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讀懂一本書?

2020-08-07     獵頭老王

原標題:如何快速讀懂一本書?

「我知道讀書的重要性,但是真的沒有太多時間。」

「現在都提倡速讀,可是感覺閱讀速度雖然加快了,效果也打了折扣。」

「我希望培養讀書的習慣,解決很多問題,可是為什麼越讀書越焦慮呢?」

對於職場人來說,讀書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巴菲特說,「我這輩子遇到的各行各業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

但真實的情況是,除去工作時間與家庭時間,現代職場人所剩下的閱讀時間並不充裕。如果再有很多人走入誤區,如同網友所說的「買書如買菜,看書如看戲」,那麼所有閱讀都是過眼雲煙,不會留下一點痕跡。

時間緊,任務急。因為現代社會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職場人對知識和信息的及時補充和升級是十分重要的。很多人問老王,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提升讀書的效率呢?

老王認為,讀書是職場人要始終堅持去做的事情。但在時間有限的前提下,的確有一些方法,可以讓讀書的效率提升。

1、學會抓住一本書的主旨

曾有一位職場人與老王交流過讀書方法,他是魔都一家企業的市場部高級經理,叫劉峰。因為他從事了一份需要東奔西走的職業,甚至出差也是家常便飯,所以他的讀書時間幾乎是擠出來的。出差路上,他也隨身帶著kindle,甚至會在候機大廳爭分奪秒。

儘管如此刻苦,但他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自己的讀書效果並不好。看過的東西很快就忘記了,這樣算下來,雖然他保持了讀書的習慣,但是實際意義不大。

老王很佩服他的自律,於是給了他一條建議,就是讀書一定要學會抓主旨。每一本書都會有一個核心,就是它想要試圖解釋與闡明的那件事情。找到這個核心主旨,並弄清楚作者所要表達的核心觀點或者體系,才是一種清晰的讀書思路。

如果離開了這個核心,人必然在讀書的時候漫無目的,不知道整本書在說些什麼。那麼這樣的閱讀,無法觸及到認知範疇,無法獲得真正的成長,只能算是「低水平勤奮」。

2、利用思維導圖等方式掌握內在邏輯

思維導圖的應用,已經流行了很多年。在讀書這件事情上,它有很明顯的正向作用。

老王認為,當我們找到了一本書的主旨,還需要去掌握作者論述的框架與體系,而繪製一張思維導圖,就是在復盤作者的邏輯。

舉例來說,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我們可以先將這七個習慣畫出來,再從細小的分支上去解讀每一種習慣的建立與應用。當整本書閱讀完之後,我們可以清晰看到作者的結論以及論述過程,也更方便我們思路清晰地去探索自我,找到自己所欠缺的元素。

另外,思維導圖還可以用在多本圖書的閱讀上,將知識串聯起來,有利於自己的整合與思考。老王親自實踐多年,可以說它不只是一種讀書方法,還會漸漸演變成一種思維習慣,幫助我們更好地梳理冗雜的信息。

3、與自己的認知體系產生關聯

閱讀是否產生實際效果,要看新的知識能否與舊的知識連結起來。

白岩松曾經講過這樣一件事。他有段時間很迷戀曾國藩的作品,買了很多,也讀了很多。多年以後,他偶然一次再翻起那些書,發現好多內容其實都忘記了,但是價值觀卻留下了,成為他自己理解世界的一個視角。

也就是說,白岩松的這種閱讀方式,是將閱讀體驗內化了,與過去的經驗和體系相結合,成為自己的一部分。這樣的閱讀,才真正稱得上是一種塑造。

老王還認識一位「打卡狂人」,他熱衷於參加各種讀書打卡群和閱讀訓練營,每天像打了雞血一樣,早起打卡,拍照上傳。但是從實際效果來看,並沒有很好。因為他的閱讀都停留在表面,並沒有內化到自己的認知體系當中,最後只能是一場自嗨。

老王建議,閱讀內容一定要和認知體系產生關聯,多思考,勤應用,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選書很重要

讀書的最佳狀態,本是多而雜。如果時間允許的情況下,老王建議職場人可以廣泛閱讀各類書籍,來拓寬自己的視野。但是如果時間真的不足,那麼讀什麼,也決定了閱讀的收效。

讀書分為很多種,有審美的,有娛樂的,有應用的。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職場人為了自我提升,可以多閱讀實用類書籍。比如老王寫的《登峰-頂級獵頭眼中的職場晉級法則》、《造極-重新定義「一技之長」》、《行為經濟學-洞察經濟生活中的非理性行為》、《隱性的控制-什麼在左右我們的消費選擇與決策》、《互惠的博弈-經濟生活中的制勝策略》,還有即將出版的《向上管理:如何與老闆相互成就》等書籍,都是非常實用,又貼近生活的書,關鍵都是乾貨,可以讀完即用。

職場人小楊經常購買實用類書籍,但是後來他發現買來的書籍是有問題的。它們有的時候說法相互矛盾,也有一些已經不再適用現在的市場環境。閱讀了一段時間,他覺得自己的困惑依舊沒有解決,反而更加複雜。

老王認為,選書很重要,要看出版社,也要看作者,最好這兩項都保持一定的權威性。

另外,如果要深耕一個領域,建議從源頭入手,先讀透開山鼻祖的書,然後再順著發展的軌跡,找到這個領域目前最頂尖的專家,看看他在說些什麼。選擇這樣的一個閱讀過程,閱讀者就基本已經掌握了這個領域的核心,剩下的,就是根據個體需要來補充信息。

寫在最後

讀書對職場發展至關重要,但職場人常常抱怨沒有時間讀書。

實事求是來看,除去工作與生活的時間占用,我們所擁有的時間的確不多,那麼提升讀書的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遵循正確的選書方式,並學會找到一本書的主旨,用思維導圖等方式掌握內在邏輯,再嘗試與自己的認知體系發生關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ueIyHMBd8y1i3sJwRi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