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型SUV冠軍不保後,理想的挑戰剛剛開始

2023-12-08     中車網評

編輯導語:憑藉著L系三款車型,理想在2023年大出風頭,實現了成立以來最好的財報表現。但就在今年的最後一個月,危險的消息卻接踵而至——理想L7在首周失去蟬聯已久的中大型SUV銷冠,MEGA也因白車身結構件不合理陷入爭議。

增程:L7被M7扯下冠軍

日前,第三方周銷量更新,顯示最近一周問界M7的終端交付數據已達到4754輛,超理想L7約800輛,連續蟬聯中大型SUV銷量冠軍被打破。此前理想CEO李想曾多次表示理想L7將挑戰2萬輛交付,但12月首周L7單周銷量仍在3923輛,反而是問界M7更接近理想L7的目標。

理想的11月銷量公布後,理想宣告提前1個月完成30萬輛的2023年銷量目標。同時李想表示要在12月衝擊5萬月銷目標,但根據理想方面12月5日發布的周銷量,首周理想銷量0.96萬輛,尚未表現出明顯突破。

問界M7上市以來,雖未表現出對理想車型銷量的明顯搶奪,但其增長速度之快仍可能擠占理想L7、L8的潛在空間。新問界M7今年9月12日上市,不到3個月的時間,問界M7就從月交付不足千輛登頂中大型SUV銷量榜。12月26日,對標理想L9的問界M9將上市,以目前M7表現出的市場競爭力來看,華為的「附魔」影響力顯著,或將對理想的5萬輛目標進一步造成阻礙。

不過,問界M7的問題在於能否持續維持產品質量穩定可靠。2022年問界M7就由於在碰撞測試中出現A柱彎折暴露安全性問題,致使銷量一落千丈。近期懂車帝正在-18℃~-8℃的漠河進行冬測,在12月6日的純電續航達成率測試中,問界M7以55.3千米的續航里程,僅實現175千米標稱續航的31.6%,成為參與測試16款車型中的最末。華為2021年發布的「業界集成度最高的智能汽車熱管理解決方案(TMS)」並沒有顯示出其先進性。

華為與問界的合作是智選車模式,現已升級至「鴻蒙智行」,從產品規劃、零部件供應到產品銷售的全流程,華為都參與其中。除了以華為渠道提供銷售支持外,華為手握的最大砝碼在於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其今年發布的高階智能駕駛系統ADS 2.0宣傳可實現無圖駕駛,並將在年內實現45城城區NCA落地。

理想在秋季戰略會後也加大了智駕的研發強度以補足短板。原本理想計劃在12月實現通勤NOA的百城覆蓋,11月28日,李想改口稱12月將實現【正式版】城市NOA覆蓋全國高速環線及100個城市,儘管目前其實際覆蓋程度為10個城市的通勤NOA。

純電:MEGA白車身惹爭議

在當下面臨的競爭之外,理想能否持續增長,關鍵還在純電賽道。對於首款產品MEGA,理想進行了從年初到年末的預熱,李想還為其立下「50萬元以上銷量第一」的軍令狀,但廣州車展上理想展出的MEGA白車身卻招致爭議。

網友注意到,理想MEGA白車身B柱上多了一顆螺栓。雖然螺栓連接在車身設計上並不少見,但B柱之上使用螺栓連接,一方面影響生產效率,另一方面使用中的車身振動導致力矩衰減。有分析認為,雖然理想工程師解釋為為了提升碰撞強度才使用螺栓,但深層原因或為結構設計不合理導致無法採用焊接工藝。

此外,MEGA白車身還暴露出車身焊點間距不均勻、側圍後端存在大面積失穩、門檻結構不完整等問題。焊點的不均勻可能導致車身碰撞中因受力不均而產生撕裂或異響,有觀點稱MEGA車身焊接的不合理設計折射出其工程設計管控標準的缺失。門檻結構據說是國內量產車型中截型腔體最多的結構件,而MEGA的門檻或為方便乘客上下而切掉了B柱後最上面的3個截型,而這一斷點也給實際的碰撞事故留下未知後果。

另外,理想MEGA白車身採用「上鋼下鋁」設計,意味著理想仍未掌握全鋁車身開發技術,尚處於過渡階段。不過非全鋁車身在用戶感知層面影響不大,只是車身不能實現完全輕量化。

此次爭議再次將理想的技術力水平擺上檯面,暴露出初創型企業造車積累上的薄弱,被指「缺乏嚴謹和嚴苛的設計和製造管控標準」。同時對於MEGA這款理想純電賽道的首發車型,目前收穫的輕視與調侃或對其銷量目標的實現乃至純電計劃的展開造成影響。

近日有消息透露,理想或將延遲MEGA的上市時間以對車型做出改進,並稱「他們的改進可能和內飾(座椅、空間和內飾風格)以及結構件的那顆螺絲有關係」,而展車和到店試駕、交付時間不變。

對此,中車網向理想汽車內部人士發出求證,但截至發稿前,對方未就此事做出回應。此前理想稱MEGA將於12月上市,明年1月展車進店,2月交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ec192db30c2482f680ccd8317fda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