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隊長賽落幕,職場上的「精緻窮」你知道多少?

2019-11-11     職否

第六季《奇葩說》的隊長賽已經落下了帷幕,傅首爾、詹青雲、黃執中,對戰肖驍、許吉如、雷哥,他們的辯題是「年紀輕輕精緻窮,我錯了嗎」?黃執中說,精緻是對粗糙的恐懼,我們應該有擁抱粗糙和享受粗糙的勇氣和體驗;詹青雲說,不要迎合資本對「精緻」的定義,不要去追逐別人眼中的精緻;傅首爾說,精緻窮,是對他人的一種災難。先不論原本的觀點,在這場辯論里,的確是黃執中一方,更有理有據,邏輯清晰。

這是一場辯論,所以我們可以說出子丑寅卯來,可以將生活掰開來揉碎了再重組,但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在職場中,關於「精緻窮」,你又知道多少呢?

首先,我們來定義一下概念,什麼是職場「精緻窮」

,極也,是困頓、不得志的一種表現。精緻,美好、情趣、精美、精細,《梁書·儒林傳·崔靈恩》:「性拙樸無風采,及解經析理,甚有精緻」。精緻窮,是一種偽裝,用超乎自身能力的野心去堆積雲霧。佛盡有雲,「法不孤起,仗境方生」說的是一種因果,而精緻窮,就是一種因果。生活里,窮的可能是物質,是錢包,但在職場上,窮的也許是格局、是能力、是精神、是品德……在職場,精緻窮有另一個稱呼,它叫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什麼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是精緻+利己主義者,經過精心打扮甚至偽裝的「利己主義者」。精緻的意思與粗糙相對,指的是對生活有著自己的追求,不是一味的追求物質價值,有自己的生活品味的一群人。利己主義者顧名思義,就是一切活動都以利己主義為核心的人。

現在我們來看下,職場精緻利己主義者都有哪些特徵?

楊朱是中國最早的利己主義者,孟子有雲「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放到今天,楊朱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也,至少是對他人無害的。天下之人,熙熙攘攘,皆為利來,我們沒有權利要求別人奉獻。利己本身沒有錯,就像狼吃羊是生物鏈的天性,但我們對狼的恐懼來源於他會偽裝成羊的樣子,再去吃羊,這種敵我的混淆,讓人害怕。如同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賣了你,你還在替他數錢,這是一種傷害。

通過觀察,我們會發現,職場的一些精緻利己主義者,都會有以下的特徵:

1.高智商

北大中文系錢理群教授在「人生如夢,總結我走過的路」的演講中,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

因此,高智商是精緻利己主義者最大的特點

在過去很火爆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有兩個場景,祁同偉彙報完工作走後,高育良感嘆道:現在的人呀,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而後來,高育良被紀委帶走之後,侯亮平送吳惠芬回家,問她為什麼離婚要隱瞞,為什麼不彙報問題?吳老師回答道,這是雙方互相需要,一個帶來婚姻和睦的假象,一個帶來權利的榮耀,不想讓人看笑話。聽了這樣的回答,侯亮平評斷道:吳老師真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劇中,祁同偉,是一個想要勝天半子的人,智商毋庸置疑;吳老師是大學教授,智商也不會低。高智商的人,懂得如何精於算計、工於心計,如何道貌岸然又不被人發現。蠢人,可能做不了這樣的事情,他們玩不轉。在職場上,人人都有表演的天賦,有的拙劣,有的精湛,靠的都是智商引領下的悟性。

在職場上,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工作的時候摸魚不幹活,彙報的時候說起來卻頭頭是道,有理有據;項目上明明沒有出力,卻靠著一張嘴,就得到老闆的認可。他們在職場上,用投機取巧來代替踏實苦幹,表面上忙得團團轉,實際卻什麼結果都沒有,出事了就甩鍋,有功勞就往自己身上領。這些,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2.目的性強

職場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會以「利益目的」為圓心畫圓,拋棄了信念和原則。他們的高智商和社會活動技能,最終都服務於個人目的。有一種說法叫「成熟的冷漠」,即社會學家桑內特在《公共人的衰落》中所憂慮的現象:原先的「公民」成了所謂的「孤獨的權利持有人」,即人們雖然聯合起來進行一些合作,卻只是把它作為一種達到個人目的的手段。

我曾經服務於一個網際網路公司,當時因為流動資金出了問題,兩個合伙人老闆沒有共同面對困境,而是分起了家當。除了固定資產,還有公司人員也要分,暫且稱呼他們為大老闆和小老闆,我一直是跟著小老闆的,自然也希望分到小老闆陣營,但我所負責的業務模塊又劃給了大老闆,其實我什麼都會做,可以轉崗,而大老闆那邊又希望我能過去繼續負責原來的業務,畢竟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

