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金港記錄,幹掉保時捷卡曼,記錄BRZ第二次參加金港圈速賽全過程!

2020-05-24     二手車知識大講堂

次參加金港圈速賽,是5月17日,當時我拿到了第四名,成績是1分19秒826,距離第一名只差1秒多。

當時排在我前面的三台車,分別是兩台本田FD2,一台保時捷卡曼(參數|圖片)2.7。雖然這三台車馬力都比我大,但我做夢都想打敗他們。

每當午夜夢回的時候,我就會點上一根煙,瞅著各種大神的跑圈視頻和數據鑽研許久,然後免不了捶胸頓足,哀嘆一番:當時但凡在3號彎(金港最容易出事的那個下破彎)膽子再大一點,別的彎再極限一點,還能擠不出1秒多的時間嗎?

  • 圖文部分

車是一個燒錢的遊戲,也是一個比拼手活的遊戲。如果你不是天賦異稟的車手苗子,當別人比你花了更多錢,練了更久的車,別人就是理所應當地要比你快。

因此假設別人車比你好,你沒幹過別人,與其各種抱怨,各種給自己找台階,

因此當金港宣布舉辦第二屆圈速賽時,我當時就暗暗發誓一定要捧個杯回來,絕不能再當陪跑。但我暗忖了一下自己實力,攏共金港也沒跑幾次,想短期內在技術上有大的突破不太現實。

既然技術上沒法短期內速成,那就在車上多下功夫。因此雖然金港留給我們的時間只有五天,但我當時內心裡已經有了全盤的升級計劃。

計劃的第一步,當然是要迷惑對手了。

上次打敗我的三個對手,我只認識其中的保時捷車主,其他兩台FD2車主並不認識。

恰好這保時捷卡曼2.7車主,跟我同在一個群里,平時大家天南海北地扯淡吹水,不亦樂乎。但有一天,他聽大神劉凱說韓泰TD效果賊強,堪稱作弊胎,於是摩拳擦掌準備要上一套。

當時我立馬慌了,他保時捷卡曼,馬力275匹,車重僅1.3噸,還是配重最均衡的中置後驅結構,加上保時捷的6缸水平對置,重心極低,PDK變速箱反應如閃電。這要是再換套好胎,那我還玩什麼?乾脆繳械得了。於是趕緊在群里嚷嚷。

雨哥可能是盤算著他上迴圈速賽買的那套全新CUP2還能再戰,再買一套輪胎也貴,可能也覺得我BRZ沒可能戰勝他,於是就沒換了。

次日,我悄悄地買了套TD,微微一笑,深藏功與名。

我的計劃,簡單來說,分為三個方向。

1,盡一切可能減重。

2,充分利用空氣動力學效應。

3,提升動力。

在賽道上駕駛,車當然是越輕越好,與駕駛無關的一切東西,一律去掉,能用更輕的材料代替的物品,當然也要想辦法搞到。

我第一個想到的辦法,就是換門。因為BRZ/86的爆火,全世界很多改裝廠都給86/BRZ出過琳琅滿目的配件,包括國產小作坊。

BRZ的碳纖維車門,如果是全碳的話,新的得一萬多,如果是半碳,新的得8000多。

車友手中有各種各樣的二手碳纖維車門,我這回挑了一對半碳的車門,4000塊錢包郵,價格也不貴。且比原廠車門輕了足足有13公斤了,兩個車門一下子就減掉了26公斤,這可不是個小數目了。

本來我還想再換個碳機蓋和碳尾箱蓋的,但一來時間倉促,來不及找貨了,二來BRZ的原廠機蓋本身就是鋁製產品,本來就已經夠輕的了,換碳蓋意義不大,好鋼用在刀刃上,先緊著重要的項目弄完再說。

第二個減重項目,是後窗玻璃跟左右門玻璃,不過這個項目減重效果沒有門子那麼明顯。

當時我把後窗玻璃弄下來上秤,只有大概5公斤左右,因為後窗用的是單層玻璃,不像前擋風用的是雙層玻璃,但前擋風換掉麻煩事兒多,因為有些比賽明文規定不能更換前擋風玻璃,於是我就作罷了。

倆車門玻璃其實沒多重,但玻璃升降機溝也有一定重量,當時我並沒仔細稱過倆車門玻璃和升窗機構有多重,估摸著兩個大概5公斤左右,而替代的耐力板玻璃,估摸著三塊大概一兩公斤左右,所以玻璃項目應該減重了大概5到8公斤左右。

第三個減重的項目,是碳纖維傳動軸。

這個東西我也是從車友手中淘來的, 本人人際關係還算不錯,想要買啥東西,基本上分分鐘就能找到。

6000塊包郵,因為用得比較急,也沒怎麼砍價,買來直接就用了。當時聽很多人說,這牌子的碳纖維傳動軸容易抖,容易有異響,但本人運氣還不錯,這兩樣狀況都沒發生在我身上。

