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奇妙的良方,上至頭,中至胃,下至腹,方藥對證,藥到痛除

2023-08-21     醫者榮耀

原標題:一個奇妙的良方,上至頭,中至胃,下至腹,方藥對證,藥到痛除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疼痛性疾病往往令人生厭,因為每個人天生都對疼痛十分反感。但是,疾病想要找上門,有時候並非人力可以阻止,尤其是一些突發性疼痛,讓人措手不及。面對諸般疼痛,只能合理使用止痛良方,將疼痛帶來的身體傷害降到最低。在眾多止痛良方中,有一個奇妙的良方,上至頭,中至胃,下至腹,橫掃諸痛,只要方藥對證,大多藥到痛除。那麼,這個奇效良方究竟是哪個呢?它就是金鈴子散

金鈴子散的藥物組成究竟是怎樣的呢?據《太平聖惠方》記載,全方由「金鈴子、玄胡索各一兩」兩味中藥組成,按照原方的使用方法,也比較簡單,現將這兩味中藥研為細末,每次服用時,取藥末二至三錢,用黃酒調下,若是沒有黃酒,用溫湯送服也可以。金鈴子散主要有什麼作用呢?主要起到「疏肝泄熱,活血止痛」的作用,尤其適用於肝鬱化火證,臨床上常以心胸脅肋脘腹諸痛,時發時止,口苦等為主要症狀,舌脈上主要以舌紅苔黃,脈象弦數等為特徵。

金鈴子散全方僅僅兩味中藥,那麼這兩味中藥的配伍究竟又有著怎樣的秘密呢?單純從君臣佐使來說,全方以金鈴子為君藥,主要起到疏肝行氣,清瀉肝火的作用,以玄胡索為臣藥,兼為佐藥,主要起到行氣活血、大止疼痛的作用。雖然兩味平淡無奇的中藥,但是二者組合,既可以行氣止痛,又可以疏肝泄熱,使氣血得暢、肝熱得清、諸痛得愈。

由於金鈴子散全方只有兩味中藥,因此在臨床運用的時候,加減化裁也是常有之事,但是也不能隨意胡亂的加減化裁。一般來說,如果用於治療胸脅疼痛,可以酌情加入柴胡、鬱金、香附等中藥;如果用於治療脘腹疼痛,可以酌情加入木香、砂仁、陳皮等中藥;如果用於治療女性痛經,可以酌情加入當歸、益母草、香附等中藥;如果用於治療少腹疝氣疼痛,可以酌情加入烏藥、橘核、荔枝核等中藥。

對於金鈴子散的來源,其實也是存在爭議的,目前最主要的方劑來源有兩個說法,第一個說法是來自宋代的《太平聖惠方》,另一個說法是來自金代的《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目前,現行的通行本《太平聖惠方》里卻又沒有這個方劑,但是在明代的《袖珍方》里卻說這個方劑出自《太平聖惠方》。由於《太平聖惠方》等大型古籍在流傳過程中,的確也存在脫漏和版本差異的問題,因此也不能直接否定《袖珍方》的記載,因此,目前比較公認的說法是,「源自《太平聖惠方》,錄自《袖珍方》」。

對於方中金鈴子,也有人把它弄混,因為葫蘆科苦瓜屬癩葡萄的果實叫金鈴子,而楝科植物川楝的果實也叫金鈴子。那麼,這個金鈴子究竟是長得像苦瓜一樣的癩葡萄,還是長得小鈴鐺一樣的川楝子呢?據考證,金鈴子散中的金鈴子,是楝科植物川楝的果實,又名川楝子、楝實。《本草綱目》記載,「楝實,導小腸膀胱之熱,因引心包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為要藥」;《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指出,川楝子「能引肝膽之熱下行自小便出,故治肝氣橫恣,膽火熾盛,致脅下焮疼,並治胃脘氣鬱作疼」,可謂是一脈相承。

而對於玄胡索(又名延胡索、元胡索)來說,自古就是止痛良好,早在《雷公炮炙論》中就有「心痛欲死,速覓延胡」,《本草綱目》中指出,「能行血之氣滯,氣中血滯,故專主一身上下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因此,玄胡索作為止痛良藥,在全方中作用非同小可。但是玄胡索與金鈴子的搭配卻是「天作之合」,誠如《絳雪園古方選注》中所說,「方雖小制,配合存神,卻有應有取愈之功,勿以淡而忽之」。

由於金鈴子散出色的臨床用途和卓越的止痛作用,被歷代醫家推崇備至。清代名醫王子接認為,金鈴子散「一泄氣分之熱,一行血分之滯」,「方雖小制,配合存神」;清代名醫張璐指出,金鈴子散「功勝失笑散,而無腥穢傷中之患」。現代名醫秦伯未指出,金鈴子散「以疏肝氣、泄肝火為主」,更是將金鈴子散的核心病機做了一個延伸。

