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称孙策为“疯狗”,他让孙氏在江东的旧恩变成了新仇!

2020-06-14     我独沉吟

原标题:曹操为何称孙策为“疯狗”,他让孙氏在江东的旧恩变成了新仇!

“猘儿难与争锋也”——这是孙策生前,曹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猘,狂犬也。

曹操那句话换到现在,大概就是:“这条疯狗,太凶了,没办法……”

孙策有多狂,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为报父仇,孙策投在袁术帐下,有一次,他手下一名骑士犯了罪,逃入袁术营中,躲在马厩里。孙策先让人把这骑士给斩了,完事了再到袁术那里谢罪。

结果袁术不但没怪罪他,还说了句:“兵人好叛,当共疾之,何为谢也?”

这一年,孙策年仅十九岁。

从此军中人人畏惮。杀人立威,也成了孙策惯的手段。

孙策之所以要表现得如此强势,主要是因为他急于获得袁术的重视,从而拥有自己能够支配的辖区和军队。而推动孙策达成这些目标的最主要动机就是复仇。

孙策复仇的对象自然是杀父仇人刘表、黄祖。这一点,在当时应该是人尽皆知的。袁术显然很清楚孙策投在自己帐下的目的,他对孙策的欣赏恐怕更甚于当年对孙坚的赏识,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尽管打心眼里喜欢孙策,但袁术用他的使用是非常小心的,甚至不惜爽约,也不让孙策壮大得过快。比如他曾经许诺让孙策担任九江太守,但结果却任命了来自的陈纪。

不过孙策心里也很清楚,袁术手底下这帮人战斗力太渣,自己总会有机会的。没多久,机会果然来了。

这年冬天,徐州牧陶谦死了,袁术环顾四周,发现形势不是一般的好。兖州地盘上,曹操正和吕布打得不可开交,冀州、青州,袁绍和公孙瓒也呈缠斗之势。于是赶紧喊话——都别动,我的!

尽管袁术志在必得,但徐州人士却不买他的帐,而是一致决定迎豫州刺史刘备来接管徐州。在得到袁绍的首肯之后,刘备在麋竺、陈登等人的支持下接过了徐州牧的印绶。

袁术自以为入主徐州是十拿九稳的事,甚至都自称“徐州伯”了,结果却被人家摘了桃子,于是气急败坏的要举兵讨伐刘备。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打仗,没有军粮怎么行,于是袁术开始向各郡摊派任务。

庐江太守陆康接到的任务是三万斛,当然,为了不引起反感,表面工夫还是要做的,袁术的话说得好听,这些粮食不是白要,是“借”。

陆康也不是傻的,这肯定是有借无还了,思来想去,还是决定不借。这就把袁术给惹火了,不听话是吧,给老子打!

派谁去呢?当然是孙策。

要说这陆康,应该和孙坚是有点交情的,两人不仅是吴郡同乡,而且都是由扬州刺史臧旻举荐出仕。陆康的侄子在担任宜春长期间为贼所攻,是孙坚去解的围。

大概正是因为有这层关系,孙策在受周瑜之邀迁居庐江后,很自然就会想到要拜会一下陆康。然而,不知是何缘故,陆康本人竟避而不见,只是派主薄接待了一下。这件事让孙策一直怀恨在心。

所以,孙策为袁术攻打庐江,不排除了自靠奋勇的成分。当然,仅仅因为对方慢待了自己,便动了杀机,孙策的暴戾亦可见一斑。

不过这都不是关键,关键是袁术再次许诺,如果拿下庐江,太守就是你孙策的!

