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腦卒中的發病率與死亡率正在呈現出逐漸上升的趨勢,這已經嚴重危害到了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在醫學上,腦卒中也被人們稱為腦中風,這種疾病主要是由於大腦中的血管突然破裂或出血而引發的。在日常生活中,突發腦卒中而無法及時救治所引發的悲劇屢見不鮮。那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避免悲劇發生呢?
其實,若想避免腦卒中來得「卒」不及防,了解腦卒中的危險因素至關重要。一般來說,腦卒中的出現,通常與這4個危險因素有關,大家平日裡一定要多加註意,做到防微杜漸。
1.高血壓
高血壓可以被稱為腦卒中的頭號危險因素,對於血壓較高的朋友來說,如果能夠將血壓控制得比較好,那麼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腦卒中。相關統計顯示,我國目前現有的高血壓患者數量約為2.7億,這個數字是非常龐大的。
對於這類群體來說,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控制好血壓水平,這樣才能防止腦卒中發作。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如果血壓控制效果不好,那麼腦卒中的發作風險就可能一直存在。
2.身體肥胖
身體肥胖是引發高血壓的獨立因素,因此,對於身體較為肥胖的朋友來說,出現腦卒中的風險可能要比普通人更高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若想預防腦卒中,就一定要合理控制自己的體重,而這往往需要大家從兩個方面來入手,那便是;「管住嘴」、「邁開腿」。
3.高鹽飲食
在我國腦卒中患者的總體分布上,大致呈現出北高南低的規律,而在我國的一些西部與北部地區,甚至形成了一個「卒中帶」。有研究顯示,對於很多生活在「卒中帶」上的居民來說,往往存在著飲食偏鹹的習慣。但我們要知道,人體若是長期攝入大量的鹽分,不僅會給高血壓的出現埋下隱患,還可能增加患腦卒中的風險。
4.長期吸煙
對於長期吸煙的朋友來說,往往會導致血管受到較大的刺激。久而久之,還會導致香煙當中的尼古丁對血管內皮細胞造成損傷。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內皮細胞變得不再光滑,從而使血管表面的毒素逐漸堆積起來,繼而形成斑塊。如果血管內的斑塊不穩定,那麼就很容易發生脫落,在這個過程當中,脫落的斑塊往往會隨著血液進入腦血管當中。在這個過程當中,會大大增加腦卒中發作的風險。
另外,大家還需要注意一點:如果多個危險因素同時存在,那麼腦卒中的發作風險就會直線上升。因此,我們在平時的生活當中,一定要提高警惕,儘量避開這些危險因素,這樣才能有效防止腦卒中找上門。
【本圖文由「醫者榮耀」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宴清,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