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訓斥管理層墮怠,既怕得罪領導又怕得罪下屬,如何解決?

2020-01-15     職否


任正非曾說:「沒有什麼能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唯有我們內部的惰怠與腐敗」。

時間倒回到2019年12月06日,任正非例數管理層18種墮怠行為,並將該講話內容簽發為總裁辦電子郵件,警示全體員工。 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明哲保身,怕得罪人;推卸責任;搞平均主義……一條條都直擊目前企業的靡靡之音。

上周末的時候,和大學室友小俞相聚,她就說到了她們公司,一個奇怪的現象。公司沒有銷售部,就老闆一個業務員,所以平時老闆忙於業務資源對接,鮮少在公司出現,公司規模不大,也有三四十號人,關於管理,老闆賦權給了各個部門的主管。照理說這樣的安排不會有什麼錯,每個部門差不多10號人,主管只要管起來,公司是能夠正常運作的,然而現實卻不是如此,主管們「主」了,確不「管」。

因此,你可以經常在小俞公司看到這樣一種現象:有的下屬無所事事,因為出錯率高,直接不被分配任務;有的下屬忙忙碌碌,啥都要做,怨聲載道;有的下屬個性強勢,冷眼旁觀……至於主管,對不好說話的下屬小心翼翼,儘量不麻煩;對老實聽話的,分擔更多的任務;對能力不足的,晾在旁邊……

每次老闆詢問公司情況,主管們的口風都很一致:一切都好!絲毫不管底下員工負面情緒暴漲,紛紛考慮離職嗎,小俞總是覺得,下一刻,他們公司就要倒閉了。主管們能力都不差,實權在握,為什麼反而成了人心渙散的導火索呢?或許,是他們沒有找到正向的納什平衡點!

01

什麼是納什平衡,什麼是納什平衡點?

大家看過一部由朗·霍華德執導的,叫《美麗心靈》的影片嗎?這部影片是關於20世紀偉大數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的人物傳記片,講述了小約翰•福布斯-納什在念研究生時,便發表了著名的博弈理論,該理論雖只有短短26頁,卻在經濟、軍事等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個博弈理論,就是納什平衡!

納什平衡,又稱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論的一個重要術語,以約翰·納什命名,在一個博弈過程中,無論對方如何選擇策略,當事人一方都會選擇某個確定的策略,這就是支配性策略。如果兩個博弈的當事人的策略組合分別構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麼這個組合就被定義為納什平衡。即當每個博弈者的平衡策略都是為了達到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值,與此同時,其他所有博弈者也遵循這樣的策略。

根據納什的說法,「一個納什平衡點是當其餘參與者的策略保持不變時,能夠令參與者的混合策略最大化其收益的一個n元組」。

在關於納什平衡的案例里,有一個經典的囚徒困境理論,被警察抓住的兩個罪犯,被各自審訊,若雙方都認罪,則各自關押8年;若一方認罪一方抵賴,則認罪的釋放,抵賴的關押10年;若雙方都不認罪,以其他名義,則各自關押1年,這就是「納什平衡點」。在旁觀者看來,只要雙方都不認罪,就能獲得最大的收益;但從當事的個人看來,他們不願意冒被對方背叛的風險,最後的結果就是,兩者都認罪,被各自關押8年,這就是囚徒困境,它反應出難以達到「納什平衡點」。

大家都知道歷史上蒙古聯合南宋滅金,這其實也相當於一個囚徒困境,在當時,蒙古最強,金次之,南宋最弱,本來在旁觀者看來,南宋應與金結盟,抵禦蒙古入侵,或者保持中立;但是,南宋卻和蒙古結了盟,同意了拖雷借道宋地伐金。後來,蒙古軍隊借道四川等地,北度漢水殲滅了金軍有生力量;南宋軍隊與蒙古軍隊合圍蔡州,金朝最後一個皇帝在城破後死於亂兵,金至此滅亡。之後,南宋正式亡於蒙古。

