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怪病:神志渙散、精神錯亂、變幻無常,因一味治病主藥而得名

2023-07-06     醫者榮耀

原標題:一個怪病:神志渙散、精神錯亂、變幻無常,因一味治病主藥而得名

有一種奇怪的疾病,醫聖張仲景給它取了一個很別致的名字——百合病。是不是聽起來覺得雲里霧裡的?至於為什麼給這種疾病取這麼一個名字,目前沒有統一的說法,不過倒是有三種解釋,第一種解釋是,「因百合一味而療此疾」(《金匱要略方論本義》),因而得名;第二種解釋是,「百合百瓣一蒂,如人百脈一宗」,「百合之病,總脈病也」(《醫宗金鑒》);第三種解釋是,「百合乃房室過度之謂,取其因以名其病」(《金匱要略方論考證》)。但是從整本《金匱要略》來看,第一種解釋最為恰當。

之所以給這種疾病取名百合病,是因為這種疾病所用到的7個方劑中,有6個方劑都用到了百合。為什麼說百合病是一種怪病呢?因為這種疾病的主要症狀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穩定證,主要以「口苦,小便赤,脈微數」為特點;第二類是或然證,主要分為三個方面,一是精神方面,常默默,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如有神靈者,身體如和,二是飲食方面,意欲食復不能食,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用聞食臭時,三是寒熱方面,如寒無寒,如熱無熱[1]。看到這個病情描述,是不是「一整個大無語」?

那麼,這麼奇怪的百合病,應該怎麼治?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是這麼說的,「諸藥不能治,得藥則劇吐利,如有神靈者」。對於這樣的描述,醫聖張仲景還不止是百合病有這樣的描述,對於髒躁病也有類似描述,「婦人髒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但是髒躁病與百合病雖然有一些類似的地方,但是也是有區別的。髒躁的病機為情志抑鬱,五志化火,髒陰被耗,百合病的病機為心肺陰虛,兼有內熱[2]。

然而,百合病如果病邪安靜的時候,跟個沒事人一樣,一旦發病,就是各種奇奇怪怪的。近代醫家程門雪認為,百合病「不獨熱邪傷肺,尤傷腦髓」,這也就是為什麼這種疾病發作的時候會有「神志渙散、精神錯亂、變幻無常」的情況,甚至還會自覺全身症狀極多,但檢驗病徵極少,身形如和,像似健康人一 樣[1]。那麼,像這樣的疾病,日常生活中有嗎?肯定是有的,誠如清代名醫陳修園所說,「此病最多,而人多不識耳」。

然而,對於百合病的治療,醫聖張仲景給出了一個完整的體系,不過最先介紹的是百合病被誤治之後的方藥。比如,誤發汗後,可以用百合知母湯進行治療。百合知母湯,全方由「百合七枚,知母三兩」兩味中藥組成,煎服方法是先將百合泡一晚上,去掉上面的白沫,然後用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渣備用;然後用泉水二升煎煮知母,也取一升,去掉藥渣後再與煎好的百合藥汁合在一起,再煎,取藥液一升五合,分溫再服。

百合病除了誤汗之外,也會誤用下法,誤下了怎麼辦?張仲景說,「滑石代赭湯主之」,滑石代赭湯全方由「百合七枚,滑石三兩,代赭石如彈子大一枚」三味中藥組成,煎服方法與百合知母湯類似,先把浸泡一晚的百合去掉白沫,單獨煎好一升,另外將滑石、代赭石也煎取一升,然後再將前後兩種藥液混合,再煎,取藥液一升五合,溫服。

百合病除了誤用汗法、下法之外,也有誤用吐法的。那麼,百合病誤用吐法了怎麼辦?醫聖張仲景說,用「百合雞子湯」。百合雞子湯由「百合七枚,雞子黃一枚」兩味中藥組成。煎煮方法,是先煎浸泡一晚並去白沫的百合,煎好後去渣備用,再將雞蛋黃放進百合藥液里,攪拌均勻,再煎掉五分藥液,溫服。從《金匱要略》中可以得知,百合病的不易治,要不然也不會出現誤汗、誤下、誤吐的情況。

對於百合病的治法,醫聖張仲景不僅提出了誤用汗吐下三法所產生的病症的理法方藥,還提出了百合病因遷延不愈而產生的變證的理法方藥。比如百合病遷延一個月而未得到改善,最終變成「渴證」的,這種情況,張仲景指出,可以用「百合洗方主之」。這種情況是百合病經久不愈,變成了口渴的變證。百合洗方是一個洗澡的方劑,全方只用「百合一升」一味中藥,將百合用一斗水浸泡一晚上,然後用這個百合水洗澡,洗完之後,吃點麵食(也就是《金匱要略》里說的「煮餅」),一定要清淡,不要放鹽與豆豉等調味料。

