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檔起步算個屁,這車能7檔起步,你信嗎?

2021-01-23     二手車知識大講堂

在沒買克爾維特C7之前,我跟大多數國內車友一樣,對美系車持有很深的偏見。

比如油耗高,開著像船,又大又肥又臃腫,blingbling大浮誇輪轂,做工堪比奇瑞QQ,車身縫隙能塞手指,內飾極糙等等等等。

但買完C7之後,我才知道自己有多麼井底之蛙。

我買這車,說白了就是為了跑賽道的。

圖文部分

其實一開始,我看中的是蓮花的ExigeS,3.5T手波,豐田2GR機器,耐操得一逼,同時保養維護跟漢蘭達(參數|圖片)3.5一個價格,機器干壞了,隨便買個二手3.5漢蘭達機器就行,6mt,350匹,中置後驅,全車玻璃鋼覆蓋件,帶敞篷,1176公斤,輕快得沒朋友。

最重要的是,它雖然是中置後驅,但它前後配重比例其實比後置後驅的911還要誇張,它的尾巴的重量比911比例更大,所以這車出彎速度一定是慘絕人寰地快。

然而這車車源太少了,我身邊只有一個朋友有,他又不賣,每次我問他,他都毫不留情地拒絕我。可能是因為拒絕我太多次了,覺得有點不好意思,所以他後來推薦給我一台克爾維特C7。

說實話,對於C7,一開始我是看不上的。

我開過福特野馬,買過雪弗蘭科邁羅2.0T,3.6等各種版本,也見過別人開過野馬5.0手波在金港的成績,差不多1分18左右,相對它的馬力來說,確實不算太快。

我自己也曾駕駛過3.6的科邁羅下過銳思,成績一言難盡,1分05秒左右,跟原廠GK5圈速難分高下。而且3圈就過熱,水箱差點開鍋了。

我也沒出國留過學,此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美國優秀的跑車,所以在國內僅有的能大量接觸到的美系跑車都是這種性格的花,耳濡目染之下,我怎麼可能會看得上?

然而C7隨後用它的實力把我的臉打得挺疼的。

不過這個打臉的過程,也是我逐漸修復這台C7的過程。

我之前好幾次去銳思的時候,最快圈速居然都是拉著人跑出來的。

副駕不帶人了,速度反而更慢了。之前底盤特別奇怪,低速彎尾部極為不靈活,高速彎避震又支撐不住,出彎尾巴又打滑。開著需要不停修正,賊浪費時間。

去了好幾次,獨自開一直都是58秒頭,帶人最快圈58整。當時我一度對這車產生了深深的懷疑,覺得是不是浪得虛名了?

一台460匹的V8車型,搭配Cup2輪胎,這個圈速說實話是不合格的。我曾經開過一台租賃公司車況的991.1保時捷卡雷拉S,3.8NA,搭配15年的垃圾戰鬥成色原廠P-Zero街胎,第一次上賽道,熟悉兩節後,輕鬆57.6秒。如果換套Cup2,56秒多簡直跟玩一樣。

我萬萬沒想到,C7搭配Cup2居然才58秒左右。

當然了,肯定有人會對我的車技產生質疑,覺得肯定是我技術不行,如果換個車技牛逼的車手來開的話,肯定比我快多了。我分別找了兩個駕駛技術非常厲害的玩家來試過我的車,他倆一個玩車生涯10年,一個玩車生涯8年,賽道技術都很厲害,但他們圈速也是在58秒左右,始終進不去58秒內的魔咒。

後來有一天,我突然想起來,會不會有可能這車底盤數據不對?

大家看上圖,原來這車剛到我手的時候,後輪有一個很奇怪的輪拱,那是原車主貼的寬體,而且原車主為了加寬,給後輪配了兩個巨大無比的墊片。

兩個墊片加起來快有將近6厘米了,我深度覺得這會破壞掉原廠工程師努力做出的底盤平衡,後輪人為地加寬,可能車輛的重心跟擺臂的支點,還有轉向的阿克曼角都會受到一定影響。

而且還會讓車尾在低速彎極為不靈活,我再也忍受不了了。

重點是這個後加的寬體,真的好醜啊。

這車之前第一任車主,還曾經把黑色車身貼過紅色車膜。

這個寬體就是直接在紅色車膜上做的,我們嘗試了鋼絲鋸,撬棍等各種方法,終於把那個丑哭了的山寨寬體給拆了,然後果斷把墊片給取了。

就光是取掉墊片,當晚開回家,在路上我都覺得車子循跡性更好了,車尾更靈活明顯更好開。

原車主還把放油口螺絲改了個帶磁鐵的改裝螺絲,發動機純鋁,可能因為之前修理工用力過度,把螺絲干滑絲了。

此處就一直不斷滲油。

皮帶也有裂紋,配件我已經定了,但美國定配件過來,最起碼一個月左右,加上現在疫情階段,可能時間會耽誤更久。

當我開始調節底盤,才發現原廠的調節底盤傾角的螺絲限位都爛了。

我永遠都沒想到,有車子居然能壞這兒的。

這玩意兒在元寶樑上,正常不可能壞的,所以當時鑑定的時候我都沒注意細看。這玩意壞了,底盤數據根本都調不了了,即便調了,稍微開一會兒,底盤數據又壞了。

等於此前這車一直是用錯誤之極的數據在跑,這圈速怎麼可能快得了?

