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醫都對風邪致病高度重視,比如《黃帝內經》中就提到,「風者,百病之長也」;《醫學三字經》中也是十分明確的告知世人,「人百病,首中風」。古人認為,風邪是一種「善變」的邪氣,無處不到,無孔不入,而且千變萬化,又極其容易跟別的邪氣夾雜出現,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可能難以把病根連根拔起。
對於風邪,最容易與哪些邪氣夾雜呢?最常見的,大家也最熟知的,莫過於風寒和風熱這兩種,但是這幾種病邪夾雜,還不是十分複雜的,但如果風邪與痰邪夾雜在一起,就容易出現頗為嚴重的疑難雜症。在中醫界,素有「百病多因痰作祟」的說法,而痰邪與這個「百病之長」的風邪夾雜在一起,如果不能快刀斬亂麻,恐怕這病就不太容易治癒了。
對於痰邪與風邪的結合體,對人體的傷害最高的莫過於中風痰證,中風阻絡、痰迷心竅,容易出現舌強不能言語。那麼,對於這種疑難雜病,又該如何治療呢?自然是要祛風除痰。而歷代諸多祛風除痰的方劑中,有一個十分奇妙的方劑,它不僅能清熱豁痰,還能利氣補虛,這個名方就是出自《濟生方》的滌痰湯。
那麼,這個滌痰湯究竟是由哪些中藥組成的呢?全方由「姜半夏、膽南星各二錢半,橘紅、枳實、茯苓各二錢,人參、菖蒲各一錢,竹茹七分,甘草五分」等9味中藥組成,在煎煮的時候,加生薑適量。乍一看,這個方劑似曾相識,有二陳湯加減的味道,有導痰湯加減的味道,有溫膽湯加減的味道。所以說,這個方劑不簡單呀!
滌痰湯的配伍,究竟有什麼奧秘呢?全方由橘紅、半夏、膽南星為君藥,主要起到祛風逐痰的作用;以菖蒲、竹茹、枳實為臣藥,其中菖蒲化痰開竅,竹茹清熱化痰,枳實破氣利膈;以人參、茯苓、甘草為佐藥,主要起到補益心脾,以杜絕脾濕生痰的源泉。諸藥合用,共同起到了滌痰開竅、清熱豁痰、利氣補虛的神奇作用。
滌痰湯融合了多個方劑的影子,因此在臨床中運用比較廣泛,不過遇到兼證,則需要根據兼證進行加減化裁。比如兼有高熱煩躁,神昏譫語,舌質紅絳,可加黃連、天竺黃;若舌質紫暗,可加桃仁、紅花、丹參、丹皮。中醫素來講究異病同治,如果同屬於痰迷心竅,為風痰所為,不僅僅是中風可用,癲癇、眩暈等病症均可化裁使用。
對於滌痰湯的君藥,其實也是有爭議的,有的認為滌痰湯應當以南星為君藥,也有認為應當以半夏、南星為君藥。但從全方配伍的精妙程度來看,以半夏、橘紅、南星三藥為君藥,其義更勝一籌。因為半夏、橘紅,寓二陳湯意,且南星既能燥濕祛痰,又能兼顧祛風,三藥合用,堪稱祛風除痰的鐵三角。
滌痰湯主要適用於痰濁內壅、風痰阻絡、痰迷心竅之證,因此,臨床上還要病機符合,即便不是中風痰濕病症,其他疾病只要符合病機的,均可化裁使用。但是需要記住的是,風邪直中經絡,以及虛風內動所導致的舌強不能言語,則不適宜使用滌痰湯。滌痰湯在現代臨床中,功效主治還在不斷被發掘,尤其是它既能祛邪,又能扶正,堪稱治痰的經方方劑之一,也希冀它在現代臨床中,發揮更為強大的作用。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神希園(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鑑),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