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这两大战神级人物有没有碰过面?三个字透出蛛丝马迹

2020-06-08     我独沉吟

原标题:三国这两大战神级人物有没有碰过面?三个字透出蛛丝马迹

不论是《三国演义》还是各种影视作品中,刘备手下的两位战神级人物——关羽和马超,都是没有碰过面的。

但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

《三国志》注引述了《山阳公载记》里的一个故事,说马超初降刘备时,因为刘备对他非常客气,所以常常直呼刘备为玄德,从而引发一场轩然大波。

马超的这个举动引起了关羽极大的不满,因为此时马超已是刘备的下属,岂能再以平辈相称呢?关羽要求刘备杀了这个没有礼数的狂徒。但刘备却拒绝了关羽的建议,他认为仅仅因为称呼问题就把马超给杀了,“何以示于天下”。刘备不杀马超的理由和当初曹操不杀刘备其实是差不多的。

张飞也同意刘备的意见,他认为“当示之以礼”。于是关、张二人便想了个法子,要给马超打个样儿,让他知道作为臣下应该是怎样的姿态。

第二天,刘备大会诸将,马超入座后发现没见到关羽和马超,扭头一看,发现这二位都提着刀站在刘备身边,心中大惊!马超是个聪明人,立即就知道这么做显然是在警告自己,自此以后再也不敢叫刘备玄德了,而是毕恭毕敬的尊重自己的主公。马超私下里还感慨:“我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失败了,就是因为自己太狂妄啊。作为臣下却直呼主公的名字,差点被关羽、张飞给杀了。”

为《三国志》作注的人叫裴松之,他虽然引述了这个故事,但却又在后面评论说,马超在益州,关羽在荆州,两人并未碰过面,所以这个故事不可信。

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裴松之的这个结论下得过于草率。

《三国志马超传》中记载了马超来投之后,刘备“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

由于裴松之的结论,导致后世的学者一直认为,马超是遥督临沮,挂个名而已,并没有真正去过。原因很简单,因为临沮在荆州,而马超并没有去过荆州。

不过,建安二十年发生的一件事,值得我们重新审视一下裴松之的结论:

建安二十年,孙权求取荆州不得,怒而发兵,袭取了长沙、桂阳、零陵这荆南三郡。从史料的记载来看,东吴在整个袭夺三郡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生大的战斗。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很简单,当时两家是盟友关系,关羽领大军在江北对搞曹操,荆南诸郡几乎处于不设防的状态。

刘备在得知荆南被袭之后,非常愤怒,他“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公安的位置在荆南与荆北之间,而益阳已经在长沙郡范围,于是问题来了,谁来对抗北方的曹军呢?要知道趁火打劫一直是曹操的强项,甚至在建安十七年,关羽和乐进还打得不可开交。

这时我们再来看“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这句话,或许感受就大不一样了。

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只有马超这样重量级的人物,才能镇得住场面。马超督临沮并不是遥领,而是他真的跟随刘备到了荆州!

拿下益州之后,张飞被任命为巴西太守,自巴西出三峡便是荆州,因此张飞很可能也到了荆州,毕竟当时刘备那个架势,显然是准备与孙权大干一仗的。

正如廖立所言,刘备这次真是孟浪了些,摆出这么大的阵仗,最后还是被迫与孙权言和,长沙、桂阳让给了东吴,只要回了一个零陵。而曹操则在孙、刘对峙期间,拿下了汉中。

我们还需要注意到的是,当曹操拿下汉中后,益州人心恐怖,甚至到了“一日数十惊”的程度。这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的状态,之所以导致这样的局面,与刘备远赴荆州而蜀中又没有重量级的将领坐镇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为,《山阳公载记》里的那个故事,很可能是真实发生的,其中关羽、张飞、刘备对于马超的态度,也非常符合各自的性格。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关羽对马超的防范心理应该还是影响了刘备的,尽管马超勇冠三军,但刘备却一直没有重用过他,显然对他很不放心。

附:《山阳公载记》记载——

超因见备待之厚,与备言,常呼备字,关羽怒,请杀之。备曰:“人穷来归我,卿等怒,以呼我字故而杀之,何以示于天下也!”张飞曰:“如是,当示之以礼。”明日大会,请超入,羽、飞并杖刀立直,超顾坐席,不见羽、飞,见其直也,乃大惊,遂一不复呼备字。明日叹曰:“我今乃知其所以败。为呼人主字,几为关羽、张飞所杀。”自后乃尊事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dZnkXIBfGB4SiUwyvu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