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舟智航再獲資本青睞,自動駕駛小巴正在加速進化

2021-08-17     AutoR智駕

自動駕駛小巴的與自動駕駛計程車的界限正在模糊,自動駕駛「超級工廠」的閉環即將打通,下一款定製車型即將面世,輕舟智航給予了未來更多的想像空間和商業化前景,它正在把理想中的共享出行變成現實。

文丨AutoR智駕 王碩奇

輕舟智航正在資本市場上持續受到青睞。

繼2021年年初完成A輪融資之後,輕舟智航又完成了由雲鋒基金和元生資本領投、美團龍珠和國際知名養老基金共同投資的1億美元A+輪融資,老股東IDG資本持續跟投,本輪融資由Scale Partners勢乘資本擔任獨家資本顧問。

這是輕舟智航成立兩年半以來完成的第三次融資,其歷史投資方有IDG資本、元璟資本、Tide Capital、聯想創投、招商局創投和Translink Capital等。此前還有報道稱位元組跳動也參與了投資,但輕舟智航並未回應。

從資本的動機來看,這家以無人小巴為落地場景的公司要做的也絕不是取代公交車司機那樣簡單的事情。

現在在做什麼?未來要做什麼?

目前,輕舟智航已在蘇州、深圳、武漢、北京、無錫等 5 個城市(測試)運營約 70 輛無人小巴,並與中通客車、金旅客車等整車廠商開展合作,為後者提供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第一款車型龍舟ONE廣泛應用於城市接駁專線、微循環公交等場景,固定區域、合規車型、中低速等特點使其保證足夠安全可靠。目前,這款小巴已經在上述城市啟動常態化運營。

在輕舟智航看來,無人小巴在中國擁有廣闊的市場,不僅結合了固定路線中低速、多人出行路權優先、可部署基於5G的車路協同等優勢,還能作為城市微循環公交提供服務。

城市微循環公交有兩大作用,第一是能夠充分利用現有道路資源,解決區域內部所產生的交通需求,促進出行方式和出行路徑選擇的多樣化;第二是在解決區域內部交通需求的基礎上,通過合理的交通微循環組織,引導主幹道交通流向微循環路網轉移,從而緩解區域周邊主幹道上的交通壓力。

根據採訪中輕舟智航聯合創始人、CEO於騫的數據,自動駕駛小巴相較於計程車更能緩解交通壓力:「網約車的出現,很多大型城市的交通擁堵成本是增加的。根據2013~2019年的北京市道路工作日平均擁堵時長,以及紐約計程車和網約車的時間關係。可以看出來網約車,現在像Uber、滴滴這樣的是增加了出行大大擁堵的情況。」

這也是輕舟智航選擇無人小巴作為首個落地切入點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輕舟智航首款落地的無人小巴會是龍舟ONE——一款帶方向盤的小巴?

據了解,目前國內無方向盤小巴由於不符合CCC認證要求以及不符合《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 (GB7258—2017)等標準,暫時無法取得公開道路的測試牌照。且為了安全起見,無方向盤小巴會將最高車速限定在20-40km/h,能遇到的複雜場景較為有限。即便進行長時間的測試,能收集到的有效數據也有限,不利於自動駕駛技術的持續疊代。

而對於未來,輕舟智航會將現有小巴業務的延伸推出共享網約巴士方案,通過智能算法,將路線相近、同方向的乘客進行即時匹配,乘客可拼車共乘、分擔費用,以更高效、更優惠的方式出行。在車輛形態上,輕舟智航認為無人小巴與無人計程車最終將走向同一形態,以更寬敞的空間、更綠色共享的方式為人們提供出行服務。

也就是說,這項業務類似於現在的拼車業務,但小巴可以承載的人員更多,再加上獨有的l4級別自動駕駛服務,將具有成本更低,運力更大的特點。

但要實現各種各樣的運力和車型的覆蓋,對於一家公司來說,必須要面對的是自動駕駛技術的多種覆蓋和車型的多種定製化,這就不得不提出輕舟智航一開始的願景:自動駕駛「超級工廠」。

讓各種無人駕駛車輛流水線生產

自2019年成立以來,輕舟智航以自動駕駛「超級工廠」為戰略目標,完成了「超級工廠」雛形搭建「三步走」:

第一步,以仿真為核心,構建自動化閉環,實現海量數據的高效利用;

第二步,憑藉團隊的全棧技術能力,推出專注城市複雜交通場景的無人駕駛方案「Driven-by-QCraft」,適應於不同城市場景和不同車型;

第三步,以無人駕駛小巴為突破口,在近10個城市實現商業化落地,服務於智慧城市和新基建需求,為數萬居民提供公開道路出行服務。

龍舟ONE並不僅僅指代某一款車,而是輕舟智航針對這一場景和這一尺寸打造的無人駕駛小巴解決方案,目前輕舟智航已經適配了金旅、蘇州金龍等多家客車廠的同類車型,讓客戶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

這款車搭載了Driven-by-QCraft自動駕駛方案,在過去為輕舟智航包括輕舟數據流場、車載軟體和車載硬體三個部分的功能實踐,提供了寶貴的數據和經驗。

而有了自動駕駛「超級工廠」,輕舟智航逐步推出的龍舟系列無人駕駛車,覆蓋了多類車型,可應用於網約車、公交車及接駁車等多個場景,預計今年車隊規模將超過百台。龍舟系列無人駕駛車的主要特點是以Robotaxi的技術高配低打,快速落地。在功能上,可實現360度無盲區感知,擁有5G+V2X 車載顯示系統等。

輕舟智航將在近期推出面向未來的移動出行空間解決方案——龍舟SPACE。

在輕舟智航看來,城市在改變出行方式,出行方式也在改變城市。所以對龍舟SPACE這一方案的定義是「出行,不設限」。目前首款搭載了龍舟SPACE方案的車輛已經在國內開始測試落地,不久就會與大家見面。

今年,輕舟智航將對外提供共享網約巴士服務,類似「網約拼車」,乘客可前往固定站點,並通過小程度預約站點上下車。這樣一來,對輕舟智航而言,Robobus跟Robotaxi的差異就不大了。如果參考網約車的發展歷程,或許打車和拼車,本就不是兩回事。

輕舟智航聯合創始人、CEO於騫表示:「無人駕駛是萬億級的超長期大賽道,要想成功跑到最後,在技術上不能光有海量數據,還要依靠『超級工廠』實現高度的自動化;在商業上則需要實現成本可控的規模化以及以戰養戰的商業化,逐步實現在Robobus、Robotaxi等開放道路場景的落地。」

可以說充滿想像力的商業前景,與l4級無人駕駛小巴的商業閉環,再次受到了資本的關注和認可,出行市場的未來,也有小巴的一席之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83839593_122982-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