給大家看看正常沒壞的狀態,是什麼樣的。

兩邊的卡槽,正好把偏心螺絲死死卡住,如果你需要什麼樣的傾角,提前調好,固定死,兩邊的卡槽就能穩穩卡住這個螺絲,底盤數據就變不了。

克爾維特C7,Z51版本原廠就帶了底盤調節功能,你可以隨心所欲地根據你的駕駛習慣,去調節你想要的底盤數據。沒記錯的話,普通版本黃貂魚,不帶Z51套件,是沒有這個功能的。

而現在這個東西壞了,底盤數據就一團糟了。

而且最糟糕的是,克爾維特C7底盤是純鋁結構的,包括元寶梁,所以這玩意壞了還沒法修,想好好跑賽道的話,就只能更換整個元寶梁。

說實話,我到現在都沒想通,原車主是怎麼把這玩意給弄壞的。我想唯一的可能就是因為左前方曾經出過事故,所以當時波及到了這裡吧,也有可能是曾經這車做底盤調節,此處螺絲沒擰緊,有礦量,天長日久之後,螺絲變形,產生摩擦,把這地方給生生磨沒了。

不過幸好這玩意兒不貴,一條元寶梁才557美刀,即便加上回國運費,稅費之類,也就不到900美刀,摺合人民幣也就5000多。

要知道這可是一台定位超跑的車型,它的配件,在美國是真滴便宜。

順便,這車的轉向拉杆其實也彎了,只是肉眼觀察不出來,但擰螺絲調底盤數據的時候,螺絲極為不好擰,估計也是因為事故的原因導致的。

這就是事故車造成的其他影響,我既然接手了這台車,我當然會盡我所能地把它狀態恢復到最佳。

說到這車的保養,那是真的便宜到沒朋友。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這台C7的機濾,居然跟陸尊時代GL8能通用,果然不愧是通用,通用都能通用。

一開始我不知道,我還從美國定了15個機濾,專門發國際快遞過來,今天問了國內專門做機濾的零件商,他拿我的車架號一查,說這玩意的機濾跟GL8一樣,35塊錢一個。

當時我都驚了,這以後保養也太方便了。雖然這車每次保養挺費機油的,大概10升左右一次,但這車不挑油,普通的全合成就完全足夠了,完全沒那麼嬌氣,根本不需要像對待法拉利,奔馳寶馬的V8一樣,那麼細心呵護,關懷備至,你只要給它吃飽就行了。

而且這車是手動變速箱,只要加MT油就行,根本不在乎品牌,只要不是假油,黏度符合要求就行,用油量也就四升左右,一升幾十塊錢,換個變速箱油,200多塊就足夠了。

後橋差速器油也很便宜,只要3升左右,也是便宜到沒朋友。

冷卻液那些更加是,隨便什麼品牌的冷卻液都無所謂,只要是真貨就行。根本不用所謂專車專用之類。

我給這車做個全車的徹底大保養,也就不到2000塊錢。要知道,這可是美國三大超跑之一,美國國寶級跑車啊。如果換做法拉利,保時捷,甚至哪怕奔馳寶馬,這價格都不可能啊。

原車主節氣門沒洗,特髒,我直接給它洗乾淨了。

這車洗了節氣門,完全不用做匹配,轉速根本不會飆高,放心大膽洗就行。完全不用擔心沒有專用電腦,還得去服務站折騰。(截止到發稿前,堂主去跑金港賽道去了,他剛才給李師傅打電話說這車還是出現了轉速不回落的問題,看來終究還是堂主錯付了,還是得匹配,尷尬,哈哈哈哈)

洗完之後心裡可爽了,那種強迫症得到滿足的快樂,沒經歷過的人不懂。

原車主改了個進氣,免換,只要拆洗就行,高流量風格,又省了空濾的錢,還免得會因為沒有配件而沒法換。

畢竟要等一個美國的空濾,一個月時間又沒了。

弄完這一切,雖然元寶梁還是沒換,但我把避震按照我自己喜歡的方式調好了,還把底盤數據恢復了一下。

再去到銳思,簡單熱身一下,隨隨便便就到57.3秒了,而且尾速做到了驚人的159km/h,我知道這個數據對於不跑銳思的人可能沒有啥概念。

這麼說吧,那天我簡單看了下上傳過車涯的數據,貌似只有保時捷最新款的992和寶馬M5(參數|圖片)在尾速上強過這台克爾維特C7,分別快了2km/h和1km/h,僅在毫釐之間。其他的哪怕成績在53秒左右的純賽車,或者GT3RS,尾速都沒這台C7高。

而當天,我刷了3節的情況下,成績最終定格在56.75秒。

這個成績已經相當驚人了,對於一台1562凈重的V8手動後驅美系車來說,只是用的Cup2輪胎,還是在零下3.8度的大冬天,在它並不擅長的小賽道,這個成績真的已經超級快了,至少已經突破我身邊好多朋友的想像了。

