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rticle / 劉星 Liu Xing
圖 Pictures / 諾曼·福斯特建築事務所 Foster + Partners
五月,巴黎的蓬皮杜藝術中心會舉辦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作品回顧展,呈現這位享有世界聲譽的英國建築大師,在過去60年職業生涯里遍布全球的重要成就和其建築理念的發展脈絡。
諾曼·福斯特1935年出生於英國曼徹斯特,1961年自曼徹斯特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畢業,後赴耶魯大學攻讀建築學碩士。諾曼·福斯特對建築的熱愛,從16歲在一棟古老建築里打工的時候已然開啟,在這位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會員看來,每一棟建築都有自我的表達,而他也通過建築表達自己。他曾說:「身為建築師要善於傾聽。最好的建築可能會受質疑、受攻擊,也可能受人尊敬,但一定是包含了某種展望。」
香港滙豐銀行總部
作為「高技派」(High-tech architecture)建築的代表人物之一,諾曼·福斯特在建築實踐中積極採用新材料和新結構,使結構與技術、實用與審美得到統一。「高技派」興起於1970年代,有趣的是,該流派代表建築師的回顧展選址在「高技派」代表作之一蓬皮杜中心進行,與歷史進行了一次有趣的隔空對話。
1959年,諾曼·福斯特因一幅風車的測量圖贏得了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100英鎊和一枚銀牌,他立刻奔赴斯堪的納維亞去看新建築,「從那以後,我就沒有中斷過旅行。」1967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建築師事務所,其工程遍布全球,獲得190餘項評獎,贏得50個國內及國際設計競賽。
諾曼·福斯特通過挖掘新材料與科技在建築領域中的潛力,綜合實現具體功能和解決技術問題,他認為人類與自然共同存在,並不是互相牴觸,他崇尚科技感,提倡適應人類生活形態需要的建築方式,使其作品更具可持續的生命力。
占地超過兩千平方米的諾曼·福斯特的回顧展,共分為7個主題來探索建築師職業生涯不同時期的作品,分別是:自然與都市、表皮與結構、垂直城市、歷史與傳統、規劃與場所營造、網絡與移動性、未來。
北京首都T3航站樓
香港滙豐銀行總部的建造,讓諾曼·福斯特聲名鵲起,同時也成為「高技派」摩天樓的代表作,在此之前,諾曼·福斯特接手的是一些小型住宅的設計項目。業主首先提出的要求是建一座「世界上最好的銀行」,這座44層建築的大部分結構是預製好之後空運到地組裝而成的,福斯特採取了大膽的外露結構,將作為主要支撐結構的8組粗壯結構柱,配合主桁架被袒露在建築外部,視覺上冷峻又摩登。
福斯特熱愛飛機與飛行,經常研究怎樣將新近的輕量級的技術和材料融入笨重的建築中。這位擁有商用飛行員執照,駕駛過滑翔機到直升機等各種飛機的建築師設計過很多機場,首個機場作品是1991年的英國斯坦迪德機場。福斯特將屋頂變成了巨型的傘狀,使來往的人從傳統候機室的沉悶壓抑中解放出來,沐浴在自然光下,如他所說:「我認為建築應該給人一種強烈的感覺,一種戲劇性的效果,給人帶來寧靜。機場是一個旅行的場所,它必須有助於將航空旅行從煩惱的過程變成一種輕鬆愉快的體驗。如果你到斯坦迪德機場,你肯定會享受到自然光的趣味,會看到清晰的屋頂結構形式,你就像回到了過去的那種擋雨採光的老式機場。」在隨後的北京首都國際機場T3航站樓,建築師又更進了一步,讓機場屋頂的形狀遠看像一條伏臥的龍,「當人們沿著北京新國際機場走的時候,牆壁和天花板的顏色會從紅色演變到黃色,這是中國的傳統色系漸變。」
