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老王遇到好多案例,都是因為焦慮導致。其中大多數是企業中高管。
也有不少人認為,自己目前的焦慮是因為自己知識老化,沒有得到更新,擔心自己以後跳槽找不到工作而焦慮。
北京的一位HRVP,他總認為自己的知識跟不上職場的變化。又擔心跳槽後,找不到高薪工作,總是處在焦慮中。焦慮的人,自然就無法靜心學習。
焦慮真的是能力不夠嗎?
老王肯定地說:焦慮不是因為能力不夠,而是把關注力放在還未發生的事情上,又擔心以自己目前的能力完成不了對未來的期望,導致自己越想越焦慮,坐立不安。
對於這樣的焦慮,該如何解決呢?老王認為,這個時候讓對方靜心是不可能的了。老王給3點建議,或許能把你的焦慮問題給解決了。
1、焦慮是因為你追求的目標太大,而現實問題沒有得到解決而開始焦慮。
老王認為,這一點的核心在於目標太大,只要你調整一下目標,或者把目標分階段實施,你或許就不焦慮了。
比如你想掙5000萬。如果你想一下子掙到5000萬,你肯定天天焦慮,因為這個目標對普通人來說,太遙遙無際了。但如果你這樣思考的話:
1)我今年先掙個50萬。
2)明年在50萬的基礎上,再賺30萬。第二年你手裡就有80萬。
3)第三年你把目標設到100萬。咬咬牙,只要這個100萬的目標實現了,接下來你的其他目標或許就很快實現了。如果你這個目標沒有實現,你還是先考慮前2步該如何實現吧。
4)如果前3步實現,你會發現,人生的目標最難的點在於你掙到的第一個100萬且手中有100萬現金。這對普通人來說,真的很難。
5)其他的目標,只要你認真努力,你也一定有能力實現。
總之,降低目標,對目標進行分析,才能降低你的焦慮。
2、焦慮是因為你整天太閒或者把問題停留在想法上,沒有行動導致越來越焦慮。
上海一位高管因為跳槽失敗,連續3年都沒有找到好的工作。即使有工作,都很短暫。
他會焦慮就是因為總把想法都停留在思想上,不能落地,或者根本達不到預期的結果。
比如在企業,每次和老闆溝通時,想法或方案都很不錯,但就是無法落地,或者根本不會落地,結果就是老闆對他的工作失去信心,他被離職了。
老王認為,想法要和行動一致,你才不會焦慮。
3、焦慮的核心在於你關注的事情不能實現,又耗費你太多精力,造成你無法靜心學習和缺少積累的過程導致無力感。
根據老王對職場的觀察,有不少職場人把自己的關注點放錯了位置。比如北京的一位網際網路行業人員,他在公司工作,本應該把本職工作做好,再考慮做兼職、搞副業。但這位職場人搞反了,因為做兼職和搞副業導致本職工作沒有做好,連續3個季度績效考核都是C,最後被離職了。
老王認為,如果你的關注點放錯了位置,可能會讓你很焦慮。
再比如另外一位職場人,明知道自己對產品不熟悉,卻偏偏去追求產品經理的崗位。盲目的偏執就是他以為產品經理收入高。
結果他不但找不到工作,還白白浪費了一年的大好時光。
為了不被他人隨意擺弄,不如好好地學習實踐。等到自己水平差不多時,再切換崗位或行業才是可以的。如果你什麼都不具備,你很難做到成功切換崗位或行業。
寫在最後
職場人想減少焦慮的最好方法就是把注意力收回來,然後把重點放在一件事情上。當你一件事情成功後,其他的成功也會接踵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