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不能避免犯錯?那就用綠燈思維,提前準備認錯

2020-02-18     職否


雨果在《悲慘世界》里說,儘可能少犯錯誤,這是人的準則;不犯錯誤,那是天使的夢想。塵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錯誤的,錯誤猶如一種地心吸力。

人在職場,免不了要犯錯!方案改了無數遍,客戶依然不滿意,這是錯;承擔了不屬於自己職責範圍的工作,卻發生了小失誤,這也是錯;會議上一個意見,被同事抓住漏洞,問得啞口無言,這還是錯……職場上,各種各樣的錯,最終匯成了一個核心錯誤。

小九是個設計,最近她說自己不想做一個設計了,因為每一份方案,都要經過同事、主管、領導、客戶的層層修改。一個說,色彩不協調;一個說,缺了點創意;一個說,不夠大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見,實在無法一一滿足。小九耍脾氣不願意修改,老闆就批評她鬧個性,犯了錯。那麼她錯在哪,你知道嗎?

  • 職場犯錯的定義是什麼?表現形式有哪些?
  • 職場上,犯錯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 職場犯錯不可避免,如何提前準備認錯?

如果你沒有答案,那麼不妨,再看下去吧~

一、職場犯錯的定義是什麼,有哪些表現形式?

犯錯,看上去一個很嚴厲的詞語,在過去的定義上,是犯下錯誤,做錯事的意思。但職場上,沒有那麼多對錯是非,更多的時候,是一種博弈和爭論。於是,今天,我們給出一個職場犯錯的新定義:

拒絕和排斥與我們意見不一致的觀點,是一種針對外界指出與自己觀點不同時的一種消極表現。當我們聽到不同觀點,通常我們第一反應不是思考對方提出的問題或是衡量其是否合理,而是「你不了解情況你憑什麼這麼說」「你行你上啊」「是故意針對我嗎」這種心理。

通常,這些錯,都會以「拒絕否定」的形式出現,常見的有兩種類型:

1.錯誤一:結果被質疑時,對過程的價值維護

職場,在乎的是一個結果,但並不是每一個結果都能滿足各種期待,當兩者產生偏差時,錯誤就產生了。小九曾經加班加點完成了一個自認為很完美的設計方案,可是想不到客戶完全不認同。

  • 小九一氣之下對客戶說:希望以後提出明確的訴求再設計,不要再浪費時間,乙方的精力也很寶貴。
  • 客戶也很惱火:我知道你熬夜趕方案不容易,但難道你加班做的,就不能說不好了嗎?
  • 小九又說:不專業的人提不專業的意見,就是對工作本身的不公正。

結果可想而知,客戶一狀告到了小九老闆那裡,小九被罰了款。但小九的錯不在於和客戶爭執,而是她拒絕不一致觀點。職場上,當給出的結果被質疑時,我們會拚命去維護過程的價值,這就導致了錯誤的產生。

2.錯誤二:意見被駁斥時,對思考的權威維護

工作過程中,每個人應該都經歷過頭腦風暴的場景。提出一個意見,被群起而攻之,在互相的唇槍舌戰中,有時候並不是在敲定建議的可行性和價值性,而是對他人意見的一種習慣性拒絕罷了。小九曾經在公司會議上,對方案的色調與同事和領導們起過爭執:

  • 小九:蒂芙尼藍是世界上最美好幸福的顏色,用在這個方案里兼具了時尚和情懷,很合適。
  • 同事:這對商業化的方案來說是可行的,但我們針對的是公益項目,並不合適。
  • 老闆:中國文化,還是用中國的象徵色比較好,客戶的喜好才是最重要的。
  • 小九:那還是換個人設計吧,可能我不適合這類型的。

頭腦風暴因為小九的一句話陷入了僵局,老闆一氣之下,臨陣換將,小九再次被邊緣化。很多時候,出於對我們思考的權威維護,不容人輕易質疑,造成了職場上的錯誤。

綜上,職場上,我們對待不同的聲音,思考的不是合理性,而是如何去維護自身的正確性,這就是職場犯錯!


二、職場犯錯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我們會犯以上的錯呢?為什麼針對外界指出與自己觀點不同時,我們會是一種消極表現呢?

