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標本是腫瘤基因檢測的「金標準」,《晚期乳腺癌基因檢測熱點問題中國專家共識(2021版)》推薦:晚期乳腺癌患者基因檢測,優先選擇對新鮮組織進行檢測,如組織不可及可考慮石蠟包埋組織切片、血漿、胸腹水等。然而,我們在組織樣本(包括新鮮手術組織、新鮮穿刺組織、蠟塊、石蠟切片)送檢過程中,可能會遇到許多問題。因此,小編整理了組織送檢過程中的常見問題,供大家參考!
新鮮組織
Q1、新鮮組織送檢多大?
新鮮手術組織不小於5×5×5mm3,且不超過2×2×2cm3(黃豆大小);新鮮穿刺組織直徑≥1mm,長度≥10mm,至少2條。
Q2、新鮮組織如何保存及運輸條件?
新鮮組織離體後需30分鐘內置於至少5倍體積的福馬林組織保存液或RNAlater組織保存液中,否則DNA/RNA會隨著時間延長或固定不充分而降解。取樣後儘快送檢,儘量72小時內送至實驗室,運輸溫度為10-30℃,溫度過高或過低需在快遞盒內放入冰袋或暖寶寶,注意冰袋或暖寶寶不要直接接觸樣本。
如果新鮮組織短時間內不能寄出,送檢基於DNA檢測的項目,組織離體後儘快放置於-80℃冰箱;送檢基於RNA檢測的項目,組織離體後簡單切碎組織樣本,至少一邊的最大厚度不能大於0.5cm,然後將組織碎塊迅速放入到5倍體積的RNAlater中,4℃放置過夜後,轉入-20℃保存,如需轉入-80℃冰箱,請在4℃放置過夜後,從RNAlater中取出樣本保存於-80℃冰箱。
Q3、患者的病理報告還未出來,可以先將新鮮組織送至實驗室暫存嗎?
可以的。病理報告結果還未出來,可先將樣本送至實驗室,進行石蠟包埋,後續再溝通檢測項目,暫存時間為1年。如果不做檢測且需將樣本返還,需要收取一定的費用。
Q4、來源於不同部位的兩個組織,應該如何送檢?
首先確定是否為原發灶和轉移灶,原則上實驗室推薦送檢原發灶,但轉移灶也可送檢,尤其是治療後新出現的轉移灶,推薦送檢轉移灶。CSCO非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也指出,原發腫瘤和轉移灶均適於靶向驅動基因檢測。當然如果有條件的話,可同時分別檢測原發灶和轉移灶,因為腫瘤存在異質性。但無論送檢原發灶還是轉移灶,都應選取富含腫瘤細胞的,符合實驗室檢測標準的樣本。
如果臨床不確定是否為同一來源的病灶,或者已經確定為多原發病灶。那麼能滿足實驗室檢測標準的樣本都是可以送檢的,實驗室僅對送檢樣本的檢測結果負責。多個不同部位的樣本(或不同類型的樣本)若只檢測一個,建議以醫生評估最具有代表性的樣本送檢,符合患者的檢測需求。
Q5、新鮮組織已經固定一周了,還可送檢嗎?
新鮮組織在固定一周後,因組織固定時間過長,導致樣本甲醛交聯嚴重,影響DNA提取率。樣本固定不當也影響DNA的質量,可能存在漏檢某些低頻突變位點或者檢測失敗的風險。
摘自《腫瘤個體化治療檢測技術指南(試行)》
Q6、非繪真的組織保存管,或者醫用自封袋,可以用來裝新鮮組織樣本送檢嗎?
保存管中的固定液和固定液量若達到送檢要求的標準,使用非繪真的組織保存管也是沒問題的,但需註明固定液是福馬林還是RNAlater。但不建議使用自封袋裝!自封袋在運輸過程中容易受到擠壓破損或因密封不緊,導致固定液漏出,新鮮組織可能固定不佳。
蠟塊/白片/蠟卷
Q1、蠟塊、白片和蠟卷是什麼?
1)包埋成蠟塊的樣本是多樣的,可以是手術大標本,也可以是穿刺、氣管鏡等活檢小標本,此外胸腹水、心包積液等細胞學樣本也可以包埋成蠟塊。通常包埋盒為長3-4cm,寬2.5cm,高0.5cm,內部包埋的組織一般大小不超過2.5*2.5*0.3cm,將根據實際取材調整。
2)白片是指未使用過(包括未經染色)的石蠟組織切片。使用切片機從蠟塊上切下來薄薄的一張蠟膜,在水中展平後貼在載玻片上,就做成了石蠟組織切片,即我們平時所說的白片。白片上帶有手術或者穿刺取下來的組織。
3)使用切片機把蠟膜切下來直接裝在EP管中,這些無需貼在載玻片上且呈卷狀的蠟膜即蠟卷。蠟卷上同樣帶有手術或者穿刺等取下來的組織。
Q2、病理科問借哪個蠟塊,是啥意思?
