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總是不順心,工作沒成就?職場off學讓你的努力更有效

2019-12-11     職否


木木最近很沮喪,每天的上班都是煎熬,這一個月來,公司業務量蹭蹭上漲,光他一個人,就要應付10個大型的廣告創意方案,加班加點,深夜都在不停地思索,可還是交不出可行的方案,靈感枯竭、思維混沌,作為一個廣告創意人,沒有創意就相當於沒了靈魂。提交的方案客戶不滿意,老闆天天河東獅吼讓他修改出合適的方案。木木戰戰兢兢,不斷投入時間精力,甚至犧牲睡眠時間,一日日的熬夜,卻仍舊沒換來好的結果。木木還說,看到老闆「我看錯了你」的眼神,整個人都陷入了自我懷疑中,覺得是不是不適合這個行業,是不是自己的能力真的已經超標了,是不是直接承認自己不行就好了?


聽了木木的訴苦,我發現了一個關鍵點: 木木認為,只要自己不眠不休,就該有好的創意,在付出了全部的時間之後還不能換來結果,就是自己能力太弱。但我認為,恰恰是這個奮鬥不息,才讓木木總是遭遇挫折,無法提出有創意的方案!上學的時候我們都跑過800米,一開始力氣用完了,最後就不能衝刺,把力均勻地散在跑程里,在適時的時候發力,才能取得好成績。在職場也是如此,大腦是一台機器,運轉時間過長,無法散熱,就會燒掉,間歇地按暫停鍵,才能更好的做功。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在6—12分鐘,起初投入工作時效率很高,一個半小時後會達到頂峰,然後開始急劇下降,兩個小時後跌至低谷。也就是說,在持續疲憊狀態下,在強大的意志力,再不間斷的工作,都是無用的。

由此,我認為,職場除了奮鬥之外,還要掌握off學,才能走得更遠。


01

什麼是職場off學?

日本著名管理學家、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曾寫過一本書,書名就叫《OFF學:會玩,才會成功》!看這本書的時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off學」的概念。在大前研一的認知里,30歲左右的職場人,要對"On"(工作)和"Off"(休閒)有同樣的關注度,一個人,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學會平衡工作與休閒, 才能在日後成為生活的主人。陶淵明在《自祭文》里寫過一句話:勤靡余勞,心有常閒!意思是,縱使辛勤耕作,不遺餘力,也要在心中保持一種悠閒自在。其實兩者提出的是同一個概念,那就是,會休閒才能更好的工作。


由此,我們將OFF學定義如下:在工作的時候努力工作,在該休息的時候享受生活,OFF就是在高壓力工作下,創造出的一種自由時間,達到工作和生活的緩和,是助推工作成就的一種慢學問,是上班族的休閒革命。


我們的奮鬥不息,就像一根皮筋,拉得緊了,拉得久了不會變得更好用,只會在不知不覺中,徹底廢掉。女孩子扎頭髮的時候,時不時地把皮筋放下來鬆弛鬆弛,才會使用得更長久。當然啦,皮筋壞了可以換一根,沒什麼所謂,就像作為員工的我們,不行了就被淘汰,在老闆們開來,沒什麼所謂。所以,學好OFF學,才能讓努力更持久,更有效!

02

學好職場OFF學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很多人會說,休息,誰不會啊,有必要嗎?職場人,還真的不會,所以才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學號職場OFF學,才能夠直面職場宿命論、解放精神束縛、避免江郎才盡!史丹福大學艾瑪 · 塞帕拉博士說過,通過「用力過度+透支自己」來追求成功,只會讓我們離成功和快樂越來越遠!


