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謀已久的職場崩潰,其實都只有一個原因

2019-12-04     職否

某天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一個朋友大喊「崩潰」,在四下無人的夜,鎖著辦公室的門,想著賺的工資,實現不了「車厘子自由」、「香椿自由」,乃至於現在的「豬肉自由」,忽然間就崩潰了!據某招聘網站的調查數據顯示,有近七成白領表示偶爾會崩潰, 且越年輕的白領,經常崩潰的比例越高,超兩成的90後、95後會經常出現崩潰情緒。

數據也許並不準確,但「崩潰」成為職場白領的日常卻無可辯駁。我有一個朋友,是公司的部門主管,下屬不是很得力,整個部門的業務壓力幾乎是她一個人扛著,加班是家常便飯,通宵更是習以為常。她開車回家的時候,2歲的兒子早就睡著了,甚至漸漸不認得媽媽了。那一刻,朋友突然就崩潰了,她難過的不能自已,婆婆待她並不好,老公也不是很強悍,朋友覺得自己像一個孤軍作戰的勇士,可明明她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那個。

其實我能理解她那種崩潰的情緒,我也總是有崩潰的瞬間,辛苦了一天急急忙忙趕回家,還沒來得及喝口茶,公司的電話就來了,這件事要做,那個方案要改……我一雙手一個腦,突然間就很崩潰。我會覺得,下班時間也是賣給公司了嗎,為什麼當別人都在舒舒服服過周末的時候,我要焦頭爛額地處理公司的事情?崩潰的時候,眼淚都是隱忍的!

我們都遇到過哪些令人崩潰的日常呢?

1.遇到甲方胡攪蠻纏

如果你是廣告行業、服務行業,那麼面對各種各樣的甲方就是你的日常,若是碰到好說話的還好,那些不好說話,又覺得高人一等,給錢就是大爺的甲方,會讓你懷疑人與人之間的惡可以到達這樣的地步?

同事遇到過一個甲方,因為和老闆不對付,明明早就決定把項目給別的公司,卻一直給同事希望,讓她走現場、出方案,讓她一趟趟地去,一趟趟地改,還用言語侮辱她的專業,極盡刻薄。同事都忍下來了,畢竟甲方嘛,有罵人的權利,有挑剔的權利。這樣反反覆復整整3個月,最後,甲方告知老闆這單生意黃了,原因是同事太不專業,態度也不誠懇,將同事貶的一無是處。老闆不分青紅皂白就將同事罵了一頓,其實老闆知道裡面的門道,但苦於無法出氣,同事就成了最好的靶子。那一刻,同事崩潰了,忍氣吞聲忍辱負重,最後還是沒能拿下業務,那麼以前的委屈是喂了狗嗎?

2.高強度工作時間

是啊,白領的工作時間是一天8小時,可是很多老闆會告訴你,他們需要的是8小時以外!無休止的、不定期的、無徵兆的加班,常常當你準備好生活的時候,將你所有的計劃都打亂。

朋友是個漂亮的小白領,想的是在工作之餘,談談戀愛,唱唱小曲,聊聊人生,過過酒癮。可原本說好的8小時工作制,最後卻連不加班也得請假。朋友很疑惑,公司並沒有那麼多業務,很多人加班甚至都在摸魚看視頻,可老闆還是規定要加班,這樣的意義是什麼?好幾次,朋友買好了電影票,想去看電影,最後一個電話讓其趕回公司,電影票就成了朋友圈的紀念。朋友的男朋友甚至幾度懷疑她在撒謊,並沒有那麼多加班,只是不想約會而已,沒多久,他們就分手了!朋友很崩潰,她覺得,工作真的那麼重要嗎?

