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造車的亞洲行

2021-09-04     AutoR智駕

撲朔迷離的蘋果造車運動似乎每隔幾個月就會出現變動,但主要參與者仍為亞洲企業,四處面壁的蘋果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如何讓各大車企心甘情願的為它生產汽車。

文丨AutoR智駕 王碩奇

蘋果的造車運動在今天又得到了人們的關注,但蘋果官方一直沒有明確的消息,但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眾人的視線之下。

9月2日消息,據Apple Insider報道,蘋果計劃在 2024 年推出Apple Car(蘋果汽車)。最新的進展是,這家公司目前正在拜訪韓國和日本的汽車製造商,包括豐田汽車、SK集團和LG電子。

蘋果對此暫無回應,但留給關注者很多想像,比如蘋果的軟體+豐田的可靠性將會帶來強大的產品力,但這一切尚在談判之中。

有消息稱,蘋果此次亞洲拜訪的重點是,如何在全球晶片短缺的情況下生產Apple Car。目前全球晶片短缺對汽車行業的打擊最為嚴重,除了晶片之外,其它一系列零部件的供應也成問題。

蘋果在汽車業務上的核心技術是一種全新的電池設計,可以「從根本上」降低電池成本並增加車輛的續航里程。有業內人士預計,蘋果可能與中國製造商合作開發這項技術。

在電池方面,出於安全性考慮,蘋果正在考慮為Apple Car配備磷酸鐵鋰(LFP)電池而不是鋰離子電池。但目前沒有韓國製造(參數|圖片)生產LFP電池,業內人士預計蘋果可能與中國製造商合作開發這項技術。據此前報道,蘋果已和比亞迪和寧德時代就電池問題進行了接觸。

汽車生產是蘋果汽車在供應鏈上面臨的最大挑戰。這家財力雄厚的公司每年用來自世界各地的零部件製造數億件電子產品,但從未製造過汽車。一個對比是,馬斯克旗下的特斯拉汽車花了17年時間才實現持續盈利。

此前有傳聞稱,蘋果將與韓國現代汽車合作汽車生產,但該談判最終失敗。韓國現代在今年2月表示,不再討論參與這一項目。在那之後,蘋果開始重新尋找潛在合作夥伴。

蘋果曾與幾家日本汽車製造商接洽,包括日產。但據外媒報道,兩家公司的洽談並不愉快,日產擔心蘋果會將其降級為簡單的硬體供應商,而蘋果希望完全控制Apple Car的設計和軟體。不過,日產方面曾聲明稱,它並未與蘋果進行談判。

幾個月前,據《韓國時報》報道,蘋果又盯上了LG與加拿大汽車供應商麥格納成立的合資公司,後者將會開發電動汽車的動力系統及主要零部件。

蘋果始終未對上述傳言進行公開表態,這也使得蘋果汽車的推出時間始終成謎。但是據國外媒體透露,蘋果希望在 2024 年開始打造其電動半自動駕駛汽車,目前正專注於打造所需的供應鏈。

自動駕駛能力方面,蘋果一直也在測試,並且在8月還發生了兩起事故,在這兩起事故中,蘋果公司的汽車均是被追尾。

第一起事件於8月19日發生在加州聖迭戈(San Diego)的Hillcrest地區。蘋果自動駕駛汽車雷克薩斯RX(參數|圖片) 450h被堵在路上時被一輛現代汽車追尾。該事故是一起輕微交通事故,沒有人員傷亡。

第二起事故於8月23日發生在加州庫比蒂諾(Cupertino)蘋果總部Apple Park園區附近。蘋果自動駕駛車輛正處於手動模式,它被堵在路上時被一輛斯巴魯傲虎(參數|圖片)(Outback)追尾。

這兩起都屬於輕微交通事故,而且這兩起事故責任方都不是蘋果汽車。這對蘋果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如果情況相反,這對那些對蘋果電動車有購買意向的消費者來說,是一個令人擔憂的消息。

蘋果的自動駕駛技術自2017年以來一直處於測試模式,這是自2019年以來第一次聽到蘋果汽車捲入交通事故。

根據加州車管所的報告,蘋果公司的雷克薩斯SUV配備了自動駕駛技術,並在2020年行駛了18,000多英里,與前幾年相比,行程總數大幅增加。蘋果公司自2017年初以來,一直使用雷克薩斯RX 450h測試其自動駕駛軟體。自動駕駛技術是蘋果的長期項目之一。

蘋果最近一直在為其自動駕駛車隊增加新的車輛和安全員。根據8月初加州車管所發布的報告,蘋果公司在加州車管所註冊的自動駕駛車輛已有69輛,並將其車隊的安全員人數增加了20%。自5月以來,他們還聘用了大量的司機。截至7月30日,蘋果公司擁有92個安全駕照,比5月份(76個)有所增加。但與2020年10月當時報道的154個駕照相比,安全員的數量顯著下降。

這樣的數據也從側面反映了蘋果自動駕駛能力正在快速的提升。

根據摩根史坦利分析師預測,今年蘋果預計在汽車研發上投入近190億美元(1350億人民幣),最近還挖走寶馬前高管——烏爾里希·克蘭茲,他在寶馬工作長達30年,主要負責電動車的開發,被稱為「寶馬i系列之父」,除此之外,寶馬還從特斯拉挖走了超500人,包括特斯拉原高級副總裁Doug Field。看來,蘋果造車之心,越來越鐵了。

其實,早在2013年,蘋果就嚷嚷著要造車了。2014年,蘋果內部代號為「泰坦計劃」的「造車」項目被曝光,蘋果表示,希望打造一款顛覆汽車行業的無人駕駛車型。但在2016年,蘋果的造車計劃又擱淺了,轉型研發自動駕駛技術,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20年自動駕駛測試里程突破了3萬公里,最長「脫手」距離也達到了232公里。截至目前,蘋果公布了近70項汽車相關專利,除了車載系統、自動駕駛等汽車智能化相關專利,還包括電動機、懸掛系統、燈光、車輛導航等方面,蘋果的CarPlay系統也在汽車行業廣泛上車。

可以說,「蘋果造車」幾起幾落,一直到現在,蘋果要造車的消息一直沒有間斷過,但又一直是捕風捉影的狀態。

想一想這樣的場景,在辦公室用著用iMac辦公,用上你的iPhone,戴著iWatch,下班了回家開上iCar,一聲Siri搞定各種辦公、生活問題,那叫一個絲滑。

不過理想很美好,現實還尚遠,事實上,蘋果在與車企的合作中也碰了不少壁,車企不是富士康,不可能做蘋果的代工廠,只做技術含量最低的代工環節,而且,重視掌控自主權的車企們,也害怕親手為自己培養出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

蘋果如果想與車企合作,也需要擺脫傳統手機製造的代工模式了,蘋果要去想怎麼以更雙贏的模式來和車企合作,讓雙方都能受益。

總而言之,iCar雖然還未到來,但蘋果造車的實力和決心依然不容小覷,雖然進展較慢,但強大的科技實力依然值得期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87770672_122982-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