北京首都T3航站樓
福斯特在注重場所帶來的體驗同時,尊重歷史文脈的傳承,歷史對他而言是必須面對的挑戰。以法國南方城市尼姆的加里藝術中心為例,這裡毗鄰建於公元一世紀的古羅馬方殿,福斯特在原有建築基礎之上規劃了一個三元矩陣,將當代藝術館、圖書館和多媒體音像資料館融合,將歷史引入城市流動的空間。在慶祝加里藝術中心建成20周年之際,福斯特甚至作為藝術策劃,從私人收藏里挑選繪畫、裝置藝術品和卡爾藝術中心提供的展品一起,做了主題為「動態」的展覽—因為建築師認為「動態」是當代藝術的總結,展品的趣味和建築師對於曲線和抽象的理解高度一致,包括考爾德的懸掛裝置和賈科梅蒂的《站立的女人》……
福斯特也是當代藝術的愛好者和當代藝術品收藏家,他自己從未停止過畫畫,車裡總有一支削好的鉛筆,新的便簽本,他的建築草稿線條簡練,1-2. 北京首都T3航站樓3. 英國斯坦迪德機場4. 尼姆的加里藝術中心5. 蘋果公園6. 千禧橋手繪圖45 6但有力,表現力極強。在蓬皮杜的回顧展中,同期展出法國畫家費爾南德·萊熱(Fernand Léger)、法國雕塑家康斯坦丁· 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ancusi)、義大利雕塑家翁貝托 · 波丘尼(Umberto Boccioni)的藝術作品,來輔助觀眾理解福斯特的靈感來源。另外展覽也涵蓋了之前未曾公開過的福斯特建築事務所的項目,包括圖紙、速寫、草圖、照片、原始比例模型、立體模型和多媒體去探索諾曼·福斯特的130個重要項目。
注重節能環保的設計理念已經深入當今的建築界,在諾曼·福斯特的生涯後期轉型,更加強調「技術適用性」和「生態環保」,提倡將當代最先進技術和材料融入設計中。
尼姆的加里藝術中心
本次展覽回溯了可持續發展和展望未來的主題,福斯特事務所創始人兼執行主席、福斯特基金會主席諾曼·福斯特說:「這項實踐起始於1960年代,與人們最早意識到地球脆弱性的時機相吻合,這也被認為是環境保護運動的萌芽。這些觀點現在可能是主流的,但在半個多世紀前卻是革命性的,預見了今天的現實。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我們一直試圖挑戰傳統,創造新的建築類型,並展示一種受自然啟發的輕盈建築;它不損壞生態環境,並為人們帶來愉悅。」
2004年獲得RIBA斯特林獎的倫敦的SwissRe保險公司總部辦公樓(綽號「小黃瓜」)由可再利用的建築材料建造而成,採用雙層玻璃外幕牆和單層玻璃內幕牆設計,在內外夾層間布通風道,通過空氣層降低室內外冷熱交換。通過自然通風和節能照明設備,比普通的辦公大樓要節省50%的能源。
蘋果公園
為了挽救瀕臨枯竭的死海,約旦政府與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達成一致,共同建造「兩海運河」,引紅海之水注入死海。約旦國王邀請諾曼·福斯特主持這項浩大工程。約旦之前設想用管道輸送,連接死海和紅海,但福斯特給出了另一種思路:「如果不用輸送管線而是創造一條生命線呢?水就是生命,在反覆無常經常衝突的地方用人道主義的設計將彼此聯結,是一種有效溝通。」
在紀錄片《您的建築重幾何,福斯特先生?》里,我們聽到諾曼·福斯特說:「建築師如果能鳥瞰這個世界,看到自然和自然 之力有多麼了不起,就能高速飛行很 久,都 不用太陽能的引擎……」正如福斯特所堅守的那樣,一直相信建築在使人心情振奮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在他的精神境界裡,建築如詩般的尺寸維度,他從未對它感到厭倦。(編輯: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