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cfDNA檢出NTRK融合,拉羅替尼治療顯著獲益

2023-03-13     繪真醫學

原標題: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cfDNA檢出NTRK融合,拉羅替尼治療顯著獲益

泛癌種靶向藥的獲批擴大了晚期實體瘤患者的治療選擇。FDA批准PD-1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和TRK抑制劑拉羅替尼和恩曲替尼,為所有晚期實體瘤患者進行NGS檢測提供了依據,即使是其他方案難治的患者也可能實現臨床獲益。作為概念驗證研究,本病例描述了一例64歲的三陰性乳腺癌女性患者,多線治療無效,NGS檢出罕見突變後接受靶向治療,獲得顯著緩解。患者最初進行了局限性乳腺癌治療,5年後出現轉移,經過四線治療,包括免疫治療、基於抗體-藥物偶聯物的治療和化療,快速進展。胚系基因檢測正常。最終,83基因細胞游離DNA(cfDNA)NGS檢出兩個NTRK3融合:與罕見分泌性乳腺癌相關的ETV6-NTRK3融合,以及在乳腺癌中尚未描述過的CRTC3-NTRK3融合。對肝活檢組織樣本進行全外顯子組測序和RNA-seq,證實了ETV6-NTRK3和CRTC3-NTRK3融合。開始TRK抑制劑拉羅替尼治療,僅2個月後就實現臨床和影像學顯著獲益。本病例表明了晚期癌症患者進行NGS檢測的潛在巨大益處。

背 景

針對神經營養性酪氨酸激酶(NTRK)1/2/3基因融合的靶向治療是癌症治療的重要里程碑。2018年,TRK抑制劑拉羅替尼獲批用於NTRK 1/2/3基因變異的實體瘤患者,成為FDA批准的第二款泛癌種靶向藥。次年,恩曲替尼同樣獲批泛癌種NTRK 1/2/3融合適應症。這些批准都是基於籃子試驗,入組患者攜帶NTRK融合,無論組織來源。⩾3級不良事件發生率較低,拉羅替尼常見不良反應包括貧血(11%)、中性粒細胞減少症(7%)、AST/ALT升高(7%)和體重增加(7%)。恩曲替尼常見不良反應包括體重增加(10%)和貧血(12%),神經系統障礙(4%)是最嚴重的治療相關不良事件。

總體來看,NTRK融合在乳腺癌中發生率較低,主要見於非常罕見的分泌性乳腺癌,ETV6-NTRK3融合是該亞型特異性變異。分泌性乳腺癌往往呈惰性,很少發生轉移。本文描述了一例絕經後女性患者,診斷為具有分泌特徵的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TNBC),經過多線治療疾病進展。基於血漿的細胞游離DNA(cfDNA)基因檢測發現兩個NTRK融合:與分泌性乳腺癌相關的ETV6-NTRK3融合,以及未曾在文獻中報道過的染色體內CRTC3-NTRK3融合。接受拉羅替尼治療,2個月後影像學顯著緩解,儘管先前多線治療後疾病進展。

病 例

2014年,一名64歲女性觸摸到左乳腫塊,檢查後診斷為II級、雌激素受體弱陽性(ER+,10%)、孕激素受體陰性(PR-)、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陰性(HER2-)乳腺癌。腫瘤主要呈微囊狀結構,有實質性和乳頭狀區域,多邊形細胞具有嗜酸性空泡狀細胞質,囊腔可見密集嗜酸性分泌物。基於這些發現,診斷為具有分泌特徵的浸潤性導管癌(IDC)(圖1)。腫塊廣泛侵犯胸肌;因此,接受了劑量密集多柔比星和環磷醯胺新輔助治療,隨後每周一次紫杉醇×12(ddACT),接著進行了左乳手術並切除了三個陰性前哨淋巴結。最終病理顯示2.6 cm腫塊,浸潤部位沒有明確反應。最終分期為ypT2ypN0M0。接受了輔助放療,並完成了5年阿那曲唑治療。

圖1. (a) ETV6-NTRK3融合示意圖;(b) CRTC3-NTRK3融合示意圖;(c) 腫瘤主要呈微囊狀結構;(d) 標本由多邊形腫瘤細胞組成,具有大的圓形至橢圓形核和嗜酸性空泡狀細胞質,囊腔可見密集嗜酸性分泌物。