由此可見,納什均衡,是一種難以改變的膠著狀態,而納什平衡點,是在各自支配性策略下所組成的混合策略,能讓各自的收益最大化。比如囚徒困境中,兩個人都被關押8年也是一種納什平衡,但只有各自關押1年,即雙方都否認,才被稱之為納什平衡點。

02

納什平衡與納什平衡點在職場的場景體現

1.關於納什平衡中的悖論

從「納什均衡」中,我們會發現一個悖論:從利己的支配性策略出發,結果往往損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如果你總是想贏對方,結果可能得不償失,雙方都難以全身而退,最終只能兩敗俱傷。

現在,讓我們回到小俞公司的案例。

(1)納什平衡產生的背景

我們先來羅列會議一下,小俞所描述的公司中,現狀背景有哪些?

  • 老闆忙於業務,無暇關於公司細節管理,從主管口中獲得真相,充分信任主管;
  • 公司制度不完善,多勞不能多得,反而多錯,員工個性各異,強勢的員工有不少;
  • 主管自身執行能力強,但不願意得罪老闆或者員工,造成矛盾。

(2)背景下,小俞公司採取的支配性策略

按照亞當·斯密的理論,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理性的經濟人」,都會從利己的目的出發進行選擇

  • 作為老闆來說,他應該是把握方向,看清大局的,他從利己性出發,自然是連結更多的資源,攬到更多的業務,公司有收入,才能更加壯大;
  • 作為主管來說,老闆不關注管理結果,只關心任務結果,做的過程中,只要能夠少費精力明哲保身地完成任務就可以了,況且,有些員工強勢,管理棘手;有些員工無能,多說浪費時間,公司又缺乏相應的懲罰制度措施,那不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過且過,交代得過去就行。
  • 作為下屬員工來說,既然主管態度墮怠,管理不公,乾脆能推就推,能不做就不做,只要自己利益不受損,管別人做什麼。
  • 作為旁觀者來說,比如公司的其他部門人員,既然別人內部已經形成了這種默契,何必戳穿,只要不影響到部門合作就好;

在各自的可支配性策略里,老闆採取不管主管怎麼管的策略;主管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怎麼輕鬆怎麼來的策略;員工採取自掃門前雪,想法設法來推脫的策略;其他部門採取無所謂不干涉的策略。那麼,這種策略下的結果是怎麼樣呢?

  • 短期看:公司業務都能完成,且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 長期看:業務越多,管理越亂,人心越散,當公司支撐不起業務量的時候,就是分崩離析的時候,就像地基沒有築牢,越往上蓋,倒塌的越快。

小俞公司之所以還在運轉,是因為公司里除了有小豬,還有大豬。在智豬博弈里,很多人都只想付出最小的代價,得到最大的回報,爭著做那隻坐享其成的小豬。因為小豬踩踏板將一無所獲,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於小豬而言,不踩踏板是最好的選擇;反觀大豬,已知小豬不會去踩踏板,自去踩踏板比不踩強,就只好親力親為了。

主管怠惰,就會出現,能力強認真做事的累死,但像小豬那樣的卻能輕鬆獲得收益,但根據《烏合之眾》的論斷,慢慢地,大家都會開始從眾,都會慢慢變成小豬。主管的管理失職,讓小豬之風盛行,當公司里沒有大豬的時候,就會轟然倒塌。

  • 老闆,對於管理層一葉障目,偏聽偏信,自然就了解不到真相;
  • 主管,對上隱瞞,對下心虛,想搭便車,最終造成員工偏向於做「小豬」,無車可搭;
  • 員工,對於公司管理中存在的漏洞,裝聾作啞,最終坑的還是自己。

屆時,老闆、主管、員工都將失去收益,這就是損人不利已!

其實,所謂的納什平衡表現在職場,就是一種「看客思維」,一味隨大流,看似安全,實則危險。主管們為什麼不敢管?

