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車,究竟會讓車主虧損多少?

2020-07-25     二手車知識大講堂

前段時間一直沉迷上賽道,很多小夥伴在後台私信留言說我不務正業,讓我重新回歸傳統二手車車評行列。

有鑒於此,恰好最近我司來了一台有意思的車,這台車是一台2018年上牌的英菲尼迪Q50L(參數|圖片),5.9萬公里,0過戶。

車子其實並沒有多新鮮,英菲尼迪雖然不算第一陣營的熱門豪華品牌,但在國內也有不少知名度。

這台車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它是一台【冰雹車】。

  • 圖文部分

什麼叫冰雹車?

顧名思義就是車身表面被冰雹砸出了無數個坑的車,尤其以機蓋、車頂、後備箱蓋,前後擋風玻璃,往往被傷害得最為嚴重。

在來北方之前,我永遠都想不到,原來冰雹居然能有一顆核桃那麼大,甚至有些地方有一顆拳頭那麼大。且是成片成片地下,相當於有人在萬米高空撒了一堆高爾夫球甚至鉛球,這威力絕對不容小覷。

這些冰雹稀里嘩啦往下砸,砸在車身上,往往能將金屬件表面砸出無數個凹坑,就像腦袋上長了癩子瘡疤,其狀可怖,這個就叫冰雹車。

它對車身結構、行車安全往往並沒有什麼影響,因為傷的都是表面覆蓋件。

但因為它把原本光鮮亮麗的油漆破壞了,極大地影響到了車輛的品相跟成色,在二手車市場裡,這種車往往都要比正常車收購價低。

比如說我店裡這台英菲尼迪Q50L,就是我身邊一個朋友收購的。當初他跟我報這車車況時,其實我都建議他要不就別碰了,後期麻煩得很,因為大多數車主又不太懂這個,每接待一個客戶,就得來回跟客戶解釋,費心費力,最後還不一定能賣個好價錢。

但我朋友執意要收,我也沒辦法,那就收唄。

車子是2018款英菲尼迪Q60L進享版,新車指導價30.48萬,當年優惠4.58萬,開票價25.9萬元,購置稅大概2萬多塊錢,純車價+購置稅大概是28萬多點,第一手車主加上保險和其它雜七雜八費用,落地價格應該是在30齣頭左右。

車子開了兩年,跑了5.9萬公里,0過戶,車身局部有不少剮蹭,機蓋、後備箱蓋、車頂被冰雹砸出無數個坑,我朋友接盤價格是17.7萬,給我的結帳價是18.5萬。

其實這價格,如果按照新車主當年的落地價來算的話,2年時間虧了13萬多,已經算虧得相當高了,換做任何一個賣家,不見得有原車主的這份壯士斷腕的魄力。

如果你還覺得高了,那請你自己將來賣車的時候,按照這樣的折扣往外出售。請一定記得在大明湖畔,一直有一家二手車公司風裡雨里一直等你。如果有這樣的好事,我只想說四個字:請聯繫我。

但這車之所以能這麼便宜,其實歸根結底就是因為被冰雹砸過,很多買家沒有心氣想要。如果不夠便宜,沒法跟正常車況二手車進行競爭。

按照正常行情來說,18年的英菲尼迪Q50L,收購價在20萬不到一點,極品車況超出20萬也是很正常的事兒。車商收購之後,收拾整備往外出售的價格差不多在21~23左右。

所以我自己經歷過的有限的二手冰雹車收購案例,這台車大概比正常收購行情低了2萬左右。

我另外還經歷過的一個冰雹車,是一台14年上牌的雷克薩斯ES250,14萬公里,原漆,0過戶,這台車保值率驚人,正常收購行情是在18萬左右,零售價格20萬以上,但同樣也是被冰雹砸了。

當時是北京的一位微博網友找到了我們,我們當時拒收了。

但為了幫助車主,諮詢了很多亞市花鄉的二手車商,車商們也不是每個人都口徑一致,心氣高低不一,有的人給15萬,有的人給16萬,最後還是雷克薩斯官方4S店給出的收購價最高,給到了17萬,車主立刻出手了。

所以這台車的收購行情,是比正常收購價格低了1萬塊錢。

另外我還諮詢了很多很多別的冰雹車收購行情,發現其實冰雹車的收購,其實也分車型,年份,價格的。

比如說年齡很短的車,假如被冰雹砸過,影響相對會比較大。因為車齡短的二手車,普遍成色都比較好,精品車比例大,價格跟新車相差不會太大,如果冰雹車沒有拉出來價格優勢,很少有人會選擇它。

