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黃振坤
「動物椅」(Animal Chairs)
像許多領域一樣,傑出的藝術家成長於市井。來自巴西聖保羅的坎帕納兄弟(Fernando & Humberto Campana)作為南美最著名的設計師組合,將聖保羅的街頭文化融入其設計語言,不斷探索物品和材料的邊界,在無序與混沌中發現美與詩意。
坎帕納兄弟的作品橫跨家居、服飾、藝術裝置等領域,但如此國際矚目的設計組合併非從最開始就鎖定了設計之路。哥哥翁貝托(Humberto Campana)本應成為一位律師,而從建築學院畢業的弟弟費爾南多(Fernando Campana)則夢想成為演員或太空人。再回想職業生涯的起點,翁貝托也曾調侃道,「一開始好像什麼都是錯誤的」。
「諾拉長椅」(Noah Chair)
1983年起,在巴西雕塑博物館進修後的兄弟二人開始一同嘗試設計。他們關注所在社區,著眼當下環境,將庸常的材料轉化為極富開拓性的傳播語言,講述著他們與泥土、社會,以及自身的互動與反思。80年代末,兩兄弟憑藉以「不適」(Desconfortáveis)為主題的單椅作品進入國內觀眾的視野,成為彼時巴西家具設計備受關注的新星。該系列由粗糙的工業鋼鐵製成,在作品中保留了鐵本身不平整的質地以及打磨的痕跡,以「不完美」的形態呈現在大眾面前。鐵椅帶有鋸齒的不規則造型也為作品注入了更生動的表達與極富雕塑感的藝術審美。同時,作品諷刺戲謔的形態也展現了兩兄弟對反烏托邦主題創作的探索,以及對巴西時局的回應。
「法維拉椅」(Favela Chair)
坎帕納兄弟的另一代表作「法維拉椅」(Favela Chair)則帶來了更多充滿希望的訊息。90年代初,兩兄弟以巴西南部小鎮的貧民窟建築為靈感,並從臨時棚戶中取材,將木板隨意堆疊拼接,最終組成原始部落王座般的造型。作為翁貝托最喜歡的作品之一,它展示出了椅子最質樸的建造方式,也呈現了巴西街頭普通民眾建構生活的方式。在坎帕納兄弟理念中,「設計並不僅僅圍繞著功能,當代設計可以是政治性的。我們通過物件傳遞信息」。毫無疑問,設計師通過「法維拉椅」詮釋了於混亂之處見精微的巴西美學與精神。
「韋爾梅利亞椅」(Vermelha Chair)
作為坎帕納兄弟同階段作品,「韋爾梅利亞椅」(Vermelha Chair)同樣被大眾熟知。在工業生產的時代背景下,設計師採用手工操作將長達500米的紅色航海繩像意面一樣纏在金屬框架上,成就了系列中每隻單椅獨一無二的創意造型,為國際家具藝術設計帶來了根植巴西文化的全新審美體驗。「韋爾梅利亞椅」也標誌著坎帕納兄弟首個創作階段的結束,由此開始藝術生涯的新探索。「每隔六七年,我們都會被捲入一個新的創作浪潮,走向新的方向。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在間隔年中沒有做其他事情,我們最好的想法往往每七年出現一次」,坎帕納兄弟如是說。
「壽司系列」(Sushi Collection)椅子
從90年代末開始,兩兄弟將豐富的色彩與誇張的表達融入他們的設計語言。其作品混合了快樂、幸福、悲傷、性、愛,甚至生存等多重感受,描繪著帶有童年記憶的成人現實。他們成長的街區容納了太多種文化、生活形態,甚至經濟階層,作為藝術家的坎帕納兄弟不斷汲取著生活的養分,感受並描繪其中的張力。其「壽司系列」(Sushi Collection)作品由數份紡織品組成捲起,像壽司一樣被切割,再連接拼起形成家具座椅與靠背,展現了衝突與彌合的力量。坎帕納兄弟最受人熟知的系列作品之一「動物椅」(Animal Chairs)也於同年誕生:幾十個兒童毛絨玩具以一種看似瘋狂的方式組合在單椅上,形成一個微型世界。設計師通過改變毛絨玩具的固有特性,拓寬了軟體家具的製作方法,並以獨特的造型展示著作品巧妙的奢華感、探索欲、幽默感,甚至焦躁感。
「動物椅」(Animal Chairs)
「以不同方式呈現材料的特質總能給我們靈感。我會想像自己正在走進一個裝滿毛絨玩具的帳篷 — 它可能像一座房子,或是一個由毛絨玩具組成的建築結構。在腦海中,我們會將帳篷看作一把椅子,並重新開始設計它。想像是很容易的,但不讓想法落入俗套並將其轉化為設計便是另一回事了」,翁貝托在作品故事中寫道。
坎帕納兄弟將其數十年藝術生涯中作品的共性概括為「在落入窠臼與描繪當地現實之間」。誠然,兩兄弟以巴西流行文化為根基,用世界語言講述本土故事,通過豐富的材料應用與手作工藝,發展出獨特的美學理念,並在國際觀眾的注視下不斷創新。隨著兩兄弟對自然材料的應用不斷被熟知,觀眾常將他們的創作與貧窮藝術(Arte Povera)聯繫起來,賦予瑣常意義,珍視生環。
「壽司系列」(Sushi Collection)沙發
2022年11月,費爾南多逝於當地醫院。坎帕納兄弟作為藝術組合的創作不再會進入下一篇章,但他們別具一格的作品將被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卡內基藝術博物館、蓬皮杜藝術中心、奧賽博物館、丹佛美術館等數十家藝術機構永久收藏。
回想起兄弟二人數十年的合作,翁貝托說道:「費爾南多喜歡任思緒發散,獨自在家畫稿;而我更享受做事的過程。他希望成為一名太空人,而我更想在亞馬遜雨林里做一個不穿鞋的印第安人。我們相互牽引,彼此成就」。
離開費爾南多的翁貝托搬入了在聖保羅的新工作室,開啟了全新的單人創作。工作室的背面是一座鐘,在義大利語中象徵著坎帕納兄弟的姓氏,也被翁貝托當作一片聖潔之地:「我總能在這裡感受到靈性的氛圍。我的職業是神聖的,因為在某種程度上,我(通過設計作品)走到了人們的家中 — 那是他們的聖潔之地。這就是我與人溝通的方式,講述著無數關於巴西的美麗故事」。
文 Article / 黃振坤 Huang Zhenkun
圖 Pictures / 坎帕納兄弟
Fernando & Humberto Camp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