  • 認為只要不涉及自己利益,何必去向公司主動提出來,造成老闆不滿;
  • 若是提出問題,不僅得罪人,很大可能,老闆要你解決你提出的問題,挖個坑給自己跳。

主管們基於這樣的利己思維,所以對上,不會說管理問題,對下,不會管理。

2.納什平衡點

古時候,有個《區寄殺賊》的故事,講的是兒童區寄被兩個強盜劫持後,憑著自己的勇敢機智,終於手刃二盜,保全了自己,這裡就有一個納什平衡點。

當第一個山賊死在區寄手中,而區寄又落到第二個山賊手中時,山賊的選擇是,殺還是賣;區寄的選擇是「坐以待斃」和「奮起頑抗」。那麼,區寄肯定選擇反抗,於是他分析不殺自己的好處:獨吞錢,殺了卻毫無利益。你看,平衡點出現了,山賊的金錢利益與區寄的求生慾望構成了雙贏。

當然,故事是故事,我們不考慮後面山賊始終是要被繩之於法的。至少,在當時那一刻,雙方的收益都在混合策略中,顯示了最大化。

但在小俞的案例里,各自的最大化是什麼?

  • 老闆的收益最大化,是主管有擔當,員工各司其職,都發揮作用,提高公司效率;
  • 主管的收益最大化,是上得到老闆進一步的賞識和提拔,下收服下屬們的服從和團結;
  • 員工的收益最大化,是付出就會有回報,相對公平,多勞多得。

小俞說,其實公司也慢慢在注意到這個問題,所以曾經提出過一個解決辦法,來獲得納什平衡點。公司選舉了若干名監督者,主要職責是監督主管的工作,以及各員工的一些小動作。也就是說,在老闆那裡,不再是主管說了算,員工的訴求也有了另一個渠道。在這種監督下,主管為了避免被罰,會履行職責,照理說,是一個很好的納什平衡點。但可惜的是,老闆自己定的策略,卻不能執行,對於監督員提出的主管問題進行了包庇,導致整個平衡點,瞬間消散。

可見 ,對於管理層的墮怠行為,不僅要找到納什平衡點,還要貫徹執行納什平衡點。

03

如何利用納什平衡點,糾正職場管理層墮怠行為?

納什平衡點,是一個混合策略,說到底,就像小時候做的奧數題,單源點最短路徑問題,已知一個源點,讓所有人到達這個點的路線總和最短。那麼,針對管理層的墮怠行為,可以怎麼做呢?

1.反向思維,於主管個人而言,不取最短,避免最長

什麼意思呢?照小俞公司目前的情況,主管們管與不管,管的好還是管的差,似乎沒有任何分別,薪資照拿,也沒有獎金,也不會有懲罰。那麼刺激主管們獲取更大收益的,只有加薪或者老闆給予進步的機會,然而這個操作難度太大,一般主管都會放棄。

從方向思維的角度入手,主管們已經到達了最大收益,但這個收益的前提是以不出現墮怠行為為前提呢?比如:

  • 管比不管收益大:若是管理者被發現墮怠,像是只把活安排給能力強的聽話的,對強勢的員工帶著討好,對無能的員工放任自流……若有這些行為,要扣除主管的一定薪資呢?當原本的收益有可能變少的時候,也就是路徑突然要變長的時候,主管會怎麼做?為了捍衛自己的利益,他只能擔起管理的職責。
  • 管比不管更有利:比如原本一個項目在墮怠下,安排給少數人去做,要一個月時間,但主管擔責領頭,調動部門所有人員一起攻克,最後只用半個月就完成了任務。時間節省了,老闆的成本也就省了,而這個節省的成本用來獎勵整個部門,這樣大家都能獲得額外收益。

可以通過上級、下屬、平級對管理層進行評分,來確定管理層是否承擔了管理的職責。這種情況下,員工不用擔心多勞不多得,忙的忙死,閒的閒死,不用擔心不公正,主管也不用擔心得罪人,因為當大家收益綁在一起的時候,強勢的員工才會被針對。