碳纖維傳動軸也是真真切切地減重,原廠凈重10.95公斤,後買的碳纖維傳動軸僅為5.1公斤,足足輕了有5.85公斤。

不要小看這5.85公斤,這是在關鍵部位上的5.85公斤,它能非常有效地降低轉動慣量,能快速地提高動力響應,據說還能讓轉速掉得更慢一點,這樣就能更充分地利用高轉區域的峰值動力。

但實際效果怎麼樣,其實說實話,混合著其他改裝成果一起用,我並沒有察覺出來。但不管怎麼樣,好歹重量是減下來了,除了1公斤1000有點讓人肉疼之外,沒別的缺點了。(真就不如減點肥了,WTF)

第四個減重項目是輪轂輪胎,我之前買的那套國產鍛造輪轂,加上R888R輪胎,單個重量到了19公斤,其實真不算輕了。

想了許久,想著與其圖便宜,不如一步到位。我直接買了一套18寸的二手TE37,花了1萬2,新的大概2.2萬左右。

不過這輪轂賊保值,是RAYS的鍛造三寶之一,也是車友心中的一代神圈,經典百搭,開幾年再賣也賠不了幾個錢。這就跟買二手車一樣,保值的車,除了買的時候肉疼了點,其他時候都賊爽。

而且這輪轂也是實實在在地輕,18寸,9J的數據,單個重量僅為7.9公斤,當時都把我驚呆了。

遺憾的是,參加圈速賽那天,我突然覺得TE37輪轂太寬,別影響了動力,為了這次圈速賽,我準備了這麼久,絕對不容有失。

於是為了這次的成績,我又連夜選了一個比較保守的數據,17寸,9.5J,搭配245/4017的輪胎。

TE37那套輪轂輪胎呢,以後留著賽道日試試水再說,如果效果不錯,以後再上也不遲嘛。

然而煩人的是,因為這套輪轂是借的,原本以為是ADVAN的,結果只是個國產的ROTA仿的造型,重量賊重,達到了9.8公斤,一套17寸的國產輪轂,竟然比TE37的18寸輪轂還要更重,當時我一度擔心這輪轂會拖了我的後腿。

但最後結果證明還好,並沒有。不過假設我換上一套更輕量化的輪轂,平均只有7.x公斤的話,那圈速肯定還能更快一些。

而關於空氣動力學方面,這回最主要的項目就是做了個競技前鏟。

類似於這種前鏟,市售的幾乎所有都是沒什麼卵用的花架子,純好看罷了,真想在賽道上發揮作用,都得自己手工定製。

因為大部分品牌的前鏟,不僅前頭漏風,而且材質綿軟,且只是固定在前槓上,根本發揮不了什麼作用。

不像這種手工定製的蜂窩鋁板前鏟,不僅重量輕,而且材質硬,最關鍵是它直接固定在大梁跟骨架上,當產生下壓力時,大梁能牢牢地吃住這股力道。

第三個項目就是去刷電腦,其實自然吸氣的機器,刷電腦能提升的馬力非常有限,對比渦輪增壓機器刷個電腦動輒能增加好幾十匹馬力不同,自然吸氣的機器刷個電腦,馬力也就增加個十匹二十匹,相形之下,性價比十分低。

但我太想把前面那幾個車幹掉了,對比他們的動力來說,我的車馬力太孱弱了,原廠標定200匹,其實輪上馬力僅僅只有140左右,忽略掉滾動阻力的話,我這車輪上馬力162匹左右。

刷完電腦之後,提升到了輪上183匹,提高了21匹。但這是在忽略掉輪胎的滾動阻力的情況下,因為我這次刷的馬力機,是把輪胎拆下來刷的。

所以假設是滾筒式馬力機,我這車真正作用在輪上的應該只有160多匹。

另外一個最重要的改進項目是剎車,選用了AP的9440競技剎車系列。

前4剎車搭配330浮動盤,剎車皮也選用了競技的皮,具體品牌不透露了。反正效果對比原來的競技碟片確實有質的飛躍,一開始練習賽的時候,我一度剎車過度,導致入彎速度極低,後來逐漸適應了之後,剎車點可以儘可能往後移,帶來的圈速進步是肉眼可見的快。

老一輩人說話還是很有道理的,果然沒有花錢的不是。

機油也重新更換了,上回我用的是日本的牛奶機油,這回選用了摩托瑞士的爆裂者系列。

之所以用這個,當然很重要的原因是白嫖的,但我諮詢過很多玩車的車友,他們反饋說爆裂者系列真的還挺好用的,而且它最大的優點是長效,不像別的競技機油衰減那麼快,所以我也就樂得白嫖了。

吃人嘴軟,拿人手短,不過我能用在自己車身上的東西,肯定差不了。要不然以我對這場賽事的重視程度,我不可能因為一點機油而選用對圈速不利的垃圾貨的。

參加圈速賽的當天,說實話我完全沒意料到,上回的那兩台FD2,一台都沒來。

後來看參賽名單,他們好像去參加別的組別去了,難道是看不上我們2.7B組別,覺得沒有戰鬥力?

