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貢酒·2023中國詩詞大會 特評一】
作者:李虓
詩詞與美酒的反應,效果百般奇妙,「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對影成三人」的李白,「把酒黃昏後」的李清照,「醉里挑燈看劍」的辛棄疾,無一不是「詩」與「酒」的結合體,成為種種文化的圖騰,點亮中國文化的歷史星空。
大年初四熱播的「2023中國詩詞大會」,也反映出這一點,《歡喜》《味道》《燃》開篇三大主題中,不止一次提到詩與酒的交融,從「應呼釣詩鉤,亦號掃愁帚」的詩賦酒名,到「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的酒達心境,酒與詩本自一體,用現場嘉賓的話來講,「酒是糧食寫的詩,詩是美酒譜的曲」。
而本次「中國詩詞大會」的獨家冠名,也再次選擇了同樣發軔於詩詞、成就於詩詞的古井貢酒,古井酒香與古詩意境的隔空交融,將中國詩酒文化推波助瀾。本次節目一經開播,就獲得強烈反響,位列全國綜藝、專題類節目收視首位,可見,國人對於詩酒文化的熱忱。
那麼,詩詞如何表達了美酒之美?美酒如何促進了詩詞之意?特撰此文,以饗讀者。
01
美酒之美,美在詩詞
美,是詩酒結合釋放的光芒,蘇東坡說「詩酒趁年華」,他把酒與詩、與年華這般唯美的事物聯繫在一起,抑或說,酒與詩所產生的美妙,才足以與年華相媲美。那麼,美酒如何美?古人如何借詩詞之美表達美酒之美?諸君且看:
詩詞表達了酒色之美。周端臣有詩:「杯中似蟻浮來綠,瓮里如鵝脫下黃」,蘇軾雲「應傾半熟鵝黃酒,照見新晴水碧天」,李清照說「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沉醉意先融」,美酒的顏色五光十色,藉助詩詞表達,酒色之美,不止於色。
·2023中國詩詞大會現場的年份原漿古20
詩詞表達了酒味之美。如陸遊詩說:「長安官酒甜如蜜,風月雖佳懶舉觴。」陳藻描述:「莫嫌傾出清和濁,勝是嘗來辣且濃。」美酒的風味變化多端,藉助詩詞的表達,酒味之美,回味悠長。
詩詞表達了酒藝之美。王績吟詠:「六月調神曲,正朝汲美泉」,陸龜蒙詩:「溢出每淋漓,沉來還潮灌。」皮日休詩:「輕可網金酷,疏能容玉蟻。」美酒釀造過程精妙奇巧,藉助詩詞的表達,酒藝之美,惟妙惟肖。
詩詞表達了酒意之美。杜甫寫下「少狂欺酒氣吐虹,一笑未了千觴空」,蘇軾曾說「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但美酒在陶淵明卻另有其意,「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酒意之美,意有萬千,無論壯志豪情還是田園美好,藉助詩詞的表達,酒意之美,都淋漓盡致。
02
詩酒源流,源在魏晉
詩酒文化源遠流長,先秦為萌芽,魏晉為源起。
早在《詩經》《楚辭》中就有「飲酒」的豐富詩句,如《詩經·國風》「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詩經·大雅》「既醉以酒,既飽以德,君子萬年,介爾景福」。《楚辭·九歌》「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楚辭·招魂》「挫糟凍飲,酎清涼些。華酌既陳,有瓊漿些」。
先秦詩辭里的 「酒」多用來表達禮儀場合,但在魏晉以來的詩歌里,「酒」開始變成文人們感嘆現實、寄託情懷的生活元素,成為其展現個人情懷的意象,奠定了後世後代詩酒文化的主基調,即「以酒言情,以詩達志」,真正成為詩酒文化的源頭。
·曹操運兵道文化展廳中的場景復原
這一過度的代表性人物,便是建安文學「三曹」父子。曹操詩酒之文,多見開疆拓土的宏圖大志,「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而曹丕則更多表達國家治理,「朝日樂相樂,酣飲不知醉。悲弦激新聲,長笛吐清氣」。而曹植而言,雖然其所做《酒賦》廣傳尤甚,但飲酒行為卻大相逕庭,更加飄逸達觀,如《箜篌引》「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盛時不可再,百年忽我遒」。
從曹操到曹植的酒詩轉換,以及曹魏時期從上到下的酒風和詩潮,深刻影響了了晉代「竹林七賢」風貌,促成了阮籍、嵇康等醉飲達觀、寄情詩間的情態,頗承曹植風範;而古人效古,正因魏晉詩酒遺存的鋪墊,唐李太白之浪漫、宋蘇東坡之豪放等,諸多詩酒名家的文思湧現,均折射出魏晉所來的建安精神。因此,魏晉,開立了中國詩酒文化。
而這也是以曹操《九醞酒法》為史源的古井貢酒,特別鍾情於詩酒文化的原因。除了冠名中國詩詞大會之外,在古井貢酒酒神廣場,還能看到一條蔚為壯觀的詩酒大道,全長有200米,所鐫刻的詩文以年代順序為主線,自東向西延展,展示了西周到當代的90餘首詩文,成為中國詩酒文化的重要表征,彰顯著古井酒史對詩酒文化的貢獻所在。
·酒神廣場上的曹操塑像
美酒之美,美在詩詞,詩酒源流,源在古井。如古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梁金輝先生言:「酒,源五穀,蘊文明精華。詩,發風雅,奏文學韻律。古今中外,十詩九言酒,無酒不成詩。展千年詩卷,酒香撲鼻。」
作者簡介:
李虓,食品發酵專業碩士、工程師,酒類食品行業評論作家、策劃人,《酒食評論》自媒體矩陣、李虓策劃諮詢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