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老王跟不少企業高管聊天,他們均表示自己連跳槽的勇氣都沒有了……
也有不少身邊的創業者告訴老王,每到發工資的時候,內心總是忐忑,總是擔心沒錢發工資……
也有職場小白說,連續多次面試被拒,自己都沒有自信去面試了……
老王認為,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不自信的傾向。說到高管跳槽,此前老王就說過一個案例,一位48歲的職場老司機,成功跳槽。在疫情之下,經濟整體這麼差的環境下,一樣拿到年薪7位數……
說到自信,老王想到蕭伯納說過的一句話,「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
老王認為,自信源於工作後的努力。對很多人來說,一旦工作後,只要你取得一定的成績,你就一定很自信。不過,也有很多人因過於自信而自負,最後成為了笑話。
也有人認為,自信源於原生的家庭。但老王相信,後天對人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深圳一位實戰性很強的心理學教授說過,本性難移,並不是說本性不能改變,而是改變相對慢或者需要你付出很大努力才能改變。
不排除原生家庭對自己的自信有影響,但這種影響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來改變。不過,老王想說,改變一個人不是一朝一夕,而是至少十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徹底改變。
今天我們不聊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單純地聊一聊人在工作後,你的自信靠什麼?根據老王對職場人的觀察,老王認為,如果一個人想變得自信而不自負,你需要了解以下4點:
1、接納自己、不和他人計較。不管別人對你的評價是褒還是貶,多數都會限制你能力的提升。唯有自己接納自己、不與其他人計較,你才能做到不被他人言語擺布或動搖。
尤其是現在的職場,很多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表揚、肯定和認可。正是這種希望得到別人「表揚、肯定和認可」的思想,讓自己成為了一個「表演者」。因為你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獲得別人好的評價。這樣的努力,都成了偽努力。
學會接納自己,不管別人怎麼評價怎麼否定,你都不在乎不計較,你才算做到「放下」。別人表揚你,你笑一笑;別人批評你,你也笑一笑。這樣的你內心強大,目光如炬,堅定目標,不會輕易被別人騙到。
一位職場人說過,為什麼領導總是表揚同事,而不是表揚她。老王認為,這樣的人內心很脆弱,總是活在別人的目光下,永遠無法走出來,也無法活出真實的自己。
2、自信源於認知。知識越淵博的人,越自信。前段時間刷屏的北大「韋神」,衣著質樸的年輕人站在北大的講台上,筆下一串一串的公式推導,台下一個一個地抓狂。「韋神」的自信不是源於奢華的服飾,而是來自淵博的知識。
職場上,你有沒有發現:那些知識淵博、能把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人,都很自信。而一些看似知識淵博,卻沒有把其淵博的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人,變成了到處吹牛的工具人。他們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他們的知識儲備來自外界的道聽途說,不經過思考就到處追捧鼓吹。
北京一家公司的產品經理認為自己的知識很先進,與同行聊產品的時候說得頭頭是道,但他自己無法設計一款產品,或者設計的產品邏輯不通。最後,被公司淘汰了……
3、專注於自己,且能在你專注的領域獲得成就。有成就的人格外自信;但有成就後開始狂傲的人,多數都在自負的道路上失敗了。
真正的高手都是在向內尋找答案。老王認為,真正的高手都是根據需要進行知識補充,然後不斷向內心尋找答案。
還有一種就是專注自己的領域,並在該領域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就。老王認為,這種成就不一定是大成就,一般小成就也足以讓你興奮、讓你自信。
一位職場人通過6個多月的努力,把公司在生產過程中的損耗從原來的0.1%降低在0.001%。雖然是小成就,但足以激勵他不斷地鑽研。也因為這些諸多的小成績,堆積出你在該領域可以獲得的大成就。
4、會經營自己的家庭,後院不起火。不管是誰,家庭是你最後的避風港。你只有把家庭經營好了,做到後院不起火,你才能外出拼搏。如果你的後院起火,你首先想的是「滅火」,這樣就會影響到你的事業或工作。一位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說過,凡是包小三的企業老闆,都是負債纍纍、最後都失敗了。職場也是如此!老王溫馨提示:想要事業做大,先學會經營家庭。因為家庭不和,就會對沖事業,事業損失更大。
寫在最後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用培根的一句名言結束:深窺自己的心,而後發覺一切的奇蹟在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