如果用百合洗方洗了之後,還是口渴的厲害怎麼辦?張仲景說了,「百合病,渴不瘥者」,用「栝樓牡蠣散」內服。栝樓牡蠣散全方僅僅兩味中藥,也就是「栝樓根(又叫天花粉)、牡蠣各等分」,將這兩味中藥研成細末,然後用米湯沖服藥末「方寸匕」(大約2克左右),每日三次。這就是百合病經久不愈,變成口渴重症的治法,這裡所說的用「栝樓牡蠣散」內服,是還有一個前提條件的,那就是還得用百合洗方外洗,意思是百合洗方外洗與栝樓牡蠣散內服同時進行。

對於百合病的變證,除了口渴之外,還有一種常見的變證,那就發熱證。張仲景指出,「百合病變發熱者,百合滑石散主之」。百合滑石散,全方由「炙百合一兩,滑石三兩」三味中藥組成,將這兩味中藥研為細末,製作成散劑,每次使用「方寸匕」(大約2克),每日三次。這種百合病發熱的情況,實際上是因為百合病經久不解、內熱久郁、外達肌表導致的,所以用百合與滑石益陰寧心、清除積熱。

既然已經知道了百合病經汗吐下誤治之後的理法方藥,又知道了百合病經久不愈的變證的理法方藥,那麼百合病初發的時候,究竟該怎麼治?醫聖張仲景指出,「百合地黃湯主之」。百合地黃湯其實也只有兩味中藥,全方由「百合七枚(擘),生地黃汁一升」兩味中藥組成,具體煎服方法是先將百合用水泡一晚上,然後將百合的白沫去掉,再用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掉藥渣,將生地黃汁與百合藥液混合,再煎,取得藥液一升五合,分溫再服,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也就是說,百合病如果沒有誤治,也不想出現經久變證,那麼就得採用正治法,用百合地黃湯。

所以,綜合來說,百合病所用的方劑,除了一個瓜蔞牡蠣散沒有用到百合(實際上在使用瓜蔞牡蠣散的時候,依然要配合百合洗方外用的),其餘所有方劑都用到了百合這味中藥,所以,之所叫百合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治療這個病離不開百合的緣故。對於百合這味中藥,《神農本草經》中指出,百合「主邪氣」,《名醫別錄》中指出,百合可以除「寒熱」,但是這些都無法佐證百合與百合病的關係。

雖然從《神農本草經》到《名醫別錄》沒有直接說明百合與百合病的關係,但是到了《藥性論》中卻提到,百合主「百邪鬼魅」[3]的說法,而這個說法從古代經典的角度解析了百合與百合病的關係。而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百合具有鎮靜催眠,免疫調節,抗氧化,抗抑鬱,抗腫瘤等藥理作用[4]。也有學者指出,長期食用能起到調暢情志的作用,緩解心煩、心神不安、記憶力減退、失眠等神經衰弱症狀[5]。這些都是對百合用於百合病的一個有力佐證。

總體來說,對於百合病這種怪病,它的由來,主要因為一味治病主藥而得名,雖然它主要以「神志渙散、精神錯亂、變幻無常」為或然證,但也需要抓住「口苦,小便赤,脈微數」的穩定證。在現代臨床中,大凡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疾病,不妨考慮一下是否符合百合病範疇。醫聖張仲景所傳治療百合病的七個良方,都有它相應的使用場景,尤其需要記住,中醫歷來強調辨證施治,也只有對證用藥,才能收穫良好的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樹振.略論《金匱要略》中百合病的證治[J].中醫函授通訊,1982,(4):11-12.

[2]吳曉哲,郭曉東.「百合病」與「髒躁」異同辨析[J].實用中醫內科雜誌,2011,25(12):76-77.

[3]唐·甄權.藥性論·藥性趨向分類論[M].尚志鈞.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4]胡兆東,田碩,苗艷艷,等.百合的現代化學、藥理及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中藥藥理與臨床,2022,38(4):241-246.

[5]黃世敬.焦慮抑鬱,多吃點百合[J].家庭醫藥-就醫選藥,2021,(6):80.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神希園(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鑑),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d105ca5d89e53a276b2f7d82c5aea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