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虓
對於曹操,我們將其定位為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其實,作為一代頂流的統治者,他對於諸多領域都給予了出色的管理與變革,就比如「酒事」。
酒作為「飲食之大者」,關乎祭祀、禮法、民生、軍事諸多領域,自然受到曹操的高度重視,進而形成了豐富而深刻的「曹操酒文化」,他以高屋建瓴的眼光,讓酒發揮著對國民、對政治的積極作用,對後世酒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牽動了代代酒人,成為中國釀酒業屈指可數的「中國酒神」。
位於古井「酒神廣場」上的曹操像,高19.6米,銘刻公元196年曹操進貢「九醞酒法」的歷史。
時至今日,在曹操的家鄉亳州,「老八大名酒」古井貢酒廠區還特別設立了「古井酒神廣場」,赫然矗立著世界上最大的曹操貢酒雕像,訴說著千年不斷的酒神精神。
那麼,中國歷史上酒文化名人萬萬千,為什麼曹操是中國酒神?他對中國酒的發展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01
酒詩豐茂,開創中國詩酒文脈
曹操在文學上的造詣,毋庸贅述,他是漢末「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和開創者,而建安文學則是中國文學史上最輝煌的里程碑之一。
根據統計,曹操留存至今的詩歌有二十多首,如《氣出唱》《精列》《度關山》《薤露》《蒿里行》《對酒》《陌上桑》《短歌行》《苦寒行》《秋胡行》《卻東西門行》《步出夏門行》等等。
其中多數詩歌都膾炙人口,像《觀滄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神龜壽》中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還有《短歌行》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等等。
在這些詩歌中,酒都是很重要的主題,其中提到的「酒」、「玉漿」、「行觴」「醴泉」、「秬鬯」、「酣飲」等酒類相關意象的,就有十首,涵蓋了百姓飲酒、名人飲酒諸多視角,甚至還有神仙飲酒,如「驂駕六龍飲玉漿。河水盡,不東流。解愁腹,飲玉漿」。
曹操像與曹操書法「滾雪」二字。(攝/李虓)
從魏晉往前推算,曹操應該是第一位集中大量撰寫酒類詩歌,而且具有極高權力和廣泛影響力的文人。所以,說其開創中國詩酒文化,並不為過。此外,曹操的酒詩對後世的詩酒文化,還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曹操對於酒與文學的偏愛,影響了子嗣曹丕和曹植。二人也均是愛酒之人,又都以文章見長。由於時代背景不同,三曹的酒詩風格各有特點。曹操的酒詩,多見宏圖大志,「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丕則更多表達國家治理,「朝日樂相樂,酣飲不知醉。悲弦激新聲,長笛吐清氣」。曹植更加飄逸達觀,如「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盛時不可再,百年忽我遒」。
曹植像與生平年表。(攝/李虓)
從曹操到曹植的酒詩轉換,自然過渡到了晉代「竹林七賢」的風貌,就形成了阮籍、嵇康等醉飲達觀、寄情詩間的情態。而此後,唐李太白之浪漫、宋蘇東坡之豪放等也都反映了魏晉風骨和建安精神。
02
上奏酒法,成就中國貢酒源流
曹操貢獻九醞酒法的史事,家喻戶曉。漢獻帝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將家鄉沛國譙縣(亳州)的酒方獻給了漢獻帝,並特撰《奏上九醞酒法》,全面介紹了九醞酒的釀造方法,即「用面三十斤,流水五石,臘月二日漬麴,正月凍解,用好稻米,漉去麴滓,便釀法飲……若以九醞苦難飲,增為十釀,差甘易飲,不病。今謹上獻。」