當初我一開始是拒絕了大老闆的,但大老闆先是一番誠懇的談話,再是馬上給我漲薪,同時又請大家一起吃飯,還拿出自己家裡的錢來先墊付拖欠大家的工資……一些列精緻的行為下來,我是很感動的。大老闆本身也是個精緻的人,精緻的穿著,精緻的談吐,精緻的涵養,精緻的行事……我被精緻所迷惑,最終跟了大老闆到了新地方辦公。可好景不長,當我到了那裡之後,出現了種種矛盾,沒幾個月,我們就分道揚鑣了。

仔細想來,大老闆並不是真的欣賞我,而是在特殊時期需要我做一個過渡,這是他的終極目的。但大老闆的聰明之處在於,並沒有赤裸裸地把目的說出來,而是採取了一種「精緻」的包裝,讓你去認同、去感動、去服從,他以目的為圓心把你圈了進來,一旦你在目的之外了,就會被迫做起離心運動,直到脫離這個圈。

綜上,目的性強,也是職場利己主義者的一個主要特徵。

3.口碑迷惑

我在悟空問答上,曾經回答過這麼一個問題:今天去面試副總經理,面試官是一個年輕姑娘,集團的HR管理師,問了我一個問題,「你期望在這個職位中得到什麼?」這個問題要怎麼回答才能減少錢的意圖?

提問者最想要獲得的是錢,但回答里又不能讓金錢的味道太濃厚,讓目標訴求不「粗俗」,得到一個正面的標籤,比如有很宏偉的發展方向,比如有清晰的職業規劃,比如不唯利是圖……這就是職場利己主義者的口碑迷惑。

公司里有一個前同事,平時經常利用上班時間去做自己的事情,但因為會說,每次都一大堆理由,老闆還信了,認為他是在做正經事。這位同事離職後,因為自身的利益需要,幫公司介紹了一個業務,當然,他在裡面肯定是利益既得者,但他和老闆說的是自己離開公司當初是有苦衷的,有機會當然是希望回饋公司……老闆心裡當然很感動,覺得離職的同事都這麼為公司著想,說明自己是個成功的老闆。但老闆不知道的是,這場業務里,前同事賺了1/3,幾句話就得到這個報酬,何樂不為。

史丹福大學商學院教授Jeffrey Pfeffer說過一句話:「操縱老闆對你的看法,比默默努力工作更加重要」。

這就是為什麼,經常會有人問,「為什麼我做的事情比同事多,老闆卻更喜歡會說話的同事」,「踏實的員工現在這麼不受歡迎嗎?」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因為踏實的員工,不會想著去操控老闆對他們的看法,而一味的默默努力。

沃頓商學院Adam Grant教授把人分為三個類型:giver(給予者),taker(接受者),和matcher(匹配者)。

  • 給予者:大部分時間都在付出的人,他們積極奉獻不求回報。甚至花在幫助別人上的時間和精力比完成自己的任務都多。
  • 接受者:傳統意義上的利己主義者。做一切事的出發點都是「你能給我什麼?」「我能從中得到什麼?」
  • 匹配者:夾在給予者和接受者中間的人。

其中,匹配者中就有我們所定義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很有口碑迷惑性,好像不是接受者,但更不是給予者,你只有通過他們精緻的包裝,才能區分他們,你永遠不知道他們在付出的時候會接受到什麼。Adam Grant教授在調查了全世界各個行業里超過30000名員工之後,發現19%的人是接受者,25%是給予者,而剩下56%的人都是匹配者。

因為占了大多數,才會讓今天的職場,出現那麼多的困惑。

那麼職場精緻利己主義者,會帶來什麼危害呢?

這個危害,我們不用鋪設的很宏大,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對社會的影響,甚至是世界的影響,我們就來探討一下,精緻利己主義者,對本身發展的危害是什麼?

1.格局「窮」

對,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就提出了精緻利己主義者就是職場的「精緻窮」,那麼他們窮在什麼地方?第一個就是格局「窮」。格局一詞,出自宋蔡絛《鐵圍山叢談》,是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思想行為習慣性格命運。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釵 飲仙醪曲演紅樓夢」中的紅樓夢12曲中的《聰明累》有這樣一句話:「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用投機取巧的小聰明去偽裝自己,去達到自己的目的,最後剝去「精緻」的外衣後,不過也是他人眼中的小丑罷了,失了格局。

心理學中也有類似「格局」的理論,用以描述人們對同一事件的表征的抽象水平,即解釋水平。許多故事告訴我們「格局」大的人多能坐懷不亂、臥薪嘗膽、背水一戰。格局小的人,就會臨陣脫逃、變節反叛、遺臭萬年。一旦一個人的格局「窮」了,就是價值觀扭曲了,就會成為那個被正義戰勝的邪惡。

