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駕評論:汽車數據立規既要保護國家與公民安全也要兼顧中國企業出海便利

2021-05-15     AutoR智駕

如果汽車企業不能因為收集數據而讓用戶得到顯而易見的好處,汽車收集數據將越發困難,已經有的數據價值將快速提升,可以預見到依靠數據積累的大量科技公司和初創企業將面臨數據荒的局面。另一方面,中國最大的汽車市場環境無疑讓這部法規一出生即具有世界性。換個角度,當更多中國的智能汽車走向海外時也會面臨特斯拉在華的局面,這時一部透明、積極、生動的法規會解開多數人的心結。

文丨AutoR智駕 王碩奇

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12日發布通知就《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一石激浪。

它的出台背景當然是特斯拉維權事件。

從智能汽車的發展進程而言,為智能汽車收集數據立規當然算不上一件壞事,它讓消費者與決策者前所未有的意識到數據驅動的智能汽車仍然伴有數據風險。

但同時也因為有規可循,也為智能汽車的發展確立了法律邊界和原則,有助於智能汽車合法上路,在規定的範圍內收集和利用用戶數據和環境數據。

無論是汽車後台數據的合法性和隱私性,又或者數據的安全性和不被篡改性,迅速將這樣一個灰色地帶透明化,迫切的需要法規的約束才能更好的去發展和服務消費者。

但換一個角度,這一世界上首部關於規範智能汽車數據安全問題的法律規定,它的成熟與否決定了未來智能汽車發展的方向。

畢竟中國已成為奔跑著最多智能汽車的國度。

在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12日發布通知前一天,周鴻禕在宣布與哪吒聯合造車的發布會上表示,「汽車行業網絡安全一旦出問題,要比手機嚴重得多。」

他認為,汽車越來越數字化之後,安全風險前所未有,攻擊者能對汽車實現遠程操控,包括遠程開車門、遠程啟動、遠程熄火等,嚴重威脅智能汽車安全駕駛,特別是駕駛汽車過程中,如果出問題,就不堪設想。

而網信辦出台的徵求意見稿提出,運營者收集個人信息應當取得被收集人同意,法律法規規定不需取得個人同意的除外。

踐上難以實現的(如通過攝像頭收集車外音視頻信息),且確需提供的,應當進行匿名化或脫敏處理,包括刪除含有能夠識別自然人的畫面,或對這些畫面中的人臉等進行局部輪廓化處理等。

規定指出,運營者應當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加強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保護,依法履行網絡安全義務。

規定明確,倡導運營者處理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過程中堅持:

(一)車內處理原則,除非確有必要不向車外提供;

(二)匿名化處理原則,確有必要向車外提供的,儘可能地進行匿名化和脫敏處理;

(三)最小保存期限原則,根據所提供功能服務分類型確定數據保存期限;

(四)精度範圍適用原則,根據所提供功能服務對數據精度的要求確定攝像頭、雷達等的覆蓋範圍、解析度;

(五) 默認不收集原則,除非確有必要,每次駕駛時默認為不收集狀態,駕駛人的同意授權只對本次駕駛有效。

很顯然這是對隱私的保護,但隱私絕不僅僅是車內,車外敏感數據依然要得到重視。

此次公布的徵求意見稿共21條,其中劃出了重要數據的範圍,

包括軍事管理區、國防科工等涉及國家秘密的單位、縣級以上黨政機關等重要敏感區域的人流車流數據;

高於國家公開發布地圖精度的測繪數據;

車充電網的運行數據;

道路上車輛類型、車輛流量等數據;

包含人臉、聲音、車牌等的車外音視頻數據;

國家網信部門和國務院有關部門明確的其他可能影響國家安全、公共利益的數據。

根據《規定》,個人信息包括車主、駕駛人、乘車人等個人信息,以及能夠推斷個人身份、描述個人行為等各種信息。

而重要數據則包括軍事管理區、國防科工等涉及國家秘密的單位、縣級以上黨政機關等重要敏感區域的人流車流數據等六大數據。

《規定》多次強調了用戶在數據安全方面的權利。

比如,運營者收集個人信息應當取得被收集人同意;駕駛人要求運營者刪除時,運營者應當在2周內刪除等。

另外,徵求意見稿還規定,默認不收集原則,除非確有必要,每次駕駛時默認為不收集狀態,駕駛人的同意授權只對本次駕駛有效。

人信息或者重要數據應當依法在境內存儲,確需向境外提供的,應當通過國家網信部門組織的數據出境安全評估。

因此這個規定是從三個層面對汽車數據進行管理的:

