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渲染中國電動車優勢背後:美國人也徹底放棄內燃機了

2021-05-22     AutoR智駕

原標題:拜登渲染中國電動車優勢背後:美國人也徹底放棄內燃機了

全球化的經濟之下,沒有品牌可以獨自勝利,中國新能源發展迅速,也離不開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但距離拜登口中的強大,還有很大的距離,對於行業的健康發展來說,無論是競爭與合作都不是一件壞事。電動汽車產業正呈現出中美歐競賽的趨勢,如何將這種競爭控制在良性範圍之內,即在於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是否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保持開放,包容。

文丨AutoR智駕 王碩奇

在中國人看著拜登稱讚中國的電動汽車產業超過美國時,會不會想明白他為什麼要駕駛著F-150 Lightning來宣示美國龐大的電動汽車投資計劃?

福特F系列是美國44年來最暢銷的皮卡車型,它是美國牛仔精神的延續,是美國西進運動冒險精神的載體。

現在它觸電了。

所以當有人嘲笑它480公里的續航太雞肋了時,更應該意識到它是美國上下一致的決心,粗獷的美國人要徹底放棄內燃機了。

今天當據特斯拉或暫停上海工廠擴建計劃的消息再一次傳出來之時,微妙的變化正在發生。

中美共同推動世界汽車工業向電動化轉型的一幕似乎正在向著零和博弈的競爭邁進。

從這個角度而言,5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在參觀福特汽車工廠後的演講需要閄靜傾聽:「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增長最快的電動汽車市場,供應全球80%的電動車電池,能夠壟斷電池的供應和原材料市場,他們以為他們會贏得這場比賽,我們要快點行動,不能讓他們贏。」

美國的決心之大,不僅僅在那1740億美元的電動車投資,而在於拜登沒有為特斯拉站台,而是選擇了傳統品牌福特,美國傳統汽車品牌的電動化大潮從此被拜登點燃了。

拜登口中強大的中國新能源

「你們知道,我們過去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多,而中國排名第九。現在,我們排第八,中國排第一。不能讓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未來將由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決定,由那些突破全新障礙的人決定。」

拜登還表示,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增長最快的電動汽車市場,而電動汽車的一個關鍵部分是電池。目前,這些電池80%的製造都在中國完成。這使得他們能夠壟斷這些電池的供應和原材料市場。

「這並不是說中國的電池技術比其他國家更具創新性。美國的國家實驗室、大學、汽車製造商在這項技術的開發中處於領先地位。」

但拜登也強調,「今天,中國的製造業規模比其他所有國家都要大。他們不僅在中國生產這些電池,而且還在德國和墨西哥生產。他們現在正將這些電動汽車出口到世界各地,並著眼於美國市場。」

「他們(中國)認為他們會贏……我們不能讓他們贏。我們得快點行動,這就是你們現在要做的。」拜登表示,憑藉2萬億基建計劃(即「美國就業計劃」)中1740億美元的電動車投資,美國有望引領全球電動汽車市場,也將緩解阻礙汽車生產的晶片短缺。

其中1000億美元用於消費者電動車退稅,250億美元用於電動車公交撥款,200億美元用於電動車校車撥款,140億美元用於其他電動車稅收優惠,最後150億美元用於電動車基建,比如在2030年前建立50萬個電動車充電樁。

根據白宮18日的報告,美國在製造電動汽車及電池中處於落後地位,EV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僅為中國的三分之一。到2020年,中國有大約80萬個公共充電站,而美國只有10萬個。

但事實上,中國的新能源有優勢,但遠遠沒有到可以壟斷的地步。

比如他提到,「美國過去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是世界上最多的,而中國排在第八或者第九。而現在是美國排第八,中國排第一了。美國不能讓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必須下大力氣追趕。」

然而,歐盟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20 年美國的研發投入為 3480 億歐元,高居世界第一,遠不是第八。而 2020 年中國的研發投入為 1188 億歐元,排名世界第二,相比以前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離美國的距離依然很遠。

然後拜登又提到,80% 的動力電池製造是在中國完成的,中國會壟斷電池的供應和原材料市場。

事實的真相是,全球十大動力電池生產商,中國占 6 席,占比約 40% 出頭,韓國占 3 席,占比約 30% 出頭,松下占到 20% 左右。

中國在動力電池這塊,有一定的優勢,遠遠沒有達到那麼誇張的地步。

很顯然,拜登大肆渲染中國的新能源,除了給予美國新能源信心之外,還有一定的政策扶持推動作用以及政治考量。

全球新能源快速發展離不開政策扶持

中國市場就不用說了,從最開始的大量補貼到目前一線城市的新能源指標政策,對於新能源的激勵從來沒有停止過。

甚至對於特斯拉這個美國企業也是給予了政策、土地、資金的大量幫助,讓特斯拉成為中國第一個外國獨資的汽車生產企業。

而根據今年年初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要以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布局整車技術創新鏈。以動力電池與管理系統、驅動電機與電力電子、網聯化與智能化技術為「三橫」,構建關鍵零部件技術供給體系。