2.能力「窮」

能力是完成一項目標或者任務所體現出來的綜合素質。我們說,職場上,需要有認知能力、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創新能力,需要許許多多的能力,但沒有哪一種,說的是「精緻利己主義」的修煉能力。

我們常常講「道」不同,精緻利己主義者的「道」是外門邪道,他們用偽裝的手段得到目的,最終也因為這些手段而失去能力。一旦一個人習慣了偽裝的精緻,慢慢地就是去了執行的能力、努力的能力、真誠的能力……白居易寫歌女,有「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卻也終將「幼時明月今依舊, 月是人非空自憐」。

沃頓商學院Adam Grant教授說,站在成功金字塔頂端的永遠是給予者。幾乎所有有成就的工程師、成績最佳的學生,業績最好的銷售人員,都屬於giver(給予者),這些永遠和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無緣。

3.情感「窮」

真心或許並不一定能換取真心,但假意卻一定不會得到真心。人的情感最是脆弱,一次信任的破壞,就再難維繫。而職場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失去的會是很多的情感。

以前有個實習生,因為轉正的權利掌管在直接主管上,於是極盡殷勤,常常主動做一些事情,人又很有禮貌,滿足了所有主管對實習生的想像。幫主管拿外賣、倒水,一有空閒就問主管要活干,還經常請主管喝奶茶、吃點心……後來實習生順利轉正了,辦了手續,人卻變了,主管分配任務,會諸多怨言!主管才明白,實習生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轉正這一個目的,自己被「精緻」的虛偽外衣騙了。實習生並不像想像中那樣任勞任怨,不像預想中可堪以大任。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都是自己的選擇,這個主管也沒有多說什麼,只要活能完成就行。但至此,主管不再手把手教導,不再將惜才的情感放下去。

實習生得到了轉正的機會,卻永遠失去了主管的欣賞,目的達到了,情感也失去了,她的情感或許會越來越窮。

在職場,我們該如何避免成為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呢?

關於這個問題,很多人說這是社會的大環境逼迫的,要靠制度、職場環境等去凈化,但這些外因都是我們無能為力,不能靠一己之力改變的,我們要做的,就是關於內因的部分,靠自己的力量能夠改變的部分。

1.五分鐘方法

人脈專家Adam Rifkin給出過一個「五分鐘方法」,什麼意思呢?即你只需要每周或者每月花五分鐘做件小事,就能累積下來為公司,為你的人生做出大貢獻。

比如你可以在公司的例會上,肯定某些同事的付出,而不是一味地將功勞占為己有;比如你可以幫助同事避免甚至改正一些錯誤,而不是看笑話;或者給生病的同事一些關心,哪怕是遞幾張餐巾紙;或者是提醒大家雨天路滑,要小心腳下……花5分鐘時間,做一件「舉手之勞」,日積月累,水滴石穿,能讓你有想不到的改變,收穫想不到的真正的「精緻」。

當然,五分鐘法不是叫大家去做老好人,職場上,要懂得拒絕那些不合理明顯帶有勉強色彩的請求,Adam Grant教授曾經給過給予者一個很重要的建議:不要過度消耗自己的善心

2.擁抱粗糙

如果說生活上的精緻窮,是對粗糙的恐懼,那麼職場上的精緻窮,大概是對落差的恐懼。黃執中說,吃饅頭要有吃饅頭的快樂,吃蛋糕也要有吃蛋糕的快樂,我們不克制慾望,我們只是擁抱兩種不同的慾望,從不同里感受快樂。

其實職場也是如此,起起落落,哪怕是羅永浩也有被列入「限制高消費名單」,被網友稱為「老賴」的中年危機的時刻,風光的時候,我們接受;落難的時候,我們也接受。史玉柱有重新來過的勇氣,不會假裝精緻地去做損人不利己的事情;羅永浩有承擔後果的勇氣,承諾即便公司關掉,個人也會「賣藝」還完債。他們都不是靠精緻的利己,來成就自己的事業。

所以,擁抱粗糙,擁抱現實,擁抱落差……職場上的每一種體驗都是財富,目的只是一個結果,但中間的過程,才是你收穫的季節。

最後,讓我們來總結一下:

我們要明確的是,利己沒有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我們不會去指責一個想要多賺錢的員工如何勤懇地接活;我們也不會指責一個想要省點錢的市民去討價還價;我們從不去指責利己主義者,或者說,我們不會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利己主義者。

很多時候,我們指責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是因為他們在利己的過程中,用所謂的精緻傷害了別人,誰也不希望被騙,被耍,被利用。你可以大膽的告訴你的老闆你跳槽就是為了錢,這是你的直白;但你不能一邊說錢不重要,一邊因為一點錢跳到你老闆的對家,甚至出賣公司,這是道德。

利己可以,但請脫下「精緻」的外衣,別讓你的職場裡,都是「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4exWW4BMH2_cNUgwPT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