比如這台2年車齡的英菲尼迪Q50L,它被冰雹砸過,比正常行情就低了2萬塊錢。

但如果是五六年以上的車型,影響就相對小很多了,因為從大數據來說,五六年以上的車,即便沒被冰雹砸過,大多數車子也有很多鈑金噴漆,刮刮蹭蹭了,這些因為剮蹭而噴漆鈑金的車型,其實跟因為冰雹而鈑金噴漆,從原理上來說,並沒有什麼差別。

而且五六年以上的車型,二手車因為折價已經過半,價格比較實惠,二手車買家普遍對車況寬容度高多了,並不會因為有鈑金噴漆就一定不要。所以冰雹車的因素,對價格的影響就小很多了。

比如這台14年上牌的雷克薩斯ES250,它比正常收購價,也就低了1萬塊錢。

如果年份再長一點的車型,假設被冰雹砸過,對價格的影響就微乎其微了,因為這些車本身已經掉到了一個非常低廉的價格區間,買家對車況的寬容度更高,基本車子能走就行,沒有特別大的致命骨架傷,很多人都會買,冰雹不冰雹的,影響已經沒有那麼大了。

那也許有人就會問了,這種冰雹砸出來的凹坑,有沒有什麼特別好的解決辦法?除了刮膩子補漆之外。

事實上是有的,雖然我自己沒有親自補過,但聽二手車行業里的前輩聊過,有一種修復手法叫無痕修復。

具體原理我猜是用一些特定的工具,把砸進去的凹坑強行吸出來。只要不是在犄角旮旯里的凹坑,因為工具扎不進去,其它的凹坑都能完美復原,完全看不出來,重點是不用刮膩子補漆,任誰也看不出來。價格據說是80塊錢一個坑。

但冰雹車砸出來的坑,往往一個金屬覆蓋件上就好幾十個坑了,其實這樣修復起來,價格也挺高昂的。

修復吧,價格挺貴的。不修復吧,折舊也挺肉疼的。

那麼假設你是一個冰雹車車主,你想出售你的愛車時,能怎麼最大程度減少損失呢?

我認為有幾點方法可供借鑑。

第一,其實你可以根據車身上凹坑數量,詳細制定整修方案。我的個人意見是,對於車頂,千萬不要鈑金噴漆,否則會非常影響二手車售賣價格,因為車頂假設是局部補漆還好,但如果是刮膩子補漆,在漆膜儀中數據顯示會非常厚。買家絕對會深度懷疑這車是否翻過。

所以對於車頂,即便再貴,也一定儘可能用無痕修復的辦法。假設有幾十個坑,價格大概也就幾千塊可以搞定。

對於機蓋和後備箱蓋的坑,得看你是什麼車型,什麼年份了,假設是比較新,比較貴的車型,如果原版原漆能讓你賣出來的價格更高,比修復的成本高,那麼我認為做無痕修復就是有必要的。

反過來說,如果車子本身就沒幾個錢兒,機蓋跟後備箱蓋,就沒必要做高昂的無痕修復了,直接刮膩子補漆就行。車身表面覆蓋件局部鈑金補漆,並不會太影響價格。畢竟哪台車還沒點刮刮蹭蹭?

但這類車想賣上高價,必須不能跟買家說明實情,必須得編造一段優雅的故事,合理而形象地解釋為啥機蓋、後備箱蓋會大面積刮膩子?要求賣家必須氣定神閒、臉不紅心不跳地自圓其說,反正得是個資深狼人殺玩家。

那假設你是一個二手車買家,如果遇到此類【冰雹車】,你該怎樣把利益最大化,盡最大可能爭取能買到這台車,同時價格也合適呢?

我認為必須得把維修的費用給刨除出來,還得有一定優惠,才能彌補心理不平衡。不過買賣這東西,純看你情我願,如果你殺價太狠了,賣家鐵定就不會賣了,而且冰雹車賣家本身心氣就不會太高,開價本身就挺低,而且市面上大把車商其實並不是很在乎這種車況,能出的收購價本身就不會太低。所以這個殺價的尺度,你得自己把握好。

總而言之呢,不管是賣車還是買車,將心比心,多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立場上想想問題,更有助於雙方快速將生意談妥。太過於斤斤計較,或者上來就想撿個大漏,其實反而會引起對方極大的反感,可能談都不願意跟你談,對方直接就走了。即便你後期再能加價,可能對方都不會想搭理你了。

以上這些,就是我個人對於【冰雹車】這種二手車中的特殊瑕疵車的一點小建議,它不影響行車安全,只是嚴重影響車輛成色品相。買肯定是能買的,但具體怎麼拿捏其中的度和價格,你得自己把握尺寸。

