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那句让人看不懂的诗,背后竟是一位被埋没的天才和他的天书

2020-06-22     我独沉吟

原标题:李白那句让人看不懂的诗,背后竟是一位被埋没的天才和他的天书

扬雄是谁?问一百个人,可能九十九个都不认识。

不过没关系,张衡大家总该认识吧?没错,就是那个造出了地动仪、浑天仪的张衡。

当然,张衡的成就可不止造个地动仪这么简单,他精通天文、阴阳、历法和算术,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算罔论》等,而且文学成就也非同小可,他的《二京赋》和《归田赋》名噪一时,被称为汉赋四大家。

汉赋四大家除了张衡,还有司马相如和班固,这二位的大名就不用多说了。可还有一位是谁呢?是的,正是扬雄,“无名之辈”扬雄。

这位至少应该与司马相如和张衡齐名的大师级人物,为什么会落得知者甚少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一诗首诗,这首诗间接提到了扬雄,却又比扬雄出名不下千万倍,写这首诗的人叫李白,这首诗叫《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这首《侠客行》,歌颂了朱亥、侯嬴这两位春秋时的著名侠客,其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和“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两句尤其脍炙人口,流传甚广。

更由于武侠小说巨匠古龙曾写过一本同名小说,并拍成了电视剧,更使得“侠客行”这三个人几乎到了无人不晓的程度。

然而,千百年来,尤其是到了近代,人们对最后那句“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却显得很懵逼,完全看不懂了。

不论是书上还是网络上,对这两句的各种解读都显得非常牵强。

更有不求甚解的编辑们,自以为是地在“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这句后面加上了一个问号,使之变成了一句反问,堪称“神”操作。

说真的,即使真的看不太懂,也不至于看不出这是明显的设问句吧……

正确的理解,是李白先提出“谁能书阁下”这个问题,然后以“白首太玄经”来作答才对。

人们之所以看不懂,真正的障碍在于无法理解,为什么偏偏是“白首太玄经”才能够“书阁下”呢?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诗中写的侠客,是牛逼的存在,自然也只有牛逼的人,才够资格来书写他们的事迹。在李白看来,《太玄经》的作者扬雄,无疑就是这个牛逼的人。

有人可能很好奇,历代文人骚客数不胜数,李白为何偏偏就看中扬雄呢?

这就是人们读不懂李白这句诗的关键所在了。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在一千多年前,扬雄是怎样一种存在!

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一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前者自然是诸葛亮无疑,后者便是蜀郡郫县人,字子云的扬雄了。

前面提到的张衡,他被扬雄的《太玄经》所深深折服。张衡曾说:吾观《太玄》,方知子云妙极道数,乃与《五经》相拟。

将《太玄经》摆到与《五经》相提并论的位置,夸张吗?然而,这并不是张衡一个人的看法。东汉经学大家桓谭也惊叹“汉兴以来,未有此人”,认为扬雄乃不世出的奇才,他在《新论》一书中甚至直接将扬雄抬到了孔子的高度。

不过,相比扬雄的另一部著作《法言》的流行,《太玄经》起初并不引人关注。但张衡却预言:汉四百岁,《玄》其兴矣。

他果真没有看错,《太玄经》后来果然又被后人翻了出来,可以说,在魏晋唐宋时期,扬雄都是神一般的存在。嵇康、陶渊明、韩愈、司马光、王安石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无不对其推崇备至。

在那个时代,提到扬雄的诗比比皆是。

扬子解嘲徒自遣,冯唐已老复何论。——王维 《重酬苑郎中》

贾生流寓日,扬子寂寥时。——张九龄《酬五六寒朝见贻》

永怀芸阁友,寂寞滞扬云。——孟浩然《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

李白也在诗中写道:因学扬子云,献赋甘泉宫。

扬雄博学多才,以辞赋闻名,但一直淡泊名利,直到四十岁才游京师,后被成帝召入宫中任给事黄门郎。扬雄非常反对当时已经神学化的经学,希望能够恢复正统儒学,他作了很多的赋来劝谕皇帝,不过收效甚微,而且这黄门郎一做就是许多年,历经成、哀、平“三世不徙官”。

和李白一样,扬雄也是蜀人,又都以文辞见长,自然格外受李白推崇。有些不明就里的人,认为李白早年鄙视扬雄,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纵观扬雄一生,虽然不似侠客那样轰轰烈烈,但他既忧国忧民,又不为利禄所累,其实正得“侠”之大义。李白在歌颂完侠客的壮举之后,以“白首太玄经”结尾,恐怕亦是以扬雄来自比。

扬雄的《太玄经》虽然一度倍受推崇,但其义深远,是一部以天文和数学为基础的哲学著作,有一整套严谨的世界观,这也导致后人未必能掌握其精髓。其实,就连扬雄的好友,王莽新朝国师刘歆看了《太玄经》后也深感头痛,认为比《易经》还要晦涩难懂,并担忧后人难传其学。

如果把孔子比作牛顿,那扬雄就是爱因斯坦,虽然他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但绝大多数的人其实并不能真正理解他的思想,也看不懂他的著作。

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也会发现,被广泛认为受扬雄启发的魏晋玄学,其思想非但不能与《太玄经》划上等号,甚至在一些根本问题上是对立的,真正继承扬雄思想的是王充、张衡和魏晋时期的杨泉这些唯物主义者。

尤其是杨泉,他不仅效仿扬雄著有《太玄经》,还著有《物理论》十六卷,可惜后来都亡佚了。

魏晋清淡之风,加上后来佛教的兴起,使得以扬雄为代表的唯物主义思潮难以在大众中传播,虽然受到有识之士的推崇,但《太玄经》仍不免归于沉寂。而到了宋代,朱熹抓住扬雄与王莽的关系大作文章,更使得杨雄的地位一落千丈,其“莽大夫”的负面形象,“投阁几死”的狼狈故事备受讥讽,几乎被挤出儒学正统之列。

时过境迁,后人终于慢慢淡忘了这位曾经的传奇人物和他的《太玄经》,对李白诗中那句“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自然也就看不懂了。

其实,如果回到李白当初的语境,这句的末尾绝不可能是个问号,而应该是一个大大的叹号。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这才是李白诗中应有豪放。是啊,只有扬雄这样不出世的文坛巨匠,才有资格书写侠客们的英姿!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F3Y2XIBiuFnsJQVvP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