1.習慣性防衛

什麼是習慣性防衛?是指為使自己或他人免於說真話而受窘或感到威脅而形成的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性。習慣性防衛有兩種表現:

  • 一是有些人不敢或不願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怕受到攻擊;
  • 二是有些人覺得自己比別人知道得多,一味維護自己的觀點,只想讓對方讓步。

《第五項修煉》曾引用行為科學的奠基人阿吉里斯的觀點:習慣性防衛的根源是懼怕暴露出我們想法背後的思維。對很多人來說,暴露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一種威脅,因為我們害怕別人會發現它的錯誤。

  • 小九是真的覺得客戶說得完全不對嗎?其實她真正的想法是趕緊把方案完成,把工作了解;
  • 小九是真的覺得同事或老闆都不對嗎?其實她真正的想法是,對於現有的方案不想再修改,是一種惰性思維在作祟。

習慣性防衛性的心理使我們失去檢討自己想法背後的思維是否正確的機會。這是職場犯錯的根本原因之一!

2.自我服務偏見

自我服務偏見指的是,在看待自己的時候,人們會將成功歸因於自己的努力,而將失敗歸咎於「運氣不好」「其他部門不配合」等外因,這是一種迷之自信。

美國杜克大學行為經濟學教授丹.艾瑞利,在他的作品《謊言的真相》里發布了這樣一個試驗結果:人們總是願意相信自己的水平高於普通人,即便知道自己的成績源於作弊,他們也會安慰自己本來就知道正確答案,只是情急之下沒想到,正確答案只不過在那個時候給了自己一定的提示。

這種普遍存在的「好於平均幻覺」,其實就是一種認知偏差現象,通常也被稱為「達克效應」。 孔子教導我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自我服務偏見,恰與這種教導相悖。

小九認為自己對設計的創意認知是要高於同事、領導和客戶的,於是對於不同的意見不予採納;在小九的思維里,只有自己的設計才是完美無缺的,其他人都有著不專業性。正是這種自我服務偏見,讓小九無法正視他人的觀點。


3.自尊過於敏感

喬布斯在生前說過一句話:「我特別喜歡和聰明人在一起工作,因為最大的好處是不用考慮他們的尊嚴 」,職場上,自尊心過於敏感,就不利於工作的展開。換句話說,能力和自尊需求是成反比的,能力越低,自尊敏感得越厲害。

匹夫見辱,拔劍相鬥。自尊是個人基於自我評價產生和形成的一種自重、自愛、自我尊重,並要求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尊重的情感體驗。這一切的基礎,都來自於能力!自尊敏感,才會對不同的聲音感到刺耳;才會對不同的意見感到針對;從而,失去了糾正和進步的機會。

馬雲曾經有一段視頻在網上瘋傳,1996年,這個又矮又瘦的年輕人騎著自行車,挨家挨戶推銷自己的黃頁,鏡頭記錄下了他所有的窘迫,也見證了他的誓言,他說:「再過幾年,北京就不會這麼對我,再過幾年你們都會知道我是幹什麼的」。後來,他做到了,這才是真正的自尊。

三、不能避免職場犯錯,如何提前準備認錯?用綠燈思維就可以

致力於社會心理學研究的施瓦茨認為,從價值觀念角度出發,重要的是對於錯誤的心態,不知錯是不可取的,改正催人進步。很多人因此覺得,認錯是錯誤形成後的動作,其實不是的,認錯也是可以提前準備的!要想學會提前認錯,就要學會綠燈思維!這是成甲老師所著的《好好學習》一書中,提到的概念,若是沒有這個思維,你所有的努力都會徒勞。

什麼是綠燈思維?綠燈思維是一種開放的心態,能夠接納不同,擁抱多元。當有不一樣觀點出現的時候,綠燈思維的第一反應是,又能從中獲取新的啟發,取得新的進步。

現在,我們要來探討,綠燈思維的評判標準有哪些呢?