3.付出得不到承認

職場上,功勞被上級搶走的事情時有發生,自己的付出得不到承認,還被他人占為己有,你發現職場的殘酷不亞於宮斗,可你卻是活不過2集的宮斗白痴,那一刻,崩潰就會如洪水般爆發。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為了給領導和老闆留下好印象,往往會付出加倍的努力。當做出的成績被客戶認可的時候,功勞卻成了上級的,你急於爭辯,告訴老闆那是你的勞動成果,結果上級一句「不知道該怎麼說」,就把你釘在了搶功的道德柱上,把你釘在了撒謊的恥辱柱上。老闆會說,下屬有了任何的成績,都是上級帶得好,管理的好。那一刻,你發現,成年人真的不講真相的,講的都是利益。

4.過程中的意外

除了特定的事件,有時候職場白領的崩潰只需要一瞬間。早早的出門,卻遇上堵車,堪堪差一分鐘,你就遲到被罰了20元;和客戶約了事件,卻因為意外沒能趕上,著急地在路邊大哭;做了很久的文檔,公司突然的斷掉,你不得不從頭開始;在趕工的關鍵時刻,電腦突然死機,老闆還要怪你不愛護公司財務;中午點了外賣,看著同事一個個都吃上了,可你的外賣卻被送錯了地方……

一件件小事,看似是突然的崩潰,其實都是壓垮職場白領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

二、職場崩潰的原因,其實都是同一個

「崩潰」逐漸成為白領的日常,那麼崩潰的原因真的是因為甲方刁難、上級搶功、公司加班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所有的崩潰都是同一個原因!那就是習得性無助效應!

什麼是習得性無助效應?

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在研究動物時,提出了「習得性無助」。他用狗作了一項經典實驗,起初把狗關在籠子裡,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狗關在籠子裡逃避不了電擊,多次實驗後,蜂音器一響,在給電擊前,先把籠門打開,此時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在地開始呻吟和顫抖,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即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布的行為,是指通過學習形成的一種對現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心理狀態。

在具體表現上,職場人會因為習得性無助效應,展現出四個階段的行為:

( 1 ) 在努力進行反應卻沒有結果的「不可控狀態」中體驗各種失敗與挫折。

什麼是努力進行反應?就像同事在明知道老闆與甲方不對付的情況下,依然想要努力嘗試拿下訂單,為此做出了諸多努力,最後在「不可控的狀態」中體會到失敗;就像對職場充滿憧憬的新人,想要做出成績,最後發現原來自己的成績並一定填寫自己的名字;就像你每天努力地想要準時上班,可總有這樣那樣的意外,讓你與「準時」失之交臂……

他們都在努力反應,卻在「不可控狀態」中遭遇了挫折。

( 2 ) 在體驗的基礎上進行認知。

在第一個階段之後,職場白領會進入第二個階段,這時他們會感到自己的反應和結果沒有關係,產生「自己無法控制行為結果和外部事件」的認知。

是的,儘管同事努力了3個月,可她失敗了;儘管實習生做得相當出色,可只有她自己知道;儘管提前1個小時出發,還是錯過了和客戶見面的時間……你瞧,職場人自身,根本無法控制行為所產生的結果和外部事件,他們只擁有過程本身。

( 3 ) 形成「將來結果也不可控」的期待。

慢慢地,他們到了第三個階段,「結果不可控」的認知使他們覺得自己對外部事件無能為力或感到無所適從,自己的反應無效,前景無望,即使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果,也就是說 「結果不可控」認知和期待使人產生無助感。

既然努力沒有效果,既然過程並不重要,那麼為什麼要那麼辛苦?每天加班的意義是什麼,兢兢業業的意義是什麼,如果什麼都無法改變,我們究竟是在做什麼?辛苦的工作業績最後都是上級的,那為什麼要努力?這是職場人的崩潰來源!

( 4 ) 表現出動機 、認知和情緒上的損害。

因為有了無助感,職場人在接下來的工作上,會從動機、認知和情緒上受到損害。他們會預感到不可控,預感到接下來的無助,而感到崩潰。

同事3個月換來甲方的戲耍和老闆的謾罵,她是因為這件事崩潰嗎?不,她只是在數次嘗試之後,有了「結果不可控」的認知,只習得性無助讓她崩潰。朋友因加班和男友分手,是她崩潰的原因嗎?不,她只是在沒有意義的加班中,迎來一次次「不可控的結果」,她無法改變,甚至覺得接下來的職場生涯也會如此,她是在為習得性無助崩潰!