1.直面職場宿命論

我們先來看一個現狀,在一份《2019職場人加班現狀調查報告》里顯示,職場加班已成常態,僅一成的職場人可以基本不加班,24.7%的職場人每天都加班,44%的職場人經歷過加班超過零點,4.5%的職場人曾經通宵在公司加班,僅36.2%的職場人擁有雙休日,5.4%的職場人幾乎全年無休!羅振宇在《奇葩說》第六季的其中一期里說過這樣一句話:接受996,因為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命!我反對一切宿命論的東西,但是這種宿命論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從我們的傳統觀念里來,在我們從小接受到的信息里,「不怕慢,只怕站」告訴我們奮鬥要不息,停下休閒就是浪費生命;在我們漸漸長大所接觸的報道里,「你的同齡人在你休息的時候偷偷努力」成為鞭策我們不斷前進,哪怕筋疲力盡也不停歇的痛;在我們的榜樣里,將魯迅先生的一句「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奉為金科玉律。我們認為,休閒是可恥墮落的,我們甚至會為了自己看一下午電影而羞愧,會為自己的旅途而忐忑不安。

2019年36歲的某公司工程師,在肯亞過勞死;2018年某醫院的急診醫生一晚接診38人,勞累猝死;2017年某交警大隊民警連續3周加班加點,主動放棄休息,最終突發心肌梗塞,因公犧牲,年僅30歲;2016年44歲春雨醫生創始人兼CEO張銳因過度勞累,突發心肌梗塞去世……中國的平均過勞死年齡已從44歲降到37.9歲。一個自媒體大佬曾經說過,一個人身體能力的底線,是他工作奮鬥的上線


職場當然需要努力了,但努力不是簡單的白+黑,5+2,996,過勞不是職場人的宿命,「佛說四十二章經」里有一段故事,戒人為學不宜操之過急。我們只有學好OFF學,才會知道,努力有兩個聚焦點,一個是「on」,一個是「off」。我們才會在休閒的時候懂得如何剛柔並濟,才能將休閒的能量轉化為工作的動力,我們才能夠與職場996的宿命抗爭!

2.解放精神的束縛

你有沒有因為工作崩潰過?我有過!地鐵里哭泣的姑娘也有過,那個選擇一了百了的38歲的員工李某更有過。包括悟空問答里,很多人經常會問,上班很崩潰,要辭職嗎?上班太痛苦,可是經濟條件不允許,要辭職嗎?大家都在崩潰的邊緣,不斷試探自己的底線。


京東的劉強東還提出過一個理論,叫8116+8,說的是周一到周六,早上8點到晚上11點,周日工作8個小時,每個月休假2天,他覺得能做到這些的員工,才算得上是真兄弟。於是大家都陷入這樣的道德綁架中,不斷地給自己精神壓力,去認同這種拚命!我們會覺得說,你不拚命會有其他拚命的人來代替你的工作,所以要爭分奪秒地創造價值來維持生計。但當我們如此殫精竭慮的時候,還在成為加班窮人,還沒有工作成就,我們就會因此焦慮、因為崩潰,可實際上,這樣的精神束縛是可以被解決的,我們只要按下暫停鍵,學號OFF學就可以了!


所以,當別人無法給你意見,當所有人不能感同身受,當你在崩潰的邊緣的時候,如果掌握了OFF學,你就會知道,一個「OFF」,就可以讓你得到想要的自由。

3.避免江郎才盡

開篇的木木為何沮喪?他沮喪的不是自己的身體跟不上自己的思維,他沮喪的也不是工作量太大完不成,他最沮喪的,是他拼盡全力卻發現自己江郎才盡!我們的能力不是機器貓的口袋,我們的能力是個水缸,大小不一,但裡面的水,總有用盡的時候,你不從外面進行補給,就只能等著有一天沒水喝。我們的「OFF」就是補給,是避免江郎才盡的新鮮補給。


古語有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要人們懂得休閒,才能創造更多的價值。司馬遷撰寫《史記》我們都知道,但我們不知道的是,他從42歲時開始寫《史記》,到60歲完成,歷時18年,如果把他收集史料,實地採訪等工作加在一起,這部《史記》花費了他整整40年時間。古人喜好詩人仗劍天涯,其中李白和杜甫就是典型,若是沒有在「OFF」中獲得靈感,哪有千古詩篇被人傳頌。

作為頭條號的創作者,我幾乎保持了日更的狀態,很多人會問,你的靈感來自於哪裡?我也是得益於「OFF」學,在寫出東西的時候,我就會選擇自己制定的休閒方式,看電影、享受美食,出去吃喝玩樂,然後從休閒里獲得靈感,成為我繼續保持創作的動力。


03

學好OFF學,需要掌握以下四點!