一是國家安全層面,

二是公共利益層面,

三是個人信息保護層面。

這三個層面形成了一個完善的對汽車數據保護的體系。

其中特意提到了數據出境的問題,一直強調在安全前提下流動的原則,這對我們的國家安全會起到一個比較好的保護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徵求意見稿發布後,特斯拉官方微博轉發並表態稱,支持並響應行業發展進一步走向規範,共同助力技術創新,此前特斯拉已經宣布在6月底建立上海數據中心。而此前特斯拉中國政府事務負責人陶琳也證實,迄今為止,特斯拉在中國的電動汽車收集的所有數據都存儲在中國國內。

可以確認的是此前某些自媒體稱特斯拉為間諜的指控是不真實的。

當前特斯拉在華遇到了許多非市場因素,這部分有特斯拉中國相關人員言論不妥,但也有許多不正常現象干撓了特斯拉的正常發展。

此時中國出台明確的汽車數據管理法規,對於特斯拉的發展是有幫助的。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不希望看到:不交出數據汽車功能就沒法用的尷尬局面。

數據採集其實在手機APP已經普及多年,但至今仍無法起到很好的作用,因為大多數APP如果不能採集數據,直接不讓你用,而很長的用戶協議又淡化了這一敏感性。

很多軟體的服務條款直接勾選就可以使用,沒有醒目的提示,用戶根本不會去看,所以沒有做到讓用戶有知情權。

未來車企會怎麼做,目前仍不可知,但如果單純的直接採集用戶信息,智駕君覺得大多數人不會同意。

車企需要找到數據價值與用戶之間的新型關係。

比如,智己汽車的嘗試值得鼓勵。

智己汽車今年宣布拿出創始輪投資中的4.9%股權收益作為背書,發行3億枚「原石」對應上述股權的資產收益,應用包括區塊鏈在內的技術,以數據權益方式回饋用戶。在企業發展的特定時間,智己汽車會根據用戶持有的「原石」數量,以約定的規則和方式,將該部分股權收益對價反饋用戶。

這意味著,用戶獲得的「原石」除用於產品軟硬體疊代外,還可共享企業升值紅利。

據了解,智己汽車設計出「水晶」、「原石」等介質,以「數據養成」獲取。

其中,「水晶」即積分,用戶可通過參與互動任務、共創活動等來獲取;「原石」則對應數據權益,購車用戶可通過「水晶」消費來抽取,或通過車輛產生的數據來獲取。

用戶獲得「原石」的機會與其數據價值的大小直接關聯,車輛使用的越早、使用頻率越多,獲取的機會和數量就會越大。

CSOP用戶權益平台以非盈利性的模式運營,每年預計投放的「原石」數量、獲得算法和幾率都會定期對外公布;獲取結果也將被上鏈存證,確保其公正可信。為此,智己汽車自研專屬區塊鏈平台,讓上述介質的流轉過程記錄在鏈,使其可追溯且不被篡改,確保每一位用戶公正獲取數據權益

這種模式會不會成功,也許尚需市場驗證,但將數據商品化,值得一試。

在2018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曾表示,「中國人對隱私問題的態度更開放,也相對來說沒那麼敏感。如果他們可以用隱私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這段講話一經播出,引發軒然大波。

在大數據高速發展的時代,隱私似乎正在成為一個細思極恐的話題,正如網上一個很著名的說法:大數據時代,人人都在「裸奔」。國內網際網路大佬李彥宏的說法雖然在網際網路上引起網民的強烈反彈,但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隱私保護的部分現狀。

但時代在變化也在更迭,人們在享受數據帶來的便利時也在更加重視數據安全。

我們用位置信息換來了更精準的外賣和打車服務;

我們用閱讀習慣獲得更精準的新聞推送;

我們用購買習慣換來了商品的定製化推送;

我們用搜索偏好獲得了更精準的內容;

但這似乎不代表我們「願意用隱私交換便利」。

我們更多的情況是:「不得不用隱私交換便利」。

你在裝任何App的時候,在點了你根本不會看的用戶協議之後,就已經把自己賣了。

你說你可以不同意?