既然說到了英菲尼迪Q50L,那我們就再簡單分析分析這款車的二手車優缺點。

英菲尼迪Q50L優缺點簡單匯總

缺點:

1,動力數據一般,同級別沒優勢。

發動機用的是奔馳的274,前期款用的274,後期款用的274A,2.0T渦輪增壓4缸機,最大馬力211匹,峰值扭矩350牛米。

對比很多競爭對手,數據都占不到優勢。比如凱迪拉克ATSL跟阿爾法羅密歐朱麗葉(參數|圖片),都有280匹版本,328Li(參數|圖片)是245匹。

並不是說數據為王,峰值馬力大就一定厲害。但英菲的動力輸出,真的只是夠用,橫向對比競爭對手,確實占不到便宜。

沒有自己的發動機技術,用別人的渦輪增壓技術,就是會受氣,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

2,7AT日常駕駛尚可,激烈駕駛反應慢。

且上述車型變速箱都是8AT,唯獨英菲尼迪還在用7AT。

並不是說7AT就一定比8AT差,還是得看調教。但首先給人留下第一印象就覺得低人一等,其次奔馳給你的肯定都是老舊的技術,給自己的才是最新的高科技,第三這奔馳的7AT本身調教也並沒有啥出彩的地方,肯定比不過采埃孚的8AT,跟通用的8AT可能旗鼓相當,難兄難弟。

日常駕駛倒還好,並沒有太值得挑剔的地方。但如果激烈駕駛起來,英菲的7AT跟凱迪拉克自家的8AT反應總是慢半拍,不能很好地揣測駕駛員意圖,升降檔邏輯並不是太好,往往出彎的時候沒力,降檔又降不下去,只能幹著急。

3,網友反應274發動機有歷史遺留問題,比如凸輪軸,鏈條問題。

不吹不黑地說,這些問題,我倒是真沒碰到過。我一年賣出去的英菲尼迪也不算少了,但真的很少有客戶因為質量問題回來找我麻煩。老一代的G系列,反應最多的無非是大燈燈泡憋了、雨刮故障、噴水壺蓋又丟了,雷達報警,胎壓監測故障燈亮了,完全沒有任何大的缺陷。

也有網友反應,早起款的Q50L用的是274的機器,毛病相對多,後期款的改用了274A,毛病就基本給解決掉了。但這說法究竟是真是假,還有待考證。

新一代的英菲尼迪Q50L,雖然用的是奔馳的發動機,但耐用性真的還不錯,至少我經手過的車型是這樣,所以這條我沒法用經驗來佐證。

我個人認為,英菲尼迪雖然在這代Q50L上用奔馳發動機挺丟份兒的,但耐用性口碑還是不錯的,除非將來我碰到特別多Q50L集體性故障,否則這個結論在我腦中根深蒂固,完全顛覆不了。我無法想像英菲尼迪還會有不耐用的一天。

4,車內儲物空間少。

中控除了倆尺寸可憐的杯架,真的啥也沒有了。無力吐槽。

5,底盤質感下降,不如上一代G25系列。號稱運動,其實並不運動,只是個家用買菜車。

這一點真的不是我在吹古諷今,我開過各個年份,各個配置版本的Q50L,嚴格意義上來說,最早那批英菲尼迪Q50L,低配版本的質感確實很一般,避震很單薄,且多餘的跳動和回彈過多,阻尼韌性也很一般,給人以一種並不高級的感覺。

而Q50L的上代車型G25,這方面表現就好多了,懸架非常厚重敦實,很有韌性,減震回彈很有高級感。

英菲號稱運動,但其實並不運動,過重的車身將近1.7噸左右,懸架支撐也不夠,過彎側傾很大,姿態一般,剎車衰減過快,根本拉不住這麼沉重的車身,反正想要有點運動感,你得在改裝上下很多功夫。

不像朱麗葉280匹版本,或者328i,只要你把輪胎換了,車子立刻脫胎換骨,不需要怎麼改裝,在賽道里也能玩得很盡興了。

6,品牌冷門,保值率低,存在感低,認可度低。

這一點是老生常談了,英菲尼迪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不算冷門品牌,只不過它進不了一線品牌,它跟凱迪拉克的品牌地位和格調很像,二線品牌,但銷量其實還算可以,至少比起謳歌,沃爾沃,林肯這些品牌略微強點。