知道了OFF學的概念,也知道了掌握OFF學的必要性,那麼如何學好OFF學呢?休閒可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也不是把自己弄得更疲憊,我們需要分四點,來掌握OFF學。


1.制定休閒計劃

大前研一在競爭異常激烈的麥肯錫公司工作了23年,他享受音樂、運動、假期的方式,大前研一認為,休閒生活的年度度計劃,一定要在年初制定,就像我們定職場目標,也會在年初立下FIAG,不妨在同時,把自己的休閒生活考慮進去。然後當我們按下「OFF」鍵的時候,就知道在這個時期,要去哪裡,該幹什麼,而不是在家裡葛優趟,一直睡覺!

  • 制定一年至一次的長期休假計劃,可以是趁著法定節假日,也可以是請假出去,一般,長期休假的時間在5天左右比較適宜,很多人選擇的方式是去旅遊,也有一些人是躲進山里待5天;
  • 以月為單位,決定周末的休閒方式,春天去賞花、夏天去戲水、秋天去看楓、冬天去滑雪……然後把養生的休閒也安排進去,比如去美容院做spar,去足療等,可安排在一個月的第三個周末。《最成功人士周末做什麼》的作者蘿拉·范德克姆說,成功人士知道,周末才是取得職業成功的秘密武器。


很多人會奇怪,為什麼休閒也要制定計劃?先前我們提到過,「OFF」和「ON」是兩個並駕齊驅的關注點,職場上,我們需要目標和規劃,休閒自然也需要有的放矢。不然的話,你就會在渾渾噩噩中昏睡一天,讓時光虛度,這並不是我們所提倡的OFF學。同時,有了計劃,就不會出現訂不到票、訂不到房間這樣影響心情的事件。

再有,休閒計劃涉及到時間和金錢的再分配,事先規劃才能避免大手大腳,我們的OFF學提倡的,是減輕無意義的疲憊感,增加工作投入時所需要的能量。有很多人在休閒的時候,喜歡勉強自己早起,或者強迫自己做一些本身抗拒的事情,這也應當摒棄在計劃之外。在指定計劃過程中,我們要記住幾個原則:

  • 與其重複淺嘗輒止,不如少次充分享受。比如我們喜歡的一種休閒代價比較大,可能需要花我們不少的時間精力,就像去民宿住幾天,那麼這種就要遵循少次充分享受的原則。
  • 篩選你的標準物品,為休閒製造儀式感。休閒的時候,也要活得精緻,你可以有固定的包包,還有固定的餐廳,或者固定的娛樂場所,就像你的武器,你的據點一樣,像是為你所有的。很多人喜歡在周末去星巴克,一定程度上,「星巴克」就是他們的標準物品。
  • 周末晚上復盤,防止周一綜合徵。有人會說,如果周末玩瘋了,周一不是很難進入工作狀態?所以,我們要在周日的晚上,對工作進行復盤,即不要做實質性的工作,而是確認未來工作的時間安排,如此一來,工作程序就會自然的在腦海中出現,到了周一,就能順利進入工作狀態。

2.熟練應用休閒時間IT活用術

什麼是休閒時間IT活用術?就是利用網際網路相關的工具,來輔助自己的休閒時光

  • 利用網絡觀光,制定旅遊計劃。即通過搜索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在網際網路上享受豐富的視覺之旅,感受各地的風俗人情,然後根據自己的預算指定旅遊企劃。在這裡要記住一點,那就是避免休閒疲憊,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擁擠的地方不要去,在開放的空間享受休閒生活。
  • 利用網際網路,將世界聯繫在一起。當我們在工作中覺得孤獨的時候,我們會寄託於網絡上那些與我們有共同困惑的人。各種利用QQ和微信的社群,就是最好的展現方式。當網際網路把我們聯繫在一起的時候,我們要評估系統的管理人員是否有管理能力,比如有的社群廣告滿天飛,群友之間爆粗口,這樣的社群非但達不到休閒的目的,還會讓你心情不佳;別人給你的建議,最好在24小時內回復,一旦你無視了別人的善意,你就會失去對話的空間。
  • 在不能外出的雨天,用電腦整理你的過去。我總是隔一段時間就整理我的電腦,看看過去的照片、視頻等,總是有一些溫暖在不經意間重新閃現。了解過去,思考未來,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3.培養可以維持一生的興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大前研一喜歡騎越野摩托車,我喜歡看電影,有人喜歡跋山涉水,有人喜歡歲月靜好。但大家的興趣卻總是變,就像我們今天喜歡朱一龍,明天喜歡肖戰,後天可能喜歡王一博。在OFF學歷,人,必須培養可以維持一生的興趣,可以是針對一種運動,也可以是針對一種物品,但它必須是有能力伴隨你一生的。

