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用好小柴胡,不用找大夫」,可見小柴胡湯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然而,很多人雖然對小柴胡湯很熟悉,但是卻對大柴胡湯不甚了解。小柴胡湯都這麼「神奇」,那麼,大柴胡湯會更為「神奇」嗎?實際上,如果當你了解大柴胡湯的真諦之後,你也會感嘆,大柴胡湯這麼好,奈何世人了解少!
我們先來看看大柴胡湯的藥物組成,按照《傷寒論》的記載,全方由「柴胡半斤,黃芩三兩,芍藥三兩,半夏半升(洗),生薑五兩(切),大棗十二枚(擘),枳實四枚(炙)」等七味中藥組成,不過方中還有一句話,那就是「一方有大黃二兩」,然而《金匱要略》中記載的大柴胡湯,明確記載的是包含大黃在內的8味中藥。
如果用大柴胡湯與小柴胡湯進行藥物比較的話,就會發現,這兩個方劑有5味中藥是相同的,也就是「柴胡,黃芩,半夏,生薑,大棗」。也就是說,把小柴胡湯中的人參和甘草,換成大黃、枳實、白芍藥,再調整一下劑量,就從小柴胡湯變成了大柴胡湯。看到中醫方劑,加減變化奧妙無窮,頗有川劇變臉的妙趣。
大黃和枳實,在醫聖張仲景的用藥秘法中,大小承氣湯中,均有大黃、枳實這兩味中藥,而這兩味中藥的配伍,主要發揮「瀉熱除積、利氣消痞」的作用。而大黃和芍藥,其實也是一個藥對,在藥王孫思邈的選方用藥中,這二藥是用於治療「堅症積聚」的藥對,尤其是對「久患腹內積聚,大小便不通,氣上搶心,腹中脹滿,逆害飲食」等病症,大有良效。由此可見,大柴胡湯中,必然要有大黃,所以古人才有「若不用大黃,恐不名大柴胡湯」的說法。
從小柴胡湯與大柴胡湯的比較發現,它們二方都擁有「柴、芩、夏、姜、棗」五味主藥起到和解作用的中藥,但小柴胡湯使用了人參、甘草二藥,後世四君子湯從中取意,具有補性;而大柴胡湯使用了枳實、大黃二藥,有大小承氣湯意,具有瀉性,再加芍藥柔肝止痛,而大柴胡湯全方最妙在芍藥。芍藥與生薑、大棗有半步小建中湯之意;芍藥與黃芩,有芍藥湯意;芍藥與枳實,有枳實芍藥散之意;芍藥與大黃、生薑、大棗,有桂枝加大黃湯意,芍藥與柴胡,後世逍遙散也宗於此,芍藥與柴胡、黃芩,後世柴胡芍藥湯也宗於此。所以,不要輕視大柴胡湯,只是其中深意幾人知?唯有破解其中深意,方知它的神奇之處。
那麼,大柴胡湯這麼奇妙,它的藥物配伍,又有著怎麼樣的玄機呢?通常來說,全方以柴胡為君藥,主要起到疏散少陽半表邪氣的作用;以黃芩、大黃、枳實為臣藥,其中黃芩主要起到清泄膽胃熱邪的作用,大黃、枳實通腑泄熱、破氣消積;以芍藥、半夏、生薑為佐藥,其中芍藥柔肝止痛,半夏、生薑和胃降逆;生薑、大棗為使藥,生薑兼以為使,起到調和諸藥的作用。
大柴胡湯,和解之中,又可兼瀉陽明,可以表里同治,既可以使少陽邪氣得解,又可使陽明熱結得下,內證可解,外證可除,與小柴胡湯比起來,二者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之處,簡而言之,小柴胡湯主要用於治療少陽病,而大柴胡湯則是主治少陽陽明合病,既能和解,又能攻下,使用範圍極其廣泛,尤其是它的現代應用相當廣泛,不僅僅局限於消化系統,還對內分泌、心血管等方面的問題,都有一定的作用。
大柴胡湯不愧是大柴胡湯,它的現代應用正在以日新月異的姿態發展,也在逐漸進軍除消化系統之外的其他系統的相關病症,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大柴胡湯的臨床妙用可以遍地開花。當然,對於大柴胡湯來說,也有一些注意事項,比如用藥期間,要忌食生冷寒涼黏滑辛辣油膩酒酪等食物,不僅如此,體虛脈弱、消瘦、肝腎功能不全、陰虛血少以及單純的少陽證、單純的陽明證、雖是少陽陽明病但卻尚未熱結成實的,都不適宜使用大柴胡湯,須當謹記。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神希園(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鑑),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