對於金鈴子散的藥理研究比較少,大多都集中在抗炎、鎮痛方面[1],不過也有研究發現金鈴子散具有抗癌活性[2],但僅此遠遠不夠,因為單從川楝子和玄胡索各自的藥理作用來看,又十分強大。藥理研究表明,川楝子具有興奮平滑肌,調節胃腸平滑肌,利膽,驅蟲、殺蟲,抗肉毒,抑菌,抗病毒,抗炎、鎮痛,抗癌,抗氧化等藥理作用;而玄胡索具有鎮痛,鎮靜催眠,抗焦慮,對子宮平滑肌的影響,增加冠脈流量,保護心肌,保護腦缺血損傷,抗心律失常,抗腫瘤,抑菌等藥理作用[3]。由此可見,金鈴子散的藥理研究仍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以期有更多更新的發現。

金鈴子散的作用,尤其是對於疼痛性疾病來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經典良方,就連清代名醫張璐都稱讚它「功勝失笑散」,而現代臨床中也的確證實了它在止痛方面的積極作用。在現代臨床中,金鈴子散可用肝病脅痛,膽石絞痛,蛔蟲腹痛,疝氣痛,女性痛經,急性闌尾炎腫痛[4];胃脘痛,漏肩風,頭痛[5];心絞痛,經行腹痛,產後腹痛,跌打損傷疼痛[6]等疼痛性疾病。

對於金鈴子散的臨床應用,其實遠遠不止疼痛性疾病,而且它還可以應用於多個系統的疾病,無論是內科外科,還是男科婦科,都有金鈴子散的一席之地。在內科方面,金鈴子可用於治療肝炎,肝硬變,膽囊炎,膽石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功能性消化不良,失眠,肝曲綜合徵[7];消化性潰瘍,結腸肝曲積氣綜合徵,肝胃氣滯型胃脘痛[8];食管炎,膽囊炎,糖尿病,腹型癲癇[9],十二指腸球部潰瘍[10]等疾病。在外科方面,主要可用於治療泌尿繫結石,蛔蟲腹痛[7];膽道蛔蟲症[8];腸梗阻,帶狀皰疹,胸肋內傷[9]等疾病;在男科方面,可治療附睪炎、前列腺增生[1];睪丸鞘膜積液,疝氣[7]等疾病;在婦科方面,可治療痛經,婦科腹痛,乳腺增生,多囊卵巢綜合徵[1];慢性盆腔炎[8]等疾病。不得不說,金鈴子散的臨床用途正在被拓寬。

金鈴子散與失笑散都是藥僅兩味,都是止痛良方,但是二者的作用卻是有區別的,失笑散重在活血化瘀,金鈴子散重在疏肝止痛。金鈴子散自古以來,在臨床中廣為應用,但是目前來說,藥理研究不夠深入,對它在現代臨床中的應用,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現,這也提示我們在未來加大對金鈴子散復方的藥理研究。不過,金鈴子散雖然作用強大,但是也有一些注意事項,一個是由於方劑中的兩味藥都有行氣活血的作用,因此孕婦慎用,寒性疼痛非本方所宜[10];另一個是金鈴子的用量不宜過大,用量過大可能會產生不良反應,如果對金鈴子過敏的人群,儘量不要使用金鈴子。

參考文獻

[1]沈淑潔,劉少磊,黃榮清,等.金鈴子散最新研究進展[J].中醫藥導報,2016,22(8):111-113.

[2]戴一,艾甜碧.金鈴子散的半仿生提取及抗癌活性研究[J].井岡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9(3):98-101.

[3]沈映君.中醫藥學高級叢書·中藥藥理學學(第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4]謝兆豐.金鈴子散在痛證治療中的運用[J].實用中醫內科雜誌,1988,2(3):103-104.

[5]黃其紅.金鈴子散的臨床應用[J].實用中醫內科雜誌,2000,14(2): 12.

[6]牛忻群,牛國考.金鈴子散止痛新用途[J]. 家庭中醫藥,2002,(8):52.

[7]葉仁群,張光奇.金鈴子散臨床應用概況[J].甘肅中醫,2002,15(4):12-14.

[8]李飛.中醫藥學高級叢書·方劑學(第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9]王萍,王洋,曹穎,等.金鈴子散方的研究進展[J].醫藥導報,2011,30(9):1179-1181.

[10]陳銳.金鈴子散臨床新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2,28(39):10.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神希園(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鑑),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39526b472e9a64797948b40250c85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