  • 這樣興趣,在退休之後也可以持續。比如有人喜歡攝影,無論是年輕時還是年老時,只有風景的不同,但攝影還是那個攝影。比如王羲之寫書法,越到後來,越見功力。
  • 和不同年齡層的朋友,一起享受興趣。當一樣興趣不分年齡,它的生命才是持久的。就像下棋、麻將,每個年齡階段的人都喜歡,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感悟。
  • 選擇有表現機會的興趣。一個喜歡跳舞的人,她的光彩會暫放在舞台上;一個喜歡音樂的人,他的歌聲會為他帶來讚賞;一個擅長自拍的人,能在抖音獲得一片天地……興趣能夠表現,才會成為你的價值。就像我們在頭條上寫文創作,就是興趣的一種展現。

只要你的興趣能夠符合以上三點,那麼大機率的,就是能夠伴隨你的一生,成為你工作的推動力,成為你努力的催化劑。


4.為退休生活做準備

國家有法定的退休年齡,所以無論是誰,都要提前做好退休的準備。

  • 保重身體,讓退休後的日子依然健步如飛。現在的職場人,喜歡犧牲自己的身體來換取一些機會,其實這是不可取的,在OFF學裡,我們要保重身體,為退休後的生活做準備,你總不希望自己以後,別人是坐著搖椅慢慢變老,而你是坐著輪椅慢慢變老吧~
  • 積累財富,學會投資,在退休後做想做的事情。我有一個朋友,他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四十而休,也就是四十歲就提前退休。為此,他經常做一些投資,賺一些外快,他是一個方言說唱歌手,他通過自己的興趣特長參與演出,獲得了不少財富。當他積累到一定的財富,他就實現了自己提前退休的規劃。所以,我們在平時就要有這種意識,為退休後的生活積累財富,這樣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用為五斗米折腰。
  • 回饋社會,參加公益活動。我們的工作需要意義,我們的生活也需要意義,而參與公益活動是將兩個意義結合起來的最佳方式,讓你感受到這個世界上不同的人,不同的境遇。


04

總結

《嚮往的生活》的趙寶剛導演說:人生要有很多無聊的時間,這樣你才有時間思考。

為了直面職場996的宿命論,為了解放自己的精神束縛,為了避免像木木那樣江郎才盡,我們要掌握OFF學,勤靡余勞,心有常閒,和工作握手言和,和生活芳菲一世。掌握OFF學並不難,我們需要制定一個休閒計劃,年度的,以月為單位的周末休閒;我們可以利用休閒時間IT活用術,找到最方便的途徑;我們可以培養能夠持續一生的興趣,來支撐我們一世;我們還可以為退休後的生活做準備,積累財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就是OFF學!


所以我給木木的建議是,停下無休止的加班和熬夜,花半天時間出去走走,哪怕是看場電影,或者來一次騎行,總之,拋開工作,讓自己按下OFF鍵。木木按照我說的做了,他選擇了去他一直想去的一個本地旅遊景點,爬山吃農家樂,在這個過程中,他和農人聊天,和大自然親密接觸……一直想不通的問題突然想通了,靈感突然有了更新,他的方案終於得到了客戶的認可。木木說,以前別人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大概就是我所說的OFF學吧!

注重效率不是把自己變成一頭牛,永遠很忙,永遠熬夜……而是要明白何為優先事務、何為計劃,並且要捍衛自己的私人時間。有時候我們失敗,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努力,而是我們過分專注於奮鬥不息,掌握職場OFF學,讓你的努力更有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m7L9G4BMH2_cNUg8jx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