他們都沒想到,C7居然能這麼快。

而且大家看我最快圈車載的時候就能發現,其實在最長大直道的起點位置,我2檔進3檔還失誤了,在那兒耽誤了大量的時間,在最後一個彎升檔也早了。如果改進一下,圈速還能快,至少美系車高手來做的話,隨隨便便56秒頭是一點問題沒有。

而這車目前剎車還不夠競技,後輪的尺寸也還不夠寬,C7 Z51的原廠輪胎尺寸,前輪是245寬度的19寸輪胎,後輪是285寬度的20寸輪胎。而這車最佳的賽道尺寸,據說應該是前輪做到19寸搭配285寬度,後輪20寸搭配335寬度。

如果在這個基礎上再換一套更有抓地力的輪胎,這車圈速將讓人突破想像。55秒頭很輕鬆,甚至54秒多也不是沒有可能。

我給大家隨便看看車涯上銳思賽道的前十名上傳成績,除了賽化偷輕的賽車,電車,還有銳思無解的兩沖卡丁車之外。

剩下的能比目前C7快的選手,價格肯定都比C7貴多了。所以我想大家應該對這個圈速有了很清醒的認知了。反正在美國,跟C7價格差不多的,一定沒它快,而比它略快一點的車型,價格大多是它好幾倍。

這也是我調整完底盤數據之後,第一次征戰銳思,以後挑個天氣好的時候,我更熟悉這台車之後,圈速再快是必然的。

反正自從恢復底盤數據後,我對這車的質疑算是徹底打消了。我驗證一台車是否運動,從來不靠嘴皮,一定都是用最真實的數據,用真正的圈速來說明一切。

反正玩了這車一兩個月,我還遠遠沒有摸到這車的底。

它在賽道上,就像一頭蠻牛,想摁著它的頭,讓一台460匹的後驅V8手動車聽你的話,老實說,真不是那麼容易的。

它入彎真的很犀利,雖然速度過快的時候,會伴隨一點推頭,也不是太靈活,且出彎的油門控制必須非常精準,如果沒有耐心,想出彎一瞬間就油門到底,大機率就會出現死亡鐘擺,非常難以救車。

別問我怎麼知道的,因為我開這車衝進過銳思的草地里。

前任車主也曾把這車衝出去過,所以想征服這台車,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兒。

強如職業車手,也得對這車的動力產生敬畏之心。

想控制好它的難度,其實不在於別的,就在於右腳控制油門的精準度,既不能慢,又不能貪,還得循序漸進有耐心和節奏,開油晚了肯定不行,開油早了或者大了,要麼白白浪費寶貴的圈速,要麼直接死亡搖擺,屁股扭著就衝出賽道了。

那天我的一個常年駕駛M4的朋友,坐副駕下來後,對這車的點評只有簡短的四個字,太牲口了。

簡直言簡意賅,一語中的。

不過我個人當初最喜歡這車的點,還是在於手波,7MT的魅力,不是一個電子系統滿滿的8AT可以比得了的。

通用這台8AT一定非常牛逼,換擋的速度甚至快過保時捷的PDK,雖然手動模式下降檔有點拉垮,但不影響它作為通用旗下優秀變速箱的地位。

但手動V8在國內真的太少了,我完全沒法拒絕它的誘惑,如果將來非要有一台車的出現,迫使我必須放棄C7,那一定是道奇蝰蛇(參數|圖片),或者GT3手波,別的我真沒啥興趣了,我覺得玩車到了這個份上,也差不多到頭了。

不過這台7MT的掛檔手感,在賽道上其實一般,遠遠沒有BRZ的直接。賽道上挺容易掛錯的,需要適應。且它的6檔,7檔都是用來省油的,絕大多數國內賽道,這車用4檔就足夠了,5檔都很難用得上。

反正這車改變了我對美系車的成見,讓我知道了原來我們一直都很看不上的美系性能車,也有賽道成績飛快的車型,只是因為它在中國大陸沒有官方引入渠道,所以國內很少有人知道而已。

隨便舉幾個例子,R35 GTR(參數|圖片)上那個被國內媒體吹成神的變速箱後置設計,其實美國人早在1997年的C5上就已經用上了,比日產整整早了10年。

國內媒體一聊到911,就說歷史底蘊深厚,但911的生產元年是1963年,而克爾維特1953年就出C1了,比911整整早了10年。

不過這也不怪中國人,你沒引進來,大家都沒接觸過,怎麼可能會對你有好的認知呢?早年間美系車給大家留下的印象,確實就是又大又笨重又費油,小毛病還多,做工又糙,還廉價不上檔次。

這些印象,都需要通用和其他美系車品牌來改變,希望以後能看到更多優秀的美系車,能早點進入國內吧,我真的不想一聽到鍵盤俠鬥嘴聊車時,張嘴不是JDM就是德系鋼炮超跑,其實眼界放寬的話,美系性能車也有很優秀很硬核的角色。

不過,要改變國人對美系車的刻板印象,美系品牌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

好了,本期《堂主撩車》就到這裡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7_DLncBuNNrjOWzXul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