在習得性無助效應的影響下,職場白領通常會用「3 Ps」來處理問題:

  • 個人(Personal):他們會將自己投射到問題上,即傾向於針對問題來內化自己;
  • 普及(Pervasive):他們會認為問題影響了生活中每個層面;
  • 永恆(Permanent):他們會認為問題是不可能被改變的。

也就是說,在習得性無助效應下,職場人開始自我懷疑,他們對於失敗的恐懼遠遠大於成功的希望,因而不再指望事情會根據自己的預期進行。而且,他們認為職場的這種情緒會影響到整個生活,會給他們帶來非常不好的人生體驗,關鍵是,她們覺得以自身的能力,無法改變目前的局面。因此,崩潰成了他們的日常,職場人發現,除了崩潰,已經沒有情緒能夠讓他們紓解。

那麼,我們如何改變習得性無助效應,讓職場人不再崩潰呢?

沒有誰願意陷在崩潰的情緒里,我們該如何調節習得性無助,從而改變崩潰的日常呢?

1.構建成長型心智模式

偉大領袖毛主席說過:「思想是陣地,你不占領就被別人占領」,在《刻意練習》這本書中也告訴我們,人類的大腦是可以通過刻意練習來不斷升級。擁有成長型智模式的人,相信一個人可以通過投入熱情,教育,努力和堅持來發展自己的品質才能,每個人都能夠通過實踐和體驗得到改變和成長。

一般來說,構建成長型心智模式有4步:

  • 理解:我們要對不同的心智模式有深刻的理解。固定型心智模式認為失敗和犯錯是自己無能的一種證明,所以會拚命避免和隱藏;而成長性心智模式則認為挫折和錯誤在所難免,關鍵是我們從中能夠學習到什麼,所以他們總是願意克服困難,迎接挑戰。
  • 聆聽:在每晚睡覺前,回顧一下整體的工作生活,觀察自己在什麼情況下會採用固定型心智模式,然後聆聽這個心智模式是如何「說服」你的。比如同事去爭取下一個單子,固定型心智模式會說:「你沒有這麼大能力,會被虐的,別去了」。
  • 說服:用成長型心智模式的對白的來打破僵固性心智模式的人格,我們就能夠轉換心智模式,從而持續成長。
  • 行動:基於成長型心智模式的引導,採取對你的工作更有幫助的積極行動,探索擁抱變化,從而讓自己擺脫崩潰,迎來成長。

習得性無助的最大特點是自我放棄,默認一切都是規定的!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包括現在的狀況,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變得好起來。做一個成長型心智的人,而不是固定型心智的人。

2.建立元認知

元認知是美國心理學家J.H.弗拉維爾提出的概念,即對認知的認知,是個體對自己的認知加工過程的自我覺察、自我反省、自我評價與自我調節。有5個環節構成:提出問題,做出計劃,監控實施,反思評價,及時補救。

當我們認知到「結果不可控」的時候,就要由元認知來提出問題,比如同事爭取訂單的例子:

  • 提出問題:不可控的原因是什麼?主因是老闆和甲方有矛盾。
  • 做出計劃:規避原因,爭取下一筆訂單時,避免同一個原因的單子。
  • 監控實施:監控自己的過程,是否按照計劃進行。
  • 及時補救:若過程中有差錯,要進行及時的補救。

若是規避了原因之後,同事拿到了訂單,那麼「結果不可控」的認知就變為可控,同事就會覺得,訂單的失敗並不是由於自身有什麼問題,而是她低估了老闆和甲方的矛盾,從而造成了自己的挫敗。當認知出現偏差的時候,需要元認知來糾正!

3.學會對話

在情緒來的時候,我們不要去抗拒它,而是去接受它,與之對話。

  • 崩潰情緒:我崩潰了,很難受
  • 自己:我知道,我接受,沒關係,崩潰吧
  • 崩潰情緒:我很失敗,我什麼都改變不了,我不想要這樣的工作
  • 自己:好,那麼,我們就通過努力去改變

總之,把你的崩潰情緒人格化,進行無聲的交流溝通,而不是急著將其拒之門外。你會發現,如果你接受了,讓「崩潰」做它想做的事情,比如哭泣、比如放空、比如奔跑……你們也許能夠和諧共處。

職場人的每一次崩潰,都是蓄謀已久,我們以為的一瞬,都是日積月累的負重,只有戰勝習得性無助效應,讓自己不再低成就動機,才能夠積蓄更多承擔稻草的力量。從現在起,構建自己的成長型心智模式,用元認知去監控認知,用對話去擁抱崩潰,讓職場路走得更穩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F_F6G4BMH2_cNUgCBJ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