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的印度输得还不算惨,1400年前的中印战争更能带来启示

2020-06-18     我独沉吟

原标题:62年的印度输得还不算惨,1400年前的中印战争更能带来启示

最近中印边境又生事端。不少印度人叫嚣,说今日的印度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但马上就惨遭打脸,1962年中印GDP分别为472亿美元和421亿美元,差距仅仅50亿美元,但到2019年,中国GDP高达143635亿美元,是印度的5倍。

正如GDP所反映的那样,今日的中印实力确实不是1962年可比的,如果一定要比,或许追溯到公元647年前后会更合适一些。

巧的是,那一年,也发生了一场中印之战。

一、“缺糖”的大唐

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正值唐太宗李世民在位,大唐国力如日中天。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困扰着皇帝,那就是糖。

麦芽糖

古代中国生产的糖,主要是麦牙糖,官方名称叫“饴”,“饴”遇热后会融化,而且粘牙。相比之下,西域进贡而来的石蜜就显得高级得多。

张衡《七辩》中已有“沙饴石蜜,远国贡储”之说。

沙饴,顾名思义,就是像沙子一样的糖,石蜜则是像石头一样的块状糖。张衡所谓的远国,所指应该便是天竺了。

但直到唐朝初年,我们的祖先都没弄明白,天竺的沙饴和石蜜是怎样做出来的。

当时的天竺,对大唐来说还显得比较陌生,但玄奘西行,为古老的中印交往打开了一扇大门。佛教的影响,加上天竺幻术的流入,又给天竺抹上了一层神秘主义的色彩。

大唐对天竺有好奇,天竺对大唐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时的天竺一带,王国林立,最强大的当属中天竺的戒日王,他从玄奘口中听说了李世民的丰功伟绩,非常仰慕,于是派使者前来通好。

来而不往非礼也,唐太宗随即便命上护军李义表带着王玄策等人回访。王玄策当时官居何职不太清楚,只知道之前他担任的是黄水县县令。

随着王玄策等人的出访,自然也带回了关于天竺的更多信息。其实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天竺的很多寺庙都广泛种植了甘蔗,并生产“沙饴石蜜”。

唐太宗年事已高,很想求长生之术,于是他在贞观二十一年命时任右卫率府长史的王玄策再次出使天竺,此行主要目的就两个,一是学会制糖,二是求长生之药。

由于已经出使过一次,所以王玄策也算是驾轻就熟,然而他没想到的是,自己这一趟,差点掉了脑袋。

二、中途遇袭

与玄奘西行取经的路线大为不同的是,王玄策是经吐蕃(现在的西藏)进入印度的,相比之下要近了不少。1990年6月,人们在西藏考古时发现了《大唐天竺使出铭》摩崖石刻,完美印证了王玄策经西藏出访印度的事实。据专家推测,王玄策等人应该在吐蕃停留了一段时间,在冬季过了之后才继续前行。

就在他们即将到达戒日帝国的首都曲女城时,意外发生了,一支全副武装的中天竺军队突袭了大唐的使团。

这场遭遇战的结果是可以想见的,大唐使团或俘或亡,全军覆没。但万幸的是,当晚,趁着守备松懈,王玄策和副使蒋师仁在夜色的掩护下成功越狱。

当衣衫褴褛的二人一路北行,这才知道原来戒日王已死,阿罗那顺篡立王位。大概正是由于王位继承缺乏正当性,所以阿罗那顺担心大唐帝国会派兵干涉,这才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为强,目的自然是为了防止唐使将自己篡位的消息带回去。

吃了亏的王玄策岂肯善罢甘休,于是他要求与大唐“和同为一家”的有吐蕃出兵讨伐。松赞干布虽然答应了,但其实只派了一千二百人,加上泥婆罗国七千余骑,王玄策和蒋师仁所领军队尚不足万人。要知道,吐蕃过去和唐王朝开战,动不动都是几十万人出动,松赞干布是何用意,真是不好说。

三、凯旋回朝

然而,就凭着这不到万人的兵马,王玄策硬是一雪前耻,一举击败了中天竺军队,阿罗那顺狼狈逃走。王玄策乘胜追击,最终俘获了阿罗那顺。这一仗打得震惊天竺,东天竺王尸鸠摩赶紧送来牛马三万劳军,迦没路国也献上异物表示臣服。

王玄策最后是带着阿罗那顺和上万名天竺战俘回到长安的。当然,他也没忘了自己出行的使命,成功地带回了制糖技术。不过据专家考证,这次天竺之行,由于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打仗,所以只学会了石蜜的制作,但王玄策同时也带回了天竺的制糖工匠。

从此,制糖工艺已不再是秘密,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原料一定是甘蔗汁才行。后来,工匠们还特意在皇帝面前进行了试制,结果国产的石蜜比天竺的石蜜还要更好。唐高宗龙朔元年,工匠们又成功制出了白砂糖。

中国人从印度学习了制糖,回来经过改良,又重新传回了印度。以至于有些印度的文献忘了自己才是制糖的鼻祖,反倒说是从中国学来的制糖工艺。

王玄策成功的出使受到了嘉奖,他也升任朝散大夫。不过,和制糖工艺造福子孙相比,王玄策的另一项任务就显得逊色太多,他带回的天竺异人非但没能为皇帝延年益寿,甚至可能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在服用丹药一年后,唐太宗李世民病逝于翠微宫含风殿。

回顾历史,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而糖却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见为我们带来幸福感的,绝不是战争,而是和平的商业往来和技术交流。

如今的中国,一如过去的大唐,国力强盛但也热爱和平,但愿印度不要重蹈覆辙,让1962年,不,应该是不要让公元648年的战争重演。希望印度人能够认清形势和道理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lxbxnIBd4Bm1__YmN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