尽管史书上记载称庐江“受敌二年”才被攻下,但其实计算方式很有问题,兴平元年打到兴平二年就可以说是“受敌二年”了,而实际上孙策出兵时已是兴平元年秋冬之际,考虑到他兴平二年拿下庐江后又渡江作战,因此孙策攻庐江的实际时间应该不会超过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袁术帐下的吴景、孙贲还在与刘繇(袁绍任命的扬州刺史)开战,孙策手上的兵力应该并不算多,但他仍然完成了最不好打的攻城战。

庐江沦陷后不久,深受当地百姓爱戴的陆康发病身亡。不过袁术再次食言,庐江太守之职并没有交给孙策,而是给了刘勋。

袁术这个安排应该还是有自己的考量的。陆康虽是病故,但归根结底,还是死在孙策手里,而且其宗族百余口,死者将半,这就使得孙策在庐江民愤极大。另外庐江与江夏相邻,孙策若是领了庐江太守,恐怕只会一门心思想着与刘表开战,但对忙于东线作战的袁术来说,在此时去招惹刘表这样的对手绝非明智之举。

倍感失望的孙策并不气馁,东线战事的胶着让他看清了袁术的无能。于是一个新的计划在孙策的脑海中形成了,他前去游说袁术,说孙氏在江东有旧恩,希望能够让自己去协助舅舅吴景对横江作战,并顺势到江东招募士卒。

孙策甚至夸口称自己能在江东募得三万人,助袁术扫平天下。袁术当然知道孙策对自己有怨气,也知道孙策心里的小算盘,只不过他并不觉得孙策能够在江东立足。或许是想挫挫孙策的锐气,袁术最终点头应允,殊不知这一放手,江东的大小势力即将迎来灭顶之灾。

首先感受到孙策锋芒的并不是江东势力,而是袁术本人。孙策自寿春出发时,不过千余人,才走到历阳,队伍就陡然扩张到五六千人之多。

到达前线后,孙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取了牛渚营,尽得邸阁粮谷、战具,并以牛渚营为依托,大败彭城相薛礼、下邳相笮融等人,先后斩首一千五百余级。

孙策军势大振,以至于“刘繇弃军遁逃,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孙策年纪虽轻,却深谙恩威并施的道理,他一面约束部曲,不得劫略,一面“发恩布令”,宣告诸县:凡是刘繇、笮融部曲来投降的,一概不予问罪,愿意从军的统统欢迎,凡是家中有一人从军,即可免除赋税,不愿意从军的,也绝不强求。由于政策得力,孙策很快就将军队扩充至二万余人,马千余匹,威震江东。

拿下丹杨之后,孙策满以为家乡吴郡会望风而降,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孙氏所谓的旧恩早已烟消云散,等待他的,是邹他、钱铜、王晟、严白虎一众势力的严阵以待。

孙策被激怒了,他的回应只有一个字——杀!

其中前合浦太守嘉兴人王晟,与孙坚有升堂见妻的情谊,但孙策愣是杀尽其诸子兄弟,如果不是吴老夫人求情,王晟这条老命也要不保。至于其他那些没有交情的,统统灭族!

严白虎被孙策的心狠手辣吓破了胆,躲在城里不敢出战,还派了弟弟严舆前去请和。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更何况严舆是来请和的,按理说孙策不应该为难他才对。然而,孙策却象踩死一只蚂蚁般结果了严舆的性命。

《吴录》记录了这场残酷而血腥的会面:

舆请独与策会面约。既会,策引白刃斫席,舆体动,策笑曰:“闻卿能坐跃,剿捷不常,聊戏卿耳!”舆曰:“我见刃乃然。”策知其无能也,乃以手戟投之,立死。

严舆也是颇有勇力的人,然而面对孙策,却心生胆怯,最后被孙策用手戟掷死,其过程简直令人不寒而栗。而之后孙策杀隐士高岱、方士于吉和吴郡太守许贡,更是暴露了他的嗜杀成性,以及近乎变态的人格。

正如孙策所言,他的长处在于“决胜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而不是举贤任能。“疯狗”般的孙策,硬是在群雄林立的局面下,撕咬出了一片天地。他的残暴,一方面确实产生了巨大的震慑,但另一方面也使得自己树敌太多。加上他举止轻佻,好以身赴险,为他日后遇刺埋下了伏笔。

孙策的早逝,对孙吴势力来说既是一种损失,是一次新生的机会。毕竟,纯粹靠暴力手段来维系统治,终归是难以长久的。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v2QsnIBnkjnB-0ziWI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