反正當時我挺失望的,這回捲土重來,就是為了打敗對手,一雪前恥,結果人家不在這個組玩了。唉……

幸好保時捷卡曼還在,於是我當天的目標就全盯著雨哥了。

事實上,當天我的目標也只能盯著雨哥,因為那兩台FD2雖然沒參加我們這個組別,但金港組委會又分了兩台變態快的車來我們這組。

其中一台是爆改GK5,據小道消息說,那車底盤件完全重新設計,機器使用的雷諾方程式的1.6T序列式變速箱,搭配光頭胎,看著是個GK5的殼子,實際上就是一台雷諾方程式的GK5套殼版本。我的BRZ在它面前,完全沒有還手之力。

第二台是一台看外觀是一台本田思銘(參數|圖片),但底子也相當強勁,搭配一套10代思域(參數|圖片)L15B引擎,機波電全套,刷完程序,輪上馬力280匹。思銘本來就輕,原車僅重1180公斤,拆空後據車主口述只有900公斤左右。而且最過分的是,他用的也是光頭胎。

當時練習賽中途,我還去打探了一下虛實,結果車主說練習賽沒怎麼發力,圈速就已經1分16秒多了。

我當時心一涼,心想這GK5跟思銘肯定是保1爭2的水平,想上台,我只能爭奪第三名。

而環顧了一下參賽名單,同組別的86BRZ我都不虛,唯一的競爭對手,就剩雨哥的保時捷卡曼了。

想上台,就必須幹掉他,踏著保時捷的屍體往前走。

當時第一次練習賽,第二次練習賽,我的成績分別是1分18秒7和1分18秒3,那會兒跟保時捷卡曼差距僅在伯仲之間。

但我這人每次到了正賽的時候,發揮通常都比練習賽要好很多,本來賽前我定的目標是1分17左右我就很滿意了,結果我發揮得還不錯,居然跑進了1分16秒408。

當時我看了一下,只有第一名的思銘快過了我。那台原本放在我們組的爆改GK5,後來劃到了別的組別去了。

但我後來看了一下成績,好像他跑的也只有1分17左右,即便是放在我們組裡,我也穩拿了第二名。

當然了,也有可能是因為這台爆改GK5劃到的那個組別,慢車太多,導致這個GK5施展不開手腳,要不然假如傳聞是真的,這GK5真的用的是雷諾方程式機器,那干我們輕輕鬆鬆。

當天反正我是拼盡了全力,出發之後我把身後這台思銘死死地摁住,堅決不讓他超車。

但我費盡了吃奶的力氣,最終只摁住了三圈,三圈之後的一個大直道,這台思銘一發力,抽頭進內線晚剎車,把我過得一點脾氣都沒有。

後來看台上的工作人員跟我說,馬力配重輪胎你都不占優勢,你能摁住他三圈,就已經相當棒了,下回再接著努力吧。

第一次參加圈速賽,被兩台FD2打得沒脾氣。

第二次參加圈速賽,我特意去找了上次打敗我的FD2,發現我的成績已經超過了他們,但無奈,又被一台實力更變態的本田打敗了。

一次一次倒在本田腳下,內心有點傷感,但也證明了我的眼光真的不錯,很早之前就粉本田,真的沒粉錯,這個品牌有魔力。

不過那天雖然被本田修理了,但我好歹幹掉了保時捷,也打敗了之前贏我的FD2。

不過教練跟大神劉凱都告訴我,說我不小心把金剛圈速賽的自然吸氣BRZ記錄給打破了,之前的記錄好像是由劉凱保持,大概是1分17秒5還是1分17秒8。

但凱哥保持記錄的那台車,居然是一台都沒拆空,也沒做什麼改裝的原廠86,而且還特麼是個自動擋,僅僅只是換了套CUP2輪胎,就做到了那個圈速,當時震驚了很多車友。

因此雖然我這回的成績比凱哥更好,但平心而論,我這車比凱哥的車強大太多倍,連我自己都知道,我還遠遠沒有發揮出這車真正的實力,正賽結束後,下車的我都沒有像第一次圈速賽那麼激動。儘管圈速足足提升了3.4秒之多。

我當時腦海里一直在回憶正賽的細節,覺得自己哪個彎還能剎得更晚,哪個彎還能入得更快,哪個彎開油還能更早。

越是往上走,越能更快地發現自己上一圈的不足。當時如果還能再多給我一些時間熟悉新換的剎車,我的圈速,絕對還能更快一些。

從這次圈速賽也能看出來, 職業車手比我們業餘愛好者要厲害多少倍。人家職業車手用一台原裝,沒有拆空,沒有空氣動力套件,還是個自動擋的86,跑出來的成績,比我這個爆改到接近滿配的BRZ只慢了那麼一秒多。

職業車手就是職業車手,而我們技術不行,就只能把車無限提高來爭取讓成績更好。

向所有像劉凱老師一樣的職業車手致敬!

對了,前幾期的帽子中獎用戶,請速度去微博私信聯繫我們,公眾號過了48小時之後,我們沒法聯繫到中獎用戶。至於中獎名單,請翻看前幾期節目。抓緊聯繫哦,親……

那麼OK,本期的二手車知識大講堂,就到這裡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聊,拜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EVPQ3IBiuFnsJQVufU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