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誤認成「艾蒿」,價格是薺菜10倍,被譽為「草中之王」

2020-10-10     匯童慶

原標題:常被誤認成「艾蒿」,價格是薺菜10倍,被譽為「草中之王」

春天來了,又到了挖野菜的時節,許多人趁著天氣晴暖會相邀著到鄉下的地里挖野菜吃。野菜是自然生長在農村地頭、路旁或荒地里的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有著普通蔬菜所沒有的口感和營養,比如薺菜、蛤蟆草、蒲公英、曲曲菜,這些都是人們最喜歡挖的野菜。野菜遍地生長樣子普通,但對於許多農村人來說野菜不僅可以當菜吃,有一些野菜還是天然好藥材。今天說到的這種野菜比較特別,常被誤認成「艾蒿」,價格是薺菜10倍,被譽為「草中之王」。

挖茵陳

說起野菜,許多人會想到只有天氣暖和時候才生長的野菜。事實上,有一種野菜在初春其它野草還沒長出地面的時候,就已經從枯草堆里鑽出地面,在料峭的寒風裡長出了嫩芽,這種野菜就是白蒿。白蒿植株矮小匍匐生長在枯草從里,葉子上有一層白色絨毛,白蒿長出嫩芽的時候人們爭相採挖,在農村有句民諺叫做「二月茵陳,三月蒿,過了五月當柴燒」。

茵陳

為什麼說二月茵陳三月蒿?白蒿又叫茵陳蒿,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與我們常見的艾蒿同屬。白蒿多生長在鄉下農村的路邊或山坡的草叢裡,在初春天氣還寒冷的時候,白蒿嫩芽就從去年乾枯的莖稈底部的泥土裡長出嫩芽。這時候的白蒿葉子呈分散狀匍匐在地面上,莖葉稚嫩並有一層毛茸茸的白毛,因此上稱它為「白蒿」。

茵陳

挖一棵白蒿仔細觀察會發現,白蒿的葉子有些像艾草,不同的是艾蒿葉子是綠色長條狀,而白蒿的葉子蜷曲成團狀,還密被一層白色絨毛,毛絨絨的手感特別柔軟。白蒿樣子不起眼,卻是一味傳統的養肝護肝中藥材,在農村每到白蒿長出來的時候,家裡有老人和小孩的都會到地里找白蒿,挖一點回家用它炒雞蛋或用來泡茶喝,老人說春天吃一點白蒿可以清熱去肝火,可以預防肝炎和感冒。

茵陳

茵陳食用價值

把白蒿去掉雜草後洗凈,撒上麵粉和鹽拌勻,然後放進籠屜里蒸熟,吃的時候可以蘸一點蒜泥。白蒿沒有其他野菜的苦味,口感軟軟糯糯的,味道清香鮮美。白蒿自帶芳香的甜香,在國外被譽為「草中之王」,白蒿草被當做甜點或菜品的調味料,常常把白蒿放進雞肉、牛肉、馬鈴薯、番茄、胡蘿蔔、洋蔥及餡料中,一捏白蒿草往往會給食品增加想像不到的口感,甚至有「沒有白蒿草,廚子不下廚」之說。

茵陳

茵陳藥用價值

春季是肝病及呼吸道疾病多發期,每到春天白蒿長出來的時候,在鄉下老人都會到地里挖白蒿,除了可以炒雞蛋蒸菜吃,挖來的白蒿還可以泡茶喝可以清熱去肝火。《神農本草經》記載茵陳主治風濕寒熱、熱結黃疸。現代研究茵陳有顯著的清熱利濕、清肝利膽、降血壓等功效,可預防流感,對甲B型肝炎,黃疸型肝炎、皮膚真菌有顯著的效果。

白蒿草

白蒿是一種奇特的野草,不僅是毛絨絨的葉子,有意思的是它的營養和藥用價值會隨著時間而發生變化,在二月時白蒿叫「茵陳」,是養護肝臟的藥草;到了三月白蒿長到5、6厘米時候可以當菜吃,俗稱「蒿」。等到進入四月里,白蒿莖葉變綠也就成了普通的蒿草不能吃了,進入陰曆5月白蒿莖稈猛長,這時候白蒿就沒什麼食用和藥用價值了,等它乾燥了砍了當柴燒。不過不用擔心,把白蒿乾枯的莖稈砍掉後等第二年春天,白蒿又會從殘留的根部開始長出新的白蒿,開始新的生長輪迴。

如今隨著人們對茵陳價值的認識,鮮綿茵陳市場上賣到20多元一斤,曬乾的茵陳可以賣60多元一斤,價格是薺菜的十幾倍。「二月茵陳、三月蒿,四月五月當柴燒」,白蒿可以食用的時間很短,錯過後非常可惜。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朋友們,你們認識這種奇特的野草嗎,知道茵陳草還有什麼別的價值嗎?歡迎留言交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lryEHUBLq-Ct6CZXXx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