1.擁有開放的心態

可口可樂前總裁羅伯特.伍德洛夫說:只要一個人不吝惜給別人讚美,那他的成就也不可限量。開放的心態是接納自己,和接納外界事物的總和

  • 接納自己,是指承認自己能力上的局限性,以及對人和事物看法的局限性;
  • 接納外界事物,是指願意了解自己並不熟悉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

《三體》里有一句話「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提高認知能力最重要的就是開放的心態。柴靜也說過一句話,最重要的是,能以「別人可能是對的」為前提來思考一些問題。

  • 客戶為什麼不滿意?你不可能讓一個愛吃魚的會養魚,不可能讓喜歡看電影的會拍電影,那麼客戶的不滿意,勢必有些點是你的盲區,沒法發現;
  • 領導為什麼不滿意?從不同思維的角度來看,必然有著不同的看法,這或許是小九忽視的;
  • 同事為什麼有意見?旁觀者清,當小九沉迷於方案的自我陶醉時,同事已經發現了缺陷。

如果小九能夠汲取各方的意見,哪怕是從意見中獲得啟發,也比現在用情緒對抗來得更好,擁有開放的心態,才能夠避免犯錯。17世紀以前,歐洲人普遍認為天鵝是白色,直到在澳大利亞發現了第一隻黑天鵝,這一觀念才被打破。任何事情都無絕對,黑天鵝永遠存在。

2.區分「我」和「我的觀點/行為」

《奇葩說》曾經有一期辯題是關於「對事不對人」的,區分「我」和「我的觀點/行為」,就是一種對事不對人。小九為什麼對客戶、同事和領導的質疑反應如此激烈?因為她認為這是對她這個人的否定,她混淆了事和人。每一次不同的意見,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一次提升認知,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不同的觀點,是避免溫水煮青蛙的關鍵,也是避免坐井觀天狹隘目光的關鍵。

據說有一次,一鄉人對徐悲鴻說:「先生,你這幅畫里的鴨子畫錯了,你畫的是麻鴨,麻鴨尾巴哪有恁(這樣)長的」?眾人一看,原來是徐悲鴻新作「寫東坡春江水暖詩意」,內中有麻鴨尾羽捲曲如環。鄉人說雄鴨羽毛鮮艷,尾巴捲曲是有的;麻鴨雌性羽毛麻褐色尾短,畫錯了。徐氏承認疏於寫生,深深致謝而退。

你瞧,徐悲鴻這樣的人物,都能虛心接受鄉人的指正,那是因為他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畫是畫,人是人,不能將「我」和「我的觀點/行為」混為一談。

《論語·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也是這個道理。君子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友善的關係,但在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上卻不必苟同於對方;小人習慣於在對問題的看法上迎合別人的心理、附和別人的言論,但在內心深處卻並不抱有一種和諧友善的態度。

在區分「我」和「我的觀點/行為」的前提,我們才能在不苟同的同時,又有和諧友善的關係。

3.利用移情溝通

心理學家約瑟夫 · 布爾戈認為,一切防禦機制,都是我們為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謊。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里見過那麼一個道理、叫做移情溝通。

移情聆聽是指以理解為目的的聆聽,要求聽者站在說話者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和感受。移情聆聽的本質不是要你贊同對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對方。

客戶為什麼會這麼說?同事為什麼這麼認為?領導的看法是怎麼形成的?我們在提出觀點的同時,也要做好一個傾聽者,可以不贊同,但要理解,這樣才不會犯錯。若是我們一時不能接受別人的意見,不妨用移情溝通四步法,來抑制自己即將產生的錯誤情緒:

  • 第一步:複述語句,這至少能使你專心聆聽他人的意見和觀點;
  • 第二步:加入解釋,純用自己的詞句表達,將自己理解的表達出來;
  • 第三步:滲入個人的感覺,開始體會提出觀點者的心情;
  • 第四步:帶有情感的解釋,表達自己的觀點。

我們總是把不同的意見當作一把匕首,迫不及待地豎起自己的盾牌,可惜的是,有時候對方扔過來的,是鮮花,我們將因此拒絕芬芳。

四、總結

莎士比亞說,最好的好人,都是犯過錯誤的過來人;一個人往往因為有一點小小的缺點,將來會變得更好。可見,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改正錯誤,而要使錯誤的代價最小,就要學會提前認錯。

職場犯錯的定義,在於不能容納不同的觀點,常見的表現形式是:

  • 結果被質疑時,對過程的價值維護
  • 意見被駁斥時,對思考的權威維護

產生這些錯誤的原因有三個:

  • 習慣性防衛
  • 自我服務偏見
  • 自尊過於敏感

犯錯不能避免,那就提前認錯,用綠燈思維,準備好認錯:

  • 擁有開放的心態
  • 區分「我」和「我的觀點/行為」
  • 利用移情溝通

小九的錯,不在於方案的對錯,而在於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她將自己視為一個水滴,又如何成為汪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9kobnAB3uTiws8K2yD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