腫瘤患者術後組織可能很大,除病變組織外,還可能有切緣、淋巴結等組織,因此就可能會有多個蠟塊。此時,要選擇腫瘤細胞多、壞死及間質少的蠟塊來進行後續的檢測,避免因樣本不合格導致無法檢測或檢測異常的情況。病理醫生會根據各個組織蠟塊的HE結果來判斷腫瘤細胞含量。
Q3、病理科問白片切多厚?需要多少張?
一般要求切片厚度為4-5µm,手術取樣連續切片10張,穿刺活檢取樣連續切片15張,特殊要求的檢測項目除外。例如,「肉瘤270基因檢測」項目要求手術取樣連續切片15張,穿刺活檢取樣連續切片25張;而免疫組化平台(IHC,如PD-L1蛋白表達檢測)、FISH平台(如HER2基因擴增檢測)則需要5張防脫白片。
Q4、病理科問需不需要膠片?啥又是防脫白片(防脫切片)?
使用膠片並烤片都是為了防止實驗過程中貼在載玻片上的組織發生脫落。因此,那些直接在切片上操作的項目,如IHC或FISH,需要提供掛膠白片或者帶正電荷(+)的防脫載玻片製成的白片,即我們常說的防脫切片。烤片還為了將切片上多餘水分烤乾,避免組織被水損壞。對於螢光定量PCR、一代測序、NGS等平台檢測項目,普通白片即可,不需要膠片或防脫切片。
Q5、染色切片到底能不能用來進行分子檢測?
IHC/FISH平台檢測的項目,不可用染色切片進行檢測,只能是防脫白片,即有雙+號的載玻片,或是掛膠白片。基因檢測項目,送檢普通白片即可,此外基於NGS平台檢測的項目,HE染色切片可嘗試檢測,送至實驗室會進行質控,如果該檢測項目(如201基因檢測項目基礎版)可以使用單獨外周血進行檢測,可以備1管外周血(cfDNA保存管),但如果沒有剩餘或未備註返還的HE染色切片,檢測後不返還。做過免疫組化的石蠟切片無法再次進行分子檢測。
Q6、2年前的蠟塊、白片或蠟卷還可以進行分子檢測嗎?
最好為半年內製作保存的,一般1年內可以用,2年內可以嘗試,2年以上拒收。
組織樣本送檢過程中遇到的其它問題
Q1、送檢繪真醫學實體瘤680基因檢測項目或者201基因檢測項目PLUS版,有組織樣本,但是提供不了血液對照,接收嗎?不送對照外周血有什麼影響?
對照外周血不可及,可以使用口腔拭子採集的口腔上皮細胞或者癌旁組織進行對照。
繪真醫學實體瘤680基因檢測項目和201基因檢測項目PLUS版主要用於檢測腫瘤細胞中的特異性變異,指導靶向用藥。這兩個檢測項目還包括了MSI(微衛星不穩定性)和TMB(腫瘤突變負荷)指標,因此需要對照血過濾胚系變異,從而預測免疫治療的療效。同時680和201基因檢測項目還需使用對照血檢測遺傳性腫瘤相關基因上的有害胚系變異,來評估遺傳風險,僅有腫瘤組織是無法準確檢測胚系變異的。而肺癌靶向18基因和肺癌靶向11基因檢測項目僅檢測與肺癌靶向用藥等明確相關的特異性變異,因此只需組織樣本,無需送檢對照血。
Q2、骨組織可以送檢分子檢測嗎?是否需要脫鈣?
如果是骨組織周圍的軟組織是不需要脫鈣的,在離體30分鐘內放置於福馬林組織保存液或RNAlater組織保存液中,72小時送至實驗室,或者將軟組織進行石蠟包埋,送檢蠟塊或者石蠟切片。
骨組織腫瘤樣本原則上不能進行PD-L1蛋白表達檢測,這是由於脫鈣液可破壞抗原,從而影響抗原表達,此外採用溫和的EDTA而不是硝酸進行脫鈣是否會提高PD-L1檢測目前還不清楚,需要進行相關的對比研究。且PD-L1 IHC 22C3 pharmDx 判讀手冊——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中明確提到,PD-L1 IHC 22C3 pharmDx 在脫鈣組織或用其他固定劑處理組織中的應用尚未得到驗證,因此不推薦使用。
但如果用骨組織腫瘤樣本做基因檢測,是需要脫鈣的,用溫和的EDTA脫鈣可以嘗試檢測,用強酸來脫鈣是不可以進行基因檢測的,因為強酸脫鈣樣本,核酸降解嚴重。《中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EGFR T790M基因突變檢測專家共識》也提到,在骨轉移患者取樣時需要注意優先活檢存在轉移病灶的軟組織成分,脫鈣時儘量採用溫和的EDTA方法。因此,病理科使用溫和的EDTA進行脫鈣後的骨組織蠟塊或石蠟切片,可送檢繪真醫學,嘗試基因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