不好意思,不同意的話,你用不了任何功能!

而現如今,手機變成了汽車,各家品牌也即將要面對如何能讓用戶交出數據這一難題,但希望是互利的,並非是軟強制的用數據換功能的粗暴做法。

那麼新的問題是,數據升值後,是否會提升初創企業的創新成本?

如果最新的規定生效,企業面對的數據量下降是必然情況,而受到影響最大的當屬於需要大量數據積累的技術型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規定中收集和向車外提供敏感個人信息,包括車輛位置、駕駛人或乘車人音視頻等,以及可以用於判斷違法違規駕駛的數據等,應當符合六大要求,其中一項是以直接服務於駕駛人或者乘車人為目的,包括增強行車安全、輔助駕駛、導航、娛樂等。

也就是說,車輛在後台收集自動駕駛數據進行學習也要進行用戶的同意。

而自動駕駛能力則是需要大量數據進行計算學習而來。

比如特斯拉和小鵬,自動駕駛能力先通過上面的攝像頭,給周圍的交通參與者建立模型,同時把相片數據添加到神經網絡的訓練集裡,讓人工告訴它這是什麼。

這樣,形成一定規模之後,「大腦」就會有自己判斷的能力,比如什麼車、什麼是自行車、什麼是人,它們距離我有多遠,運動的方向和速度是多少……這種學習,不僅限於特斯拉自己的內部測試,還有其大量的車主在實際駕駛場景中的數據積累。

特斯拉全球有上百萬車主,這些車主在駕駛過程中,如果遇到車輛無法自動處理的情況時,會主動進行干預,介入駕駛過程,而此時就會觸發一次快照,這是一段由多個攝像頭、毫米波雷達、GPS等多個傳感器組合得到的視頻剪輯,和相關的後台數據。

特斯拉的人員會對此進行覆核,看看特斯拉的做法和人類的做法有什麼區別,找出差距,然後讓系統自動改進,也就是標註的工作。

但一切的基礎都是數據,而這兩家公司的自動駕駛能力還在依靠數據不斷升級,如果數據量減少,無疑軟體的開發進度會減慢。

而大量的尤其是沒有一定產品數量的初創公司如果沒有數據作為研發基礎,只能依靠大量的購買數據二次開發,而一旦數據的產出減少,這些成本上的增加也是必然了。

所以如果規定生效,對於一些推動科技發展的數據有所限制,對於初創公司影響依然是不可忽視的。

數據有兩面性,讓整個人類社會出現了大量的便利,也讓隱私的保護有了困難,如今數據即將迎來監管,但監管同樣有兩面性,它讓數據的收集變得合理,但也讓依靠數據創新的公司增添了新的難點,因此重要的在與監管和創新之間的平衡點,數據需要管控,但同時也不能一刀切。

另個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是,當今中國的造車新勢力,包括中國自主品牌汽車正在迅速拓展海外市場,在無論是二線的愛馳汽車,還是勢頭看好的小鵬汽車、蔚來都在搶灘歐洲市場,他們將同親面臨歐洲日益強化的「數據主權」考驗。

中國在為汽車數據安全立規的同時也需要與中國汽車未來的海外市場形成對話,通過透明的法規,為中國的智能汽車在海外市場發展爭取透明可靠的環境。

這需要中國的數據安全法規在徵詢意見階段積極讓中國汽車品牌與在華的海外汽車品牌發展意見與看法。

中國最大的汽車市場環境無疑讓這部法規一出生即具有世界性。

而在它正式出台時既保護了我們國家與公民的數據安全,同時也為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創造了條件。

當前不斷有傳言出現,特斯拉暫停了上海新工廠的建造,並為退出中國市場做準備。

事實上這些都是謠傳,上海新工廠的開工並未停止,而特斯拉也不可能在前景一片大好的情況下退出中國市場。

換個角度,當中國的智能汽車走向海外時也會面臨特斯拉在華的局面,這時一部透明、積極、生動的法規會解開多數人的心結。

從這個角度看,為汽車數據安全立規適逢其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YSRb3kBAxbFhpvDy7q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