下一步將重點推動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互融協同發展。換句話說,推廣無人駕駛的日子正在離我們越來越近。馬春生介紹,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已進入技術快速演進、產業加速布局階段,包括上汽、百度等企業正在開展特定場景下自動駕駛車型的測試驗證。

也就是說我國不僅要有完整的產業鏈還要向智能化邁進。

而歐洲也正在進行大量的新能源扶持政策。

從去年到現在已經有多個國家宣布了新一輪的政策。

法國推出80億歐汽車援助計劃加碼電動化補貼政策C端純電動車汽車補貼從6千歐提升至7千歐B端補貼5千歐插電式2千歐換購純電動車補貼5千歐

歐盟計劃7500億復甦計劃電動化和綠色是重要方向並且彭博社報道歐盟正在考慮給予新能源車製造商補貼並且對零排放汽車將免徵增值稅。

德國提出1300億刺激落地電動化力度加大補貼政策電動車補貼售價4萬歐以內純電車型政府補貼翻倍單車補貼6千歐升至9千歐另外稅收減免由25年延長至30年;

荷蘭補貼政策落地補貼至2025年補貼政策針對個人購買純電車型20/21年新車單車補4千歐二手補2千歐;

英國大額換車補貼有望落地英國首相提出考慮汽車/柴油車替換電動車時提供6千英鎊此前補貼3千英鎊的單車補貼將在7月6日的演講中落實細節將與10億英鎊的充電站投資計劃同時推進;

歐洲近兩年年已經形成較為完備的新能源汽車扶持政策的體系並且補貼力度不斷加大鼓勵新能源汽車的同時也加大對傳統燃油車打壓通過碳排放政策對燃油車形成強有力的約束進而推動大車企的電動化轉型之後從政策力度來看歐洲對電動車的轉型力度不亞於中國;

另外歐洲今年開始大規模升級財政補貼政策未來有可能在增值稅等領域仍有動作。

基於歐洲碳排放和補貼政策的提高多家券商測算歐洲新能源車銷量將從2019年56萬輛增長至2021年的200萬輛左右兩年增速為350%。

以上可見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在對新能源進行扶持,相比之下只是美國的速度顯得有些慢。

通用福特依然是美國汽車銷量支柱

船大難掉頭,對於美日德這樣的傳統汽車強國而言更是如此。

對於美國而言,雖然新能源誕生了特斯拉這樣的企業,但對於總體銷量而言美國福特和通用的仍占據主導位置。

而這兩家在新能源的表現已經非常遲緩,在中國市場上除了幾款試探性的電動車之外,並沒有擁有競爭力的車型。

這也是拜登著急的根本原因,因此「讓美國新能源保持領先,保持競爭力」的話語實際上更多的是激勵與政策性的釋放。

傳統品牌想要轉型,必然需要大量的資金與從頭再來的勇氣。

其實拜登們最擔心的部分,並不是中國的電動車技術超過美國。因為它們有最先進的實驗室,最優秀的大學,以及更大規模的企業投入。

說白了,不得不承認目前世界上最優秀的那部分人才,很多還是在往美國跑的。

一兩個企業的崛起,並不能動搖它們的技術優勢。

它們最擔心的是在這個時代掉隊,在全球發展新能源的背景下美國新能源仍然進展緩慢。

中美都是雄心滿滿推廣電動車的國家,但汽車這一產業最雄厚的利潤,現在都被日本和德國占據著,美國市場同樣也被日本攻占。

奪回汽車研發、製造和生產方面的話語權,對於整個國家發展是巨大的促進。

但是在拜登強化中國優勢的背後,一定要意識到一個基本的常識,特斯拉依然是這一領域的翹楚,它是美國企業。

但是它是一顆火種,點燃了中國氣勢磅礴的新造車運動。

而中國市場給了特斯拉登頂世界汽車產業市值之巔的機遇。

全球化的經濟之下,沒有品牌可以獨自勝利,中國新能源發展迅速,也離不開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但距離拜登口中的強大,還有很大的距離,對於行業的健康發展來說,無論是競爭與合作都不是一件壞事。

當然電動汽車產業正呈現出中美歐競賽的趨勢,如何將這種競爭控制在良性範圍之內,即在於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是否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保持開放,包容。

包容像特斯拉這種創新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瑕疵,一些問題。

一個開放包容的市場一定會誕生偉大的企業,並將已初步基礎的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壯大。

這種競爭也許沒有最終的勝利者,但對於我們地球的未來卻是有益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PzsqHkB-4LL0rMd8P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