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此人!屈原竟是虚构的历史人物?大学者胡适的质疑引发激辩

2020-06-26     我独沉吟

原标题:查出此人!屈原竟是虚构的历史人物?大学者胡适的质疑引发激辩

PS:码字不易,加粉更难,各位看官高抬贵手,点个关注,在此先谢过了~~ 祝大家节日快乐

又到端午节,这两天在朋友圈吃到个大瓜——历史上根本没有屈原这个人!

瓜吃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先查查资料。

这一查不要紧,确实让人吓了一跳,原来,质疑屈原真实性的人可不是泛泛之辈,而是大有来头。其始作俑者叫廖平,民国经学大家,康有为之师,而将“屈原否定论”发扬光大的则是大名鼎鼎的著名学者胡适。

1922年,胡适发表《读楚辞》一文,从质疑《史记》入手,进而质疑屈原的真实性,并认为屈原这种忠臣不可能存在于战国时期。

沿着这个思路,著名学者,良渚文化发现者——何天行,于1937年发表《楚辞新考》,全方位地否定了屈原的存在,他认为《史记屈原列传》是刘向父子所作,还将《离骚》的作者判定为淮南王刘安。

至此,“屈原否定论”甚嚣尘上。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学者将这个话题重新翻了出来,继而又流入国内,再度引发了学术界的大讨论。今天又有好事者拿来“没有屈原这个人”说事,不过是继续炒冷饭罢了。

其实,针对“屈原否定论”的种种观点,有识之士早已提出诸多辩驳。

譬如屈原不见于先秦典籍的问题,其实这不是屈原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先秦典籍匮乏、散失所致。与屈原相类似的例子非常多,象秦国大将白起、蒙恬,赵国的廉颇、蔺相如等等,还有大量战国晚期的人物,其实都不见于先秦典籍。难道我们能随意断言他们是后人杜撰出来的吗?

尤其是大将蒙恬,他与屈原两人,一个出自贾谊的《过秦论》,一个出自贾谊的《吊屈原赋》,按疑古派的说法,不排除这二位全是贾谊为了写文章而编造出来的,敢情这贾谊真是吃饭了撑的。

拿“与史无载”来说事,其实是一个治学方式的问题,廖平、胡适都属于典型的疑古派。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就深受廖平的影响,但书中错漏之多,结论之武断,遭到了后世的强烈批评。

胡适其实也有同样的问题,他生平颇为得意却又终其一生也只写了半部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就受到了章太炎和柳诒徵的批评,柳诒徵甚至直言其“诬古而武断”。

疑古派认为《史记屈原贾谊列传》中,提到了贾谊后人“至孝昭时,列为九卿”,由于这是发生在司马迁之后的事,于是便一口咬定《史记屈原贾谊列传》并非司马迁原作,而是刘向等人的私货。其实早在唐代,刘知几便已经指出《史记》在成书之后,后世多有删节和续补,传抄时也有窜入其它文字的情况,但这都不影响《史记》的地位。

因为同篇的贾谊传中出现了可疑的文字,于是质疑包括屈原传在内的整篇文章的真实性,推而广之,岂不是整部《史记》都可能是假的,这显然不是正确的逻辑。

而最重要的是,人们很难解释,后世学者究竟是出于怎样的动机,需要费如此大的周章,在一部空前巨著中炮制出一个虚幻的人物和事迹,甚至要将《离骚》这样旷古烁今的名篇列于其名下?

前面提到的经学大师廖平,他生平一大贡献便是对《伤寒杂病论》的研究,要知道《伤病杂病论》的作者张仲景,同样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张仲景是否真实存在,其实也经常被拿出来说事,不过基本上没什么影响力,而廖平却不曾质疑过张仲景的存在。

其实说到底,在当时那个时代,人们之所以对屈原的存在提出挑战,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传统忠孝文化的一种反思甚至是反对,是一件屁股决定脑袋的事。

提出质疑是好事,但如何让自己的质疑站得住脚,甚至提出有力的反证来,却是要有点真功夫的,而这恰恰是胡适等人的软肋。

胡适等人口口声声说屈原不见于先秦典籍,谁都知道这种说法有苛责古人之嫌,只是碍于其学术地位,经常不知该如何反驳。

但较真的学者却发现,胡适提出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因为屈原并非真的绝迹于先秦诸书。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越绝书》中便有“屈原隔界,放于南楚,自沉湘水”的记载。

《越绝书》虽然是汉代收集整理出来的,但关于屈原投湘水的说法,显然与当时公认的投汨罗江之说并不一致,学者一致认为这正是《越绝书》并非汉人托伪的实证。

而来自考古的证据,更是直击疑古派的软肋。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诏勒赋残简十枚,开篇即言“唐勒与宋玉言御襄王前”,虽然未提及屈原,但同时代唐勒、宋玉的存在已是铁证。

《史记屈原列传》所记“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绝非虚妄之语。

安徽阜阳出土的西汉初年夏侯灶墓,内有两片《楚辞》残句,内容分别是《离骚》和《涉江》,这是现存最早有关《楚辞》的实物,有力地证明了《楚辞》确系先秦作品,此至,何天行关于刘安著《离骚》的妄说已经完全站不住脚。

那么,《史记屈原列传》有没有什么问题呢?当然是有的,但与胡适等人发现问题便全盘否认不同,历代的学者不断地从各个方面来考证和弥补这些问题,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不过,这些内容过于专业,论证也很繁琐,这里就不赘言了。

总的来说,屈原的真实存在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了,但端午节吃粽子与屈原并没有必然的关联,这一点倒是真的。据学者考证,端午本是吴越先民拜祭龙祖的日子,而粽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也比战国时的屈原更早。

其实,在不同的地方,都有着不同的故事来对应着端午节以及端午吃粽子的习俗,除了屈原的故事之外,还有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说法。

笔者曾经有过一个广西朋友,他从小就一直认为,端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柳宗元。可以想见,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一定还会有别的不同的说法。

只不过屈原的故事流传得最久、最广而已。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ga97nIBnkjnB-0zqsM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