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老王做了兩個不同的實驗:
實驗1:
老王同一課程大綱、不同老師的介紹、發給不同的人,讓他們對該課程進行報價。結果顯示,有知名企業做背書的老師報價相對高,沒有知名企業老師的報價低。兩者簡直是天壤之別。
實驗2:
同一個簡歷,只是公司單位替換了一。讓幾位HR對簡歷進行估價。比如A的簡歷,老王只是把A簡歷中的公司全部替換成小公司;同樣是A的簡歷,老王把A簡歷中的公司全部換為國內非常知名的公司。結果,讓人難以想像。有知名公司做背書的人員的簡歷所獲得的薪酬是非知名公司人員薪酬的5倍還多。
兩個實驗告訴我們,在同樣的條件下:
1、如果沒有公司做背書,你根本就不值錢。
2、如果離開你的平台,你也不值錢。
3、所有的品牌都是基於平台而值錢。老王這裡說的平台,也可能是你在某平台是大V,也可能是你所在的公司做背書等等。
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呢?聽聽老王的分析:
1、你之所以值錢,多數是因為公司為你提供了背書。聽完這個論調,你可能馬上就開始抬槓。你會說,我有能力,我為公司創造價值。對,創造價值不假,你是為公司創造價值了。但別忘記了,如果你不是天才,你隨時可以替換,或許替換另外一個人會做得更好呢?老王說這句話的目的是讓你懂得低調。職場上,你只有低調,才能走得更遠。低調不等於不能出名,低調是做人要低調,而不是做事要低調。
老王認識一位職場人,從國際知名公司跳槽出來了,意氣風發。可也不是十分順遂。因為水土不服,無法融入新公司繼而選擇離職。離職後,工作開始不穩定,當工作不穩定時,他也就不值錢了。原來年薪近200萬,經過5年多的職場小坡路,現在給50萬的offer都願意接了,但可惜50萬的offer也沒有了。
2、你想要自己值錢,你就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有公司做背書,你才算真正地值錢。
老王做獵頭時,遇到過這樣一個案例:一位職場人實戰能力很強,但缺少一定的理論基礎。為此,他專門讀了MBA,但因為MBA院校不知名,想進大廠有難度。
由於比較熟悉,算是知根知底的人了,老王試著幫他推薦到幾家大廠。最終,幫他成功推薦到其中一家。當他進入大廠後,不到半年時間,解決了公司因生產導致損耗太大的問題,一年就為公司節省600萬。十年前的600多萬,對於企業而言是不小的一筆收入了。該候選人在之後的兩年晉升成為公司的生產副總……
很多時候,你能力強,也需要有施展能力的地方。如果能力再強,沒有施展的地方,你也一樣不值錢甚至很慘。
所以,老王建議:能力是職場的生產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你永遠不會有高薪;有了能力,你要找一個公司為你做背書,和公司一起成長,你才能真正地實現你的價值。
3、善待你的公司,公司才會善待你。與你的領導相互成就,你的領導才會成就你。任何一方只會索取,合作都不會長久,雙方都得不到利益。疫情這幾年,很多公司都死掉,你如果遇到沒有死掉的公司,還能正常給你發工資,你應該感謝才對。
雖然職場上不排除差勁的領導,但大多數領導還是很好的。如果你遇到好的領導,請與你的領導相互成就;如果你遇到人品差的領導,請你先培養自己離開這裡還能找到好工作的能力,不然,你只能委屈自己了。
寫在最後
職場,你先讓自己值錢,再有一個好的平台做背書,你才能真正的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