2020年,術後5年,出現疼痛性頸淋巴結腫大。PET/CT掃描顯示胸骨周圍復發性侵蝕性胸壁疾病、雙肺轉移和鎖骨上淋巴結轉移。後者活檢證實為轉移性乳腺癌,ER-,因此為TNBC,PD-L1表達1%(腫瘤細胞),Ki-67 20%。胚系基因檢測顯示ATM、BRCA1、BRCA2、CDH1、CHEK2、NBN、NF1、PALB2、PTEN、STK11和TP53突變陰性。

隨後,接受了多線治療,每線治療早期重新分期均評估為疾病進展。治療包括阿替利珠單抗/nab-紫杉醇(5個月後進展)、吉西他濱/卡鉑(3個月後進展)、基於戈沙妥珠單抗的治療(2個月後進展)和艾立布林(2個月後進展)。對胸壁腫塊進行了兩次活檢,結果顯示IDC,可見胞漿內粘蛋白

在開始基於戈沙妥珠單抗治療之前,使用Guardant360進行了外周血cfDNA NGS檢測,覆蓋83個基因。檢出ETV6-NTRK3融合,變異丰度(MAF)為3.8%。3個月後,在戈沙妥珠單抗治療失敗後,對新的血液樣本進行重複Guardant檢測,發現ETV6-NTRK3融合MAF從3.8%增加到10.9%,並且還發現了新的CRTC3-NTRK3融合,MAF為3.2%。進行了肝活檢,進行BostonGene檢測(基於組織的全外顯子組測序和RNA-seq平台),證實了ETV6-NTRK3和CRTC3-NTRK3融合(圖1)。

隨後,開始拉羅替尼治療。2個月後的複查掃描顯示,肺、胸膜、淋巴結和胸壁轉移病灶顯著改善,首次實現客觀緩解。CA 15-3,之前持續上升,也從最高時206 IU/mL降到了48 IU/mL。隨後血液樣本重複Guardant檢測顯示,ETV6-NTRK3融合MAF從10.90%降至0.40%,CRTC3-NTRK3融合MAF從3.20%降至0.07%(圖2)。拉羅替尼耐受情況較好,未進行劑量減少或調整。主要副作用有貧血和水腫。繼續使用拉羅替尼7個月,疾病控制情況良好。不幸的是,與治療無關,由於已有骨轉移,發生多次骨折,導致疾病負荷重。最終,患者和家人選擇了轉為安慰措施,之後患者去世。

圖2. (a) 患者的臨床時間線;(b) 左側圖像:胸部CT顯示多個肺和胸膜轉移病灶,右側圖像:拉羅替尼治療2個月後這些病灶顯著改善。兩個NTRK3融合MAF降低。

討 論

本文描述了一例TNBC患者,多線治療後疾病進展,直到基因檢測發現兩個NTRK融合,開始TRK抑制劑治療,2個月後臨床獲益顯著。通過血漿基因檢測發現NTRK融合,從而能夠進行匹配的靶向治療,這對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特別是分泌性組織學亞型的患者來說,是值得考慮的。

NTRK融合較為罕見,現在已引起極大關注,因為攜帶NTRK融合的患者可以接受相應靶向治療,不論癌症組織起源。然而,NTRK融合在成人實體瘤中的檢出率僅約0.3%。NTRK 1/2/3編碼TrkA/B/C,這些蛋白的融合導致配體非依賴性二聚化和隨後下游MAPK和PI3K-AKT通路激活。對FoundationCORE資料庫295000多例癌症患者進行的一項大型研究也發現,約0.30%的實體瘤存在NTRK融合,覆蓋45種不同癌症889例患者,包括88個不同的融合伴侶。在295例融合伴侶已知的成人中,ETV6最常見(n = 78, 26.4%)。在乳腺癌中,14例患者伴侶為ETV6(14.7%)。有趣的是,本文患者CRTC3-NTRK3融合涉及的融合伴侶在這些大型數據集中似乎沒有描述過。ETV6-NTRK3是染色體間融合t(12;15)(p13;q25),而CRTC3-NTRK3是染色體內融合。不幸的是,我們沒有患者最初標本的NGS數據,儘管考慮到分泌性病理,ETV6-NTRK3融合很可能已經存在。後來,cfDNA檢測在ETV6基因另一個融合位點發現低MAF ETV6-NTRK3融合,對cfDNA NGS的更深入研究提示,這些基因變異實際上可能是交叉的,一個基因的外顯子可能與另一個基因的內含子融合,多個融合reads可能反映了更複雜的事件(圖3)。