早年間的英菲尼迪其實還是很有腔調的,上一代的產品FX35(參數|圖片),FX37,G37(參數|圖片),M35,M37,Q70L等等都是有口皆碑的產品,造型設計汪洋恣肆,天馬行空,深受精英個性人士喜愛,VQ系列發動機也常年占據沃德十佳排行榜。

且大家一提起英菲尼迪,好歹心目中能立刻想起來【大排量,多缸發動機,自然吸氣V6巔峰】這些印象,你想在40萬左右買一台大排量發動機的豪華車,英菲尼迪G37肯定是不二之選。

G25則是這個級別為數不多的標配6缸發動機的車型,也是當時為數不多的極為均衡的日系豪華車的代表。IS300肯定很香,但車身尺寸不夠大氣,後排空間也沒有G25好,E90、W204同樣困擾於尺寸問題,被奧迪B8吊著打,但英菲尼迪G25在這個級別里,尺寸可並不吃虧,雖然它後排空間並不如A4L。但比其它車都強很多。

而Q50L呢,誠然,它的尺寸相比G25進步明顯,後排空間更大,外觀設計更精緻,更洋氣,更現代化,動力數據也更好看,配置相對更豐富,新車價格也下來了一大截。

但此一時彼一時,它的這些進步,相對G25來說的確很明顯。但它橫向對比同級別車型,它的這些進步,完全占不到任何便宜。因為它進步的地方,別人也進步了,它有的東西,別人都有,且有些方面比它還更出彩。

所以這導致英菲尼迪Q50L身上標籤屬性偏低,沒有啥存在感。

比如你說起運動,第一印象肯定會想到寶馬3系,雖然最新一代G系列很多人吐槽已經不夠運動。

但你說起運動,大家還是會最先想起它。

比如你一說起科技感,蹦直線大軍,你是不是會第一印象想起奧迪,人家還有個看家本事,quattro四驅,各種小鋼炮車型締造者,旗下產品序列極其豐富,家用就是家用,性能版就是性能版,區分得明明白白,各類消費者各取所需,選擇性大。

Q50L在這方面差太多意思了,往上走也就一個Q50s,但Q50s也不過就是一個掛著大排量發動機的家用車,其實跟性能並不掛鉤。除了忠實的自然吸氣大排量擁躉,一般人對此並不感冒。

比如一說起豪華,你肯定想到奔馳,雖然按我個人的喜好來說,我覺得奔馳C真是方方面面都做得不如寶馬3洗,但架不住老百姓就是認這個牌子,你開一台奔馳C去二手車市場,販子們給價就是高啊。人家品牌的力量就是牛逼,你說氣人不氣人?

後起之秀要追趕先驅者,必然要付出比先驅者更多的努力,才有這個可能。這點道理,英菲尼迪到現在還沒參透啊。

7,維修,配件價格比較貴。

不過唯一的好消息是,英菲尼迪品控真的不錯,很少出現這樣那樣的小問題。

但恕我直言,耐用在緊湊型級別的車裡,可以算很大的賣點,因為買A級車的人更在乎這個,但在豪華車領域裡,這個耐用性其實並不是所有人考量的標準。

更何況現如今的BBA,耐用性早就不是當年漏油,燒機油一塌糊塗的時候了。

優點我就簡單總結了,供各位參考吧,有不足之處,各位可以評論區留言補充。

1,新車價格便宜,因為保值率低,所以二手車價格也便宜。

2,造型漂亮,外觀設計很年輕,顏值驚艷。

3,方向盤手感不錯,回饋,路感都相當不錯。(高配車型線控方向盤手感除外)

4,配置高。

5,後排空間,設計進步明顯,座椅舒適度不錯。

6,小毛病少,省心。

7,沒有BBA保有量大,看起來不那麼隨大流,個性,有一定回頭率。

8,跟上一代車型一樣,車身重,激烈駕駛剎車軟,避震支撐不夠,側傾大,號稱運動風格,實際上並不運動,純家用風格。

總結:它並不是一台有著嚴重缺陷或者致命缺點的車,相反,它該有的基本都有,顏值驚艷,動力夠用,小毛病少,省心,後排空間不錯,但它的這些優點,在同級別車型中,對比不夠鮮明,優勢不夠突出,加上品牌並不熱門,認可度低,二手車保值率也低,所以存在感低。

希望英菲尼迪再接再厲,能做出更優秀的產品,將來能靠產品吸引客戶,而非一味降價,降價過狠往往更傷害品牌忠誠度跟老客戶口碑。

來自一位擁有過無數台英菲尼迪車型的老車主的痛心疾首,恨鐵不成鋼的建議。

那麼ok,本期的節目就到這裡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拜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n_JhXMBd4Bm1__Yyvz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