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不識字,但不能不識人。——杜月笙
Photo by Jonas Jacobsson on Unsplash
「王老師,您面試過4000+職場人,也幫助500+職業經理人做過職業諮詢,在人際交往中,您能瞬間識別一個人嗎?」一位職場朋友好奇地問老王。
老王只能禮貌回答,「不知道。「
為什麼呢?
老王認為,這就是一種誤區。因為人見多了,可以在一個人的外表、言行中找到規律、進行歸類,但不能真正判斷一個人到底怎樣?更不能簡單又草率地認為某個人是好是壞。以一眼定一個人的好壞太片面武斷。
想要真正的判斷一個人,需要時間的檢驗。老人常言日久見人心,就是這個道理。
但在人際交往中,你真的可以瞬間判斷一個人要不要交往,就好像異性之間的喜歡,其實第一眼已經基本決定了。
人要不要交往,這個和深層次判斷一個人是兩回事。比如有些人是慢熱型的人,一當獲得互信後,一定會成為很好的朋友;有些是快熱型的人,不管你怎麼努力、怎麼信任,都很難成為他的知心朋友,因為快熱型的內心是來得快走得也快,很難對友誼進行儲存。
真正決定要不要交往的人,都是通過長時間、多次共事、多次金錢來往後,才能真正地判斷一個人是不是你要交往的人。
很多經常讀毒雞湯的人都可能會問,他們看到過很多留下的句子說的真好,其中一句:從一個動作或一個眼神都能判斷一個人。
呵呵,恭喜你,你已經走火入魔了。
Photo by Matthew Henry on Unsplash
老王認為,這種古典而沒有經過驗證的理論,用於八卦還挺好玩的,但用於實踐,你就輸了。
老王還是那個觀點:你不想和別人交往,總能找到不交往的N多理由;你想和別人交往,總會列出他的很多優點。就像《烏合之眾》說的那樣:人們從未渴求過真理,他們對不合口味的證據視而不見,誰向他們提供幻覺,誰就可以輕易成為他們的主人。
人際交往中,最直覺的感受就是你和要交往的人是否臭味相投。如果臭味不相投,其他判斷都是假,因為你都帶著情緒、誤解去判斷別人;當你臭味相投時,你就會帶著傾向有利於他的一面進行判斷,自然結果都是好的。
這種判斷人的方法是不科學,是對別人的誤傷,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同樣很難找到真正的好朋友。特勞特說過,人在職場,必須有職場朋友,沒有職場朋友,你的職業發展很難得到別人的幫助。
老王建議,請不要隨意、粗糙地去判斷別人。這是對別人的負責,也是對自己的負責。你可以選擇不和別人交往,但請不要給別人貼標籤,也不要私下傳播你對別人的判斷,更不要當著他人的面私下評價別人。如果這樣,你永遠不會有朋友,因為你的行為就證明了沒有人和你交往,因為你的嘴隨時都可以把別人說的一文不值、也隨時可以把別人賣掉。
Photo by sgcdesignco on Unsplash
職場上,到底該如何判斷人呢?老王認為:
1、請不要通過微信朋友圈來判斷一個人,因為大部分人的微信朋友圈都是偽精緻,都是通過微信朋友圈來展現和偽裝自己。你看看那些真正的大老闆、百萬年薪的精英,他們朋友圈發的內容,你就懂了。基本上不會發喝酒、划拳之類的圖片,你懂的,老王不說了。
2、判斷一個人的職業發展是否好、在職場裡面是否混得開,主要看兩點:
1)、看他的眼神是否有力量,你一定要記住,所有人的嘴巴可以說假話,但眼睛一定不會說謊。通過一個人的眼睛能透露真實的他自己,也能判斷他內心的活動等。就像萬行大和尚《心燈》說的那樣:一個陽光的人,他的臉上總是掛著微笑,泛著光澤。一個陰暗的人、悲觀的人,總是愁眉苦臉,臉上帶著一種黑銹、黑暈。一個有智慧的人,眼睛是閃閃發光的。而一個無知的人,眼睛是暗淡無光的,眼神是迷惘的、彷徨的。
2)看他是否能夠很清楚、準確地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想法都無法清晰地表達,他肯定是沒有深度思考過。曾經,老王面試一個運營人員,他說他做過運營,做得多好多好等。當老王問他,能否說說他做運營的細節,是如何實現目標的。他解說如何通過交往群,然後往群裡面發連結,吸引群內人員註冊使用。
Photo by Simon Rae on Unsplash
當老王聽到這些內容,就終止了問題。因為他的工作不能稱之為運營,只是用銷售思維在思考運營的事情。如果遇到這樣的人,你把項目交給他,不論項目前景如何,都會以失敗告終。因為他根本不懂運營。
真正的運營是對流程節點進行拆解,然後針對用戶的需求、習慣等提供服務或其他等方式來拉新、激活、轉行和轉介紹。如果一個人不能清晰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就說明他根本不會思考,也可能他的邏輯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審時度勢的能力都有問題。
也有網友認為:有些人智商高不善於表達。比如,程式設計師。呵呵,老王想說,你以什麼為依據說程式設計師不善於表達呢?程式設計師說的「語言和話術你聽不懂而已」,才導致你錯誤的判斷程式設計師不善於表達。他在使用技術體系語言與人交流,程式設計師都能很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別忘記了,如果不會表達,他們的程序也很難寫得好。老王建議,請不要用自己以為對的方式來判斷別人。
3、閉上自己的嘴巴傾聽別人的表達,你才會更好的去判斷、識別他人。在實際生活中,「是否善於傾聽」是快速判斷對方為人的最好辦法之一。職場上,你面試或和別人交往過程中,你都會遇到這樣的人:在整個聊天過程中,他們只顧著自己喋喋不休、唾沫直飛還在口若懸河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當你說起你的觀點時,他們很快打發過去,然後繼續談論自己。這種人是典型地不會傾聽,這種人總認為自己內心擁有很多東西,想讓別人看看自己多牛。其中,這種是典型的內心自卑和根本不會顧及別人感受的人。最好的方法,遠離!
Photo by Abbie Bernet on Unsplash
真正和高水平的人打交道,最重要的是洞察對方的訴求,但最難的正是收集有效的、關於訴求的信息。只有會傾聽的人,才能看穿對方的訴求,找到與人交往的突破口。
寫在最後
職場上,想要獲得更好的人際關係,你必須先學會做人,如果事情做得好,但做人不到位,你在職場上的成績很可能歸於零。做人要到位,不是一味地迎合別人,而是學會識人辯人,因人而異,更好地判斷和選擇交往對象,才能讓你避免被坑。
【獵頭老王】系頭條號簽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