圖3. (a) NTRK3、EVT6和CRTC3基因示意圖;(b) cfDNA檢出的最初ETV6-NTRK3融合示意圖;(c) cfDNA檢出的第二種ETV6-NTRK3融合示意圖;(d) cfDNA檢出的CRTC3-NTRK3融合示意圖;(e) cfDNA檢出的NTRK3-NTRK3內部融合。

拉羅替尼和恩曲替尼的出現開啟了新的腫瘤治療格局。拉羅替尼的組織不確定批准依據的是三項單臂籃子試驗:LOXO-TRK-14001(NCT02122913)、SCOUT(NCT02637687)和NAVIGATE(NCT02576431)。對這三項研究的綜合分析顯示,55例被評估為不可切除或轉移性實體瘤患者的總體緩解率(ORR)為75%(95% CI: 61-85%),隨後對153例患者的分析發現ORR為79%(95% CI: 72-85%),其中24例患者(16%)達到完全緩解。恩曲替尼的批准同樣基於對三項單臂臨床試驗的綜合分析:ALKA-72-001(GO40783)、STARTRK1(NCT02097810)和STARTRK2(NCT02568267)。在這項分析中,54例成人患者的ORR為57%(95% CI: 43–71%),63%的患者緩解持續時間⩾6個月 。有趣的是,批准並不取決於融合伴侶。這些新的組織不確定適應症開啟了精準醫療新領域。

可以從這個獨特的病例學到幾點。首先,基於患者切除樣本顯微特徵,診斷為具有分泌特徵的IDC,這應該是進一步進行基因檢測的第一條線索。與典型IDC相比,分泌性乳腺癌在組織學和基因組學上與唾液腺癌更相似,均存在ETV6-NTRK3基因融合。此外,雖然實體瘤中NTRK融合總體上很少見,但在分泌性乳腺癌中,NTRK-ETV6融合是診斷的關鍵。病理學特徵結合ETV6-NTRK3融合,促進罕見分泌性乳腺癌的診斷。目前,尚無NTRK融合轉移性乳腺癌基於生物標記物使用TRK抑制劑的已發表研究。

分泌性乳腺癌在乳腺癌中占比不到1%。這種亞型最初在兒童和青少年中被描述為「青少年癌」。然而,後來發現,9歲至69歲(中位年齡25歲)的患者也報告了具有相同分泌特徵的類似癌症;使其被重新歸類為「分泌性乳腺癌」。有趣的是,乳腺癌初始驅動突變一直很難明確,而ETV6-NTRK3融合是一個已知例外,解開了乳腺癌基因組進化謎團的一部分。分泌性乳腺癌是兒童和青少年中描述過的少數幾種乳腺癌之一。

分泌性乳腺癌通常為三陰性,與非分泌性乳腺癌相比,通常表現為侵襲性較低,轉移風險較低,且伴隨基底樣免疫表型的三陰性特徵。這種惰性生長模式與唾液腺癌相同。本文患者腫瘤的自然病程更具侵襲性,術後5年發生遠處轉移,並對多線系統治療耐藥。本病例突出了關於罕見疾病的一個有趣觀點。由於缺乏來自大型人群研究的數據,通常很難全面分析罕見疾病的自然史範圍。那麼就有一個問題,該患者疾病是否真的非典型,還是相關文獻較少的不同表型。此外,儘管病程具有侵襲性,靶向NTRK融合治療是控制該患者其他方案難治疾病的關鍵。