《上九醞酒法奏》竹簡。(攝/李虓)
曹操能將此釀酒法進獻給漢獻帝,並將九醞春酒作為貢品,說明此酒必然在當時具有極高的品質,而此釀造方法也代表了當時較為先進的釀酒技術。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將此方法納入其中,並單獨設篇《上九醞法奏》,但將「用面三十斤」改為「用曲三十斤」,在賈思勰看來,此處的「面」即是「曲」的通義,而這也透露了九醞酒法的具體用曲量,只有原料的3%,足見此曲之高效。
曹操還特別指出九醞春酒若覺得酒味苦,不好喝,可加米再釀一次,使酒味變甜,如此體現出曹操不因循守舊的創新精神,同時也反映出,此法已經採用了動態控制發酵、累計發酵的技術。而這種發酵控制操作,在現代仍舊是發酵生產的主要路徑,比如,古井貢酒所遵守的傳統「老五甑」工藝,就是這種控制技術的變化應用,由於酒醅得到充分發酵,香味積累更足,也被稱之為「精釀法」。
正由於「九醞酒法」的歷史底蘊以及對中國釀酒技術發展的重要貢獻,其於2018年榮獲金氏世界紀錄官方認證,成為現存「最古老的蒸餾釀造方法」。
古井貢酒傳統工藝。
精妙、先進的釀造技術,自然釀造出卓爾不群的美酒,這也是九醞春酒能成為貢酒的原因。而此進貢的先例並非曇花一現,而是流行了很多代。
北魏太和十六年(492年),大將夏侯道將九醞春酒進獻給了孝文帝;唐長安三年(703年),宰相朱敬將其進獻給了武則天;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大臣魯宗道又將美酒進獻給了宋真宗;此後明萬曆年間,閣老沈鯉效仿曹操,也將家鄉酒進獻朝廷;晚清時期,亳州人薑桂題則獻酒給了慈禧太后,最終傳承為現在的古井貢酒,締造了年年進貢、代代受寵的「中華第一貢」,也成就了「中國貢酒源流」。
03
重視宴飲,發軔中國酒桌文化
中國人喝酒,歷來注重喝酒的場合和禮度,不僅僅為了口舌,關鍵在於社會功能的實現,或拉近情感,或地位彰顯,或直抒胸臆,「醉翁之意不在酒」,形成了別具一格的中國酒桌文化。
那麼,這種酒桌文化從何時算是起點呢?曹操這裡可作為發軔之一。
比如,《三國演義》中,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耳熟能詳,曹操通過杯酒的威力,以試探劉備稱霸天下的野心。此外,還有曹操的《短歌行》,借宴請嘉賓的殷勤,抒發了曹操延攬賢才、建樹功業的迫切心情。
再如,曹操向漢獻帝進呈《奏上九醞酒法》後,還在酒宴席間唱了「仲尼之世,王國為君。隨制飲酒,揚波使臣」的詩歌。「隨制飲酒」一出,曹操藉此表達了此時尊奉漢室皇權、表白無僭越之心的實情。而隨制飲酒,即按禮制來用酒食招待他人,也反映出曹操對於宴飲禮法的重視。
宴飲活動。(攝/李虓)
曹操借宴飲而開宗明義的做法,也受到後代的效仿,曹丕常常聚會鄴下文人集團,宴飲文學由此在聚會中興起。曹植就在《公宴詩》中稱讚曹丕「公子敬愛客,終宴不知疲」,從這裡來看,三曹絕對是推廣酒文化、倡導酒消費的「意見領袖」。
與此同時,曹操對於宴飲的重視,也極大豐富酒桌趣味,將美食美酒與歌舞繁華關聯在了一起,並穿插饒有興味的遊戲,以助酒興,如酒令投壺、蹴鞠比賽、鬥雞戲耍等。因此,可以說,曹操的酒桌文化,早就走在了歷史前列。
如曹操《氣出唱》中勾勒出了人仙共飲饌、同享樂舞澧酒的圖景,「仙人慾來,出隨風列之雨。吹我洞簫,鼓瑟琴,何誾誾!酒與歌戲,今日相樂誠為樂。與神共飲,客滿行觴」。曹丕的《校獵賦》也提到「授受甘炰,飛酌清酤。割鮮野烹,舉爵鳴鼓」,都表達了當時酒桌文化的豐盛。
古代宴飲場景。(攝/李虓)
因此,綜上所述,曹操對於酒的促進,涉及到了酒的品質與工藝、酒的文化和意境、酒的場景和禮法,並都具有開創性的貢獻,曹操不愧為中國酒神。
作者簡介:
李虓,食品發酵專業碩士,酒類食品評論作家、策劃人,《酒食評論》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