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虓
最近,收到一些朋友的詢問,有哪些性價比高點的酒,值得囤一些長期喝。還收到了幾個酒廠朋友送來的口糧酒新品樣品,讓幫忙品鑑。這兩方面聯繫到一起,我想到到一個問題,即有些人可能對口糧酒、光瓶酒、低價酒,這些十分接近的概念還不甚清楚,那麼,應該怎麼區分?應該怎麼定義口糧酒呢?本文就此簡要,做個思考回顧。
01
口糧酒,不等於光瓶酒、低價酒
近年來,中埠糧白酒的規範化是個大趨勢,尤其在新國標出台以後,甚至於比高端酒的層出不窮,更令白酒消費者矚目。
除了必要性的高端場合,需要用到高價位白酒之外,純糧釀造的高性價比口糧酒,愈發成為更多人的選擇,而且隨著人們水平提高,這類白酒已經不僅僅局限於百元以下的價位,而且還提高到100以上、200-300元甚至更高的價位段。比如,四川佳樂酒業的朋友郵寄過來的新品,佳記青白酒,單瓶價格就定位在100到200元區間。
喜歡喝,經常喝,喝得起,稱之為口糧酒。(拍攝/李虓)
對於這類產品,人們普遍能夠聽到三種詞彙,光瓶酒、低價酒和口糧酒。其實,這三個概念之間有交集也有本質的不同,各有側重。
首先,低價酒,價格大於品質。這類酒的品質口感和酒體風味都比較一般,主要的優勢在於價格低廉,因為便宜,所以大多數採用光瓶酒的包裝形式。
再者,口糧酒,品質大於價格。這類酒對於品質的要求很高,主要的優勢在於超高的性價比,因為把大多數成本用於酒體,所以多數採用簡包裝,比如光瓶酒或者簡單的盒裝。
兩者在消費者行為上也有不同,口糧酒必須有三點標準,消費者喜歡喝,經常喝,而且還要喝得起的酒,稱之為口糧酒。因為長期喝、喜歡喝,所以品質要大於價格,又因為喝得起,所以價格又不能太高。這就和平時用到的米麵油一樣,太貴的產品,一般人消費個一兩次還可以,長期就消費不起,但又不能選擇太便宜的,因為要長期食用。所以口糧酒就等同於飲酒生活中的「口糧」。
02
口糧酒,是飲酒生活的解決方案
從上面的定義可以看出,口糧酒其實是離國民生活最近的一種酒,這就決定了:口糧酒,其實是人們飲酒生活的解決方案。不能說最優解,可以說是最適解。
第一,要適合人們的口感,也就是常說的順口。可能大多數消費者,對香型品類概念的認知不深刻,但順口舒適這是最為關注的品質感受。比如,佳樂酒業酒廠工作人員告訴筆者,佳記·青白酒在進行酒體設計的時候,除了邀請多位國家級評委專業審核之外,還邀請了很多資深的白酒消費體驗官,讓消費者自己品鑑和選擇,為的就是從酒體的香氣、入口及飲後感受等多個層面,將舒適程度最大化。同時,佳樂酒業還獲得了「不幹喉不上頭」的認證及連續兩屆的青酌獎。
口糧酒品質的第一要義,在於順口舒適,飲後愉悅。(拍攝/李虓)
第二,要適合使用的場景。口糧酒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場景十分廣泛,不僅可以自飲自酌和朋友聚會,甚至上一些檔次的酒局都可以使用,這就要求產品儘可能多的實現場景覆蓋,省去消費者多場景購買多種酒的麻煩。仍以佳記·青白酒為例,從外觀設計上看,整體瓶身典雅大氣,其實具有中高端酒的審美價值,再配合上優越的適口性,基本的送禮、宴請需求,都能滿足。
佳樂酒業 佳記青白酒,具有較為廣泛的場景契合度。(拍攝/李虓)
因此,「口糧酒」這個詞彙,要比低價酒、光瓶酒的含義更加豐富,這反映出中國白酒回歸飲酒本身的價值所在,回歸到日常之酒、國民之酒,更有利於酒品消費的理性對待。口糧酒是常態化的風口,因為性價比是世界上任何產品的永恆主題,而這也讓中國白酒更加向「生活必需品」靠近。
作者簡介:
李虓,食品發酵專業碩士、工程師,酒類食品行業評論作家、策劃人,《酒食評論》自媒體矩陣、李虓策劃諮詢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