本文患者在免疫治療後疾病快速進展也可能是NTRK融合實體瘤的特徵性行為。一項前瞻性篩查26000例患者的大規模單中心研究發現了76例NTRK融合,與成人人群中0.28%的發生率一致。這似乎是有臨床數據的NTRK融合相關最大研究。分泌性乳腺癌占NTRK陽性病例的大多數,非分泌性乳腺癌僅占0.08%(3/3775)。在所有腫瘤類型中,NTRK融合患者的腫瘤突變負荷往往較低,免疫治療總體療效往往較差,除了在結直腸癌中,微衛星不穩定與NTRK融合似乎同時發生。通過BostonGene平台進行的全轉錄組測序發現了成纖維細胞活化的腫瘤微環境,這與免疫治療療效較差相關。

多項NTRK融合相關研究表明,NTRK融合是致癌驅動變異,往往與其他驅動變異相互排斥。NTRK融合也常為克隆事件;上述前瞻性篩查隊列包括17例接受連續活檢的患者,其中14例患者連續活檢發現新獲得的融合。亞克隆NTRK融合也被報告為假定的獲得性脫靶耐藥機制,例如,在非小細胞肺癌中,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後,與EGFR驅動突變同時存在。

鑒於分子靶向治療的重要性,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需要靈敏度高的方法,來檢測可能會影響生物學和療效的新獲得的分子事件。有幾種檢測NTRK融合的方法,包括基於DNA的NGS、基於RNA的NGS,免疫組化(IHC)和螢光原位雜交(FISH)。在這些技術中,RNA測序似乎靈敏度最高。在上述MSK-IMPACT檢測中,26%(12/46)的患者RNA檢出的融合DNA沒有檢出。所有這12例患者都是由於NTRK2/3內含子內斷點,這些內含子區域太大,基於DNA的MSK-IMPACT檢測沒有完全覆蓋。這種差異突出了基於DNA的NTRK檢測的局限性。儘管如此,基於DNA的測序的靈敏度為81.1%,特異性為99.9%。IHC的特異性為81.1%,但檢測NTRK3融合的靈敏度僅為79%。此外,在融合頻率高的情況下,IHC的特異性較低,如分泌性乳腺癌和唾液腺癌(82%和52%)。因此,IHC與更多假陰性和假陽性相關。一項研究納入了305例TNBC患者,IHC檢測發現32例(11.1%)陽性病例。進行FISH檢測來驗證,發現13例患者攜帶NTRK融合。然而,隨後的NGS和RT-PCR檢測顯示,除一例患者外,其餘患者均為NTRK融合陰性。ESMO指南推薦NGS作為標準方法,如果IHC是初始檢測方法,隨後應進行NGS檢測。類似地,基於組織樣本的NGS平台,通過FoundationOne檢測NTRK融合,FDA批准了拉羅替尼的伴隨診斷。

由於這些罕見基因變異可治療,檢出這些變異對於患者很重要,尤其是對於TNBC等異質性疾病患者。儘管先前認為TNBC是一種無可靶向治療變異(如ER、HER2)的疾病,但本病例表明,事實上,TNBC人群中有患者獲益於靶向治療,特別是分泌性組織學亞型患者,由於固有的NTRK3融合,可能臨床獲益顯著。因此,最近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發布了關於乳腺癌生物標記物檢測的最新指南,以及一項暫行推薦:如果晚期實體瘤患者可能存在不止一種生物標誌物可導致靶向治療,應接受體細胞檢測。鑒於帕博利珠單抗獲批用於微衛星不穩定和/或高腫瘤突變負荷組織不確定癌症患者,以及類似地,拉羅替尼和恩曲替尼獲批用於NTRK融合患者,推薦所有晚期實體瘤患者進行體細胞檢測,這也反映在當前NCCN指南3.2022版中,其中推薦IV期(M1)或復發性乳腺癌進行全面胚系和體細胞檢測,看是否可能獲益於額外靶向治療。隨著對乳腺癌患者基因圖譜和可治療變異的了解不斷深入,我們認為患者的基因檢測結果可以指導治療,可能實現臨床獲益,正如本病例患者。

參考文獻:

Medford AJ, Oshry L, Boyraz B, et al. TRK inhibitor in a patient with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and NTRK fusions identified via cell-free DNA analysis.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Medical Oncology. 2023;15. doi:10.1177/17588359231152844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97c54fc3aefefe89ae7bc07599bf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