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虛寒痰所致的疑難雜症,以及「一切陰疽」,一個奇效良方可以用

2023-08-31     醫者榮耀

原標題:血虛寒痰所致的疑難雜症,以及「一切陰疽」,一個奇效良方可以用

在塵世間,大部分人都喜歡比較溫柔的人,畢竟「潤物無聲」真的讓人「如沐春風」。其實,在中醫的方藥世界裡,也有一些奇妙的方劑,也是畢竟溫柔的代表,全方的組方思路就是按照「春風化雨」的方向去設定的,這樣的方劑一出場,往往能夠掃除陰霾,如沐春光。那麼,如此這般的方劑,究竟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要說具有「春風化雨」版的中醫方劑,就不得不說一個名叫陽和湯的方劑,因為光聽它的名字,就倍感陽光。那麼,這個陽和湯究竟又是由哪些中藥組成的呢?陽和湯由「熟地黃一兩,肉桂一錢(去皮,研粉),麻黃五分,鹿角膠三錢,白芥子二錢,姜炭五分,生甘草一錢」等7味中藥組成。而這個方劑是《外科證治全生集》里的一個良方,後世醫家對它的妙用也十分推崇,而且在現代的臨床運用中,也十分廣泛。

陽和湯究竟有什麼作用呢?一般來說,陽和湯具有「溫陽補血,散寒通滯」的作用,主要用於「陰疽,貼骨疽、脫疽、流注、痰核、鶴膝風」等疾病的治療,臨床上主要以患處漫腫無頭,皮色不變,酸痛無熱,口中不渴等為典型症狀,舌脈上常以舌淡苔白,脈沉細或沉遲等為特徵。而這種病症的核心病機主要是營血本虛、寒凝痰滯,若不能及時治療,往往遷延難愈,終成疑難雜症。

那麼,陽和湯的配伍究竟是怎樣的呢?全方以肉桂、姜炭為君藥,主要起到溫經通脈、散寒祛邪、解散寒凝的作用;以熟地黃、鹿角膠為臣藥,主要起到溫腎助陽,溫補營血,填精補髓,強壯筋骨的作用;以麻黃、白芥子為佐藥,主要起到表散寒邪、開結除痰的作用;以甘草為使藥,主要起到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的作用。全方7味中藥組合在一起,可以發揮「化陰凝,布陽和」的作用,因此便有「陽和湯」之名。

陽和湯雖然只有七味中藥,但是配伍卻是十分奇妙的,先來看看這個方劑里究竟暗藏著怎樣的配伍奧秘。首先是補陰藥與溫陽藥的聯合運用,這樣可以溫補營血的不足;其次是辛散藥與溫通藥的配伍運用,這樣可以解散陰寒的凝滯,而且最為奇妙的是,全方配伍相輔相成,溫而不燥,散不傷正,可以使得陰破陽振,寒消痰化。不得不說,陽和湯的配伍,堪稱經典。

陽和湯雖然是外科陰疽諸證的代表方,但是在臨床使用的時候,也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加減化裁。比如陽虛寒盛的話,可以加附子來增強溫陽散寒的作用;如果寒濕凝滯比較嚴重的話,可以加細辛來增強散寒通滯的作用;如果氣虛的話,可以加黨參、黃芪來增強助陽益氣的作用;如果疼痛較重的話,可以加乳香、沒藥來增強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

陽和湯這個方劑為什麼要取名「陽和」呢?其實這個還是一個典故,最早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其中說到「時在中春,陽和方起」,意思是仲春時節,山花爛漫,草長鶯飛,天地間的溫暖氣息撲面而來,冰寒氣息被一掃而空。所以,這裡以春天溫暖為譽,陽光普照,陰霾驅散,敷布陽和,勃然生機。由此可見,陽和湯不僅僅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奇效良方,還是一個頗具文化底蘊的經典名方。

清代名醫王洪緒創立陽和湯,就是專門為了「鶴膝風、貼骨疽及一切陰疽」而設,後世醫家治療陰證瘡瘍疾病,大多會參考陽和湯,可以說陽和湯堪稱治療陰疽的鼻祖。對於清代名醫王洪緒,他在治療瘡瘍疾病時,若屬於陰證的話,他常用「肉桂、麻黃、炮姜」三味中藥,而陽和湯也是在這三味核心中藥的基礎上,加上熟地黃、鹿角膠補虛,白芥子、甘草祛邪。其創方的獨特性,為後世醫家所宗。