2.找到共同點,事先定規則

無規矩不成方圓,就像小俞公司曾經實行過的監督員辦法,因為沒有制度規則約束,最終形同虛設。在《奇葩說》辯題「男女吵架,到底應該誰錯誰道歉,還是男生先道歉」的辯題里,薛兆豐教授說,在談判的時候,你要儘量找到一個大家的共同點,比如男女之間是愛,那麼因為愛,事前定一個規則,那就是可執行的規則,男方先道歉,這是最容易執行的。

所以,老闆、主管、員工三者的共同點是什麼,我認為是金錢,不賺錢何必工作?那麼在事先定一個規則:

  • 制度性規則:關於員工的提成、獎勵以及懲罰,細則是什麼?不能說今天心血來潮了獎,明天心情不佳了罰,這不是管理,這是添亂。只有將獎懲的細節都事前說明,主管就有理可依,不用理會誰嗓門大;員工也有據可循,不用擔心自己的付出得不到承認;
  • 調節性規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老闆和主管之間,主管和主管之間,主管和員工之間,肯定會爆發矛盾,就像男女吵架,若都要爭奪一個對錯,就會無休止,不如事前,定一個規則。比如,主管和員工之間有了爭執,先怎麼做?可以是先按照主管的執行,在規定時間內員工表達訴求,對事件作出處理,處理完成不需要上報,若是處理不成,主管擔首責,畢竟如果主管連這個都做不好,就不算是管理層。

人往往是這樣的,在情緒來的時候很衝動,但過一段時間,又覺得沒什麼大不了,所以事先制定好規則,留好冷靜時間,利於管理,也利於處理。

3.刺激管理層需求,儲備管理熱情

薛兆豐教授曾經以房產稅為例,在真實交易中,關於買賣雙方誰會成為房產稅的承擔者,這就要看誰更在乎。房子和錢,買房者願意支付這筆費用,因為對房屋的需求更大;而賣房者願意支付這筆費用,因為對房款的需求更大。

也就是說,讓管理層的需求更大,就能使其願意支付這筆「房產稅」。亞伯拉罕·馬斯洛於1943年提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其基本內容是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只要刺激管理層,告訴他們通過管理好公司,能夠得到更高層次的需求,他們就會願意去管理,不再墮怠,因為他們更在乎。

比如,主管們都有社交的需求,如果一個被上中下三級都評委優秀管理者,且連續如此的時候,那麼不妨為主管們對接他們想要的社交資源,畢竟,老闆的資源總是比員工來得多一些。不僅是專業上的,還有興趣上的,管理層肯定有自己的愛好,比如攝影,那麼是否可以通過老闆加入高質量的攝影協會等?

當管理層的需求被刺激的時候,他們會對管理爆發出驚人的熱情。

以上就是納什平衡點,當其餘參與者的策略保持不變時,能夠令參與者的混合策略最大化其收益的一個n元組。

04

總結

在任正非所列舉的管理層18種墮怠行為里,經常抱怨流程有問題,卻從來不推動改進;不敢接受新挑戰,不願意離開舒適區;不敢為被冤枉的員工說話;只做二傳手,不做過濾器;熱衷於討論存在的問題,從不去解決問題;只報喜不報憂,不敢暴露問題;不敢決策,不當責,把責任推給公司……

在這樣的墮怠行為里,大家都是困境里的囚徒,堅持著自己的可支配策略,卻不能找到平衡點,獲得最大收益。因為,我們要:

  • 利用反向思維,驚醒管理者,他的路線可能變長;
  • 找到公司各代表的共同點,事先制定規則;
  • 刺激管理層需求,儲備管理熱情。

老闆們總是說,辦法總比困難多,的確,面對不利的納什平衡,我們還是能找到平衡點,來扭轉各自的收益。古語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管理層對一個公司至關重要,大家都應該引起重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f43sG8BUQOea5Ow4sl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