量7.8萬輛,同比增長59%,從行業數據上來看,東風日產的反彈要高過日系車整體,11月,日系車零售32.3萬輛,同比增長23.7%。

具體來看,為東風日產提供銷量支撐的仍然是其明星車型——軒逸,11月銷量3.9萬輛的軒逸隱有一絲巔峰時期的影子,在國內競爭激烈的A級家轎中,軒逸仍然牢牢占據一席之地。對軒逸的表現,東風有限總裁山崎莊平也表示,「日產軒逸系列繼累計銷量突破五百萬台之後,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

然而,顯而易見的是,一時的回暖並不能掩蓋東風日產今年以來的整體滑坡,東風集團產銷快報數據顯示,年內,東風日產累計銷量66萬輛,同比下滑22.81%,同時,軒逸也正遭到比亞迪秦plus的強烈衝擊,截至11月,軒逸累計銷量32.7萬輛。而秦plus dmi單一車型銷量已到27.9萬輛,算上EV則已達39.3萬輛。

當然,也必須指出的是,滑坡的不僅僅是東風日產一家日系品牌,今年以來,國內日系車整體銷量329萬輛,再度出現10.7%的下滑,日系車整體在國內都面臨著衰退。本田、豐田同樣未能倖免。

根據官方以及乘聯會數據綜合,2023年1-11月,東風本田累計銷量54.9萬輛,同比下滑8.51%,廣汽本田銷量下滑幅度更甚,累計56.1萬輛,同比下滑17.8%,還有廣汽豐田銷量85.2萬輛,同比下滑8.4%。主流日系品牌中,僅有一汽豐田保持了同比的微增,銷量71.6萬輛,同比增長2.8%。

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已經不用過多分析,新能源的浪潮夾帶自主品牌的崛起,給「守舊」的日系車造成了強烈的衝擊。包括比亞迪DM-i在內的自主混動技術的崛起,擊破了日系車最知名的「節能」標籤,「中國品牌的DHT技術,直擊日系的節能要害。」有業內人士曾對中車網表示。

啟辰:東風日產第二增長曲線

在新能源上失了分,東風日產的計劃也是從新能源上再拿回來。今年6月16日,東風日產在20周年慶活動上公布「再創業」計劃,宣布將全力為新能源而戰。東風日產的目標是在銷量上挑戰合資新能源頭部陣營,並開啟第二增長曲線,旗下的啟辰品牌則是這一計劃的核心。

「啟辰將全面肩負東風日產新能源轉型重任,在具備年銷30萬台的體系能力之上,逐步挑戰年銷50萬輛的目標,最終成為東風日產的第二增長曲線。」東風日產方面表示。

在新能源技術上,啟辰堅持多條技術路線並舉,打造了啟辰V-π原生純電平台和啟辰DD-i超混動技術。今年8月,啟辰品牌的首款插混車啟辰大V DD-i超混動已經投放至市場,而11月初,啟辰旗下首款純電SUV車型、定位為15萬級家用純電動緊湊SUV的VX6也正式上市。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啟辰大V DD-i超混動所處的插混市場正處於爆發期,今年1-11月,插混車累計銷量243.9萬輛,同比增長83.5%,插混已經成為國內最具增長潛力的細分市場之一。尤其是長安、吉利、奇瑞、長城等自主品牌正在加快產品布局,而目前來看,插混已經不僅吸引自主品牌關注。

合資車企中,不僅僅是東風日產盯上了插混市場,包括廣汽本田在今年也在雅閣上推出了插混版本,而上汽大眾也正計劃推出新的插混車,「小車EV化,大車PHEV化」這是上汽大眾高管的表態,其內部人士還表示,「這是綜合了市場的情況,消費者的關注度,以及用戶的使用場景和習慣來做的推測。」

發布「啟DNA+」,強化本土研發

除了將啟辰的地位升格外,東風日產在2023年的另一大規劃則是強化本土化研發,11月,東風有限發布新戰略「啟DNA+」,其主要指向公司在研發、自主產品、全球化、資源優化整合四個領域的能力進化。

在「啟DNA+」戰略下,東風有限將進一步在自主產品方面深化發展——利用中國的資產,以中國的速度和中國的標準,推出全新的產品。

此前,就有日產中國有關人士曾對中車網表示,「我們將積極加強在華所有的研發機構的協同,包括合資企業的研發機構,共同形成面對中國市場的研發合力和本地化,真正做到為中國市場服務。」

而在產品規划上,山崎莊平也還進一步表示,「在2026年底前,東風有限將面向中國市場投放10款本土開發的電動車,包括4款日產品牌電動車,以及6款啟辰、東風品牌電動車。」

事實上,在業內人士看來,包括日產在內的日系新能源車在國內的水土不服,一定程度上是日系電車無法滿足國內消費者對智能化等領域的需求。

為扭轉這一局面,除日產外,還有本田、豐田,以及大眾、通用等品牌,不約而同的選擇都是進一步深耕本土化,包括智能化領域的發展。更激進的選擇,還有直接採用自主品牌的技術以及平台,大眾入股小鵬,合力開發電動車已經在計劃之中,豐田應用廣汽埃安的技術,開發的電動車已經有成果落地。

目前來看,東風日產已經進入了新一輪的戰略調整期,而在新能源領域的做大合資自主品牌、強化本土化研發的措施能否奏效,顯然還需要時間觀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25ad678cf314bc5358aee15bb1a2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