對於陽和湯,全方的君藥,也是存在爭議的,比如清代名醫張秉成認為,「以熟地黃大補陰血之藥為君」。但也有醫家根據王洪緒的臨床經驗,總結為全方以麻黃、肉桂、炮姜為君藥[1-2]。也有醫者認為,應當以熟地黃和鹿角膠為君藥[3];還有醫家認為陽和湯的君藥需靈活,若寒象較著,以肉桂、炮姜為君藥,虛損較甚,則以熟地黃、鹿角膠為君藥,若虛寒並重,則以肉桂、熟地黃為君藥[4];更有醫者以大量熟地黃配伍少量麻黃二者共為君藥,二者補氣血、開腠理,可使陷於陰血之寒凝得解,陰疽已潰之瘡得斂;並且熟地黃得麻黃,補血而不膩隔;麻黃得熟地黃,通絡而不發表[5]。因此,對於陽和湯的君藥,其實依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尚無定論。

陽和湯自創立以來,就在臨床中廣受好評,清代名醫馬培之讚嘆,「此方治陰症,無出其右」。因此,在臨床中,廣為流傳。對於陽和湯來說,現代藥理對它也做過深入研究,藥理研究表明,陽和湯能強心利尿,增加冠脈流量,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白細胞,並有激素樣作用,還可保肝,利膽,抑菌,抗甲狀腺功能亢進及調節性腺功能[3]。這也說明,陽和湯通過現代藥理的解析,對它在現代臨床中的應用,打開了一扇又一扇的大門。

對於陽和湯的現代臨床應用,堪稱廣泛,比如寒性膿胸、肺癌術後疼痛、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子宮腺肌症、虛寒型痛經、乳腺增生、子宮內膜異位症、慢性盆腔炎、急性乳腺炎,強直性脊柱炎、膝骨性關節炎、老年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坐骨結節滑囊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寒濕痹阻證、陰寒型復發性腰椎間盤突出症,慢性濕疹、面部黃褐斑、痤瘡、膿皰型銀屑病,結腸腺瘤性息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良性前列腺增生、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橋本氏病、乳癰[3];腦疽,慢性骨髓炎,病態竇房結綜合徵,骨槽風,胸腰椎結核,骨轉移癌痛,頸椎失穩症,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症,坐骨神經痛,類風濕性關節炎,蕁麻疹等疾病[4];骨結核,無菌化膿症,骨腫瘤,陽痿,骨折延遲癒合,凍瘡,前列腺增生性癃閉,痛痹,男性乳房發育症,髖骨軟化症,哮喘,三叉神經痛,下肢骨折,寒冷性多形紅斑[6]等疾病。

陽和湯的臨床用途,除了陰疽等外科疾病之外,對於婦科、兒科、皮膚科、男科、骨科等疾病,也多有應用,值得一提的是,它在內科領域的應用,更是值得重視,比如可以用於治療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等疾病,運用得當,頗有良效[7]。陽和湯所治疾病多為久治不愈的疑難雜病,辨證屬於陽虛陰盛、痰瘀內阻者,均可辨證使用。不過需要記住的是,由於陽和湯藥性溫熱,對於陽證癰瘍及陰虛有熱者,或癰已潰破,以及半陰半陽之證,均不宜用。

參考文獻

[1]陳伯儀.淺談陽和湯方的臨床效用[J].福建中醫藥,1985,16(6):44.

[2]孫世發.陽和湯剖析[J].河南中醫,1986,(6):25+30.

[3]陳志丹,王晶瑩,蔣燕.陽和湯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現代中醫藥,2017,37(1):86-88.

[4]李飛.中醫藥學高級叢書·方劑學(第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5]吳鑫鑫,朱垚,朱金.陽和湯君藥芻議[J].新中醫,2015,47(3):291-293.

[6]陳銳.陽和湯臨床新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2,28(25):15.

[7]陳晶,劉欣欣,李瑒,等.陽和湯的臨床應用和基礎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藥學刊,2022,40(8):10-1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7a0f4e66ba86a42c00bc3d7f6596c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