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的人老得快,一個奇效良方,不僅改善脾虛,還能治便秘、厭食

2023-08-07     醫者榮耀

原標題:脾虛的人老得快,一個奇效良方,不僅改善脾虛,還能治便秘、厭食

人們常說,「脾虛的人老得快」,這最主要的是因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體的脾胃一虛,就容易變生諸證,甚至會讓人衰老。所以,養好脾胃少生病,還真不是一句空話。在古今治理脾胃的良方中,奇效良方仍是多如牛毛,然而,總有一些良方能夠獨樹一幟、鶴立雞群。比如,枳術丸,就是這麼一個能夠令人眼前一亮的經典名方。

枳術丸是一個頗具淵源的健脾消食的經典良方。那麼枳術丸究竟是由哪些中藥組成的呢?全方由「白朮二兩,枳實(麩炒黃色,去瓤)一兩」兩味主藥組成,按照原方用法,則是將這兩味中藥研為極細的粉末,用荷葉包裹燒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白湯送下,不拘時候。現代用法,一般是將白朮枳實兩味中藥研為極細的粉末,糊丸,每次服用6~9g,荷葉煎湯或者溫開水送服,每日2次。

枳術丸的主要作用集中在「健脾消痞」方面,主要適用於脾虛氣滯食積證,臨床上常以胸脘痞滿,不思飲食,食亦不化,舌淡苔白,脈弱等為特徵。不過,在臨床使用時,也可用將丸劑改為湯劑,並根據兼變證來進行加減化裁。比如脾虛較重,可以加黨參、大棗、甘草,以增強健脾的作用;若兼腹瀉,可加茯苓、薏苡仁,以增強滲濕止瀉的作用;若食積明顯,可加神曲、山楂、麥芽,以增強消食和胃的作用。

枳術丸是易水學派創始人張元素所創的方劑,但是現存最早的記載,卻是在李東垣的《內外傷辨惑論》中。對於枳術丸所用中藥,如果對醫聖張仲景的方藥有所了解的話,就會發現,枳術丸其實是淵源於《金匱要略》枳術湯的,所不同的是,張仲景枳術湯重用枳實,意在以消為主,且宜速去;而張元素的枳術丸重視白朮,意在以補為主,治以緩消。誠如清代名醫張璐所說,「二方各有深意,不可移易」。

張元素的枳術丸其中除了枳實與白朮兩味中藥之外,還有一個奇妙的操作,那就是用「荷葉裹燒飯為丸」,堪稱奇妙。金元名醫李東垣指出,「荷葉之體,生於水土之下,出於穢污之中,而不為穢污所染,挺然獨立,其色青,形乃空,清而象風木者也」;明代名醫李中梓指出,「荷葉形如仰盂,其象為震,屬木化風,枳術丸用之,取其引升少陽清氣耳」。荷葉這類具有升提、辛散之功的中藥,稱為「風藥」,且在此方中的應用必不可少[1]。對此,清代名醫汪昂都感嘆,「荷葉燒飯上升奇」!

那麼,對於枳術丸的配伍,究竟暗藏著怎樣的奧秘呢?全方以白朮為君藥,主要起到補脾燥濕的作用;以枳實為臣藥,主要起到行氣化滯、消痞除滿的作用;以荷葉為佐藥,主要起到升清降濁、調和脾胃的作用。全方藥僅三味,藥簡效宏、寓意深刻、立意不凡,全方消補兼施,補重於消,寓消於補,為健脾消痞之平劑。細細品味枳術丸全方的三藥,便可發現白朮補脾元,俾復坤土健運之職;枳實破滯氣,力有沖牆倒壁之功;荷葉燒飯為丸,使滯化氣行[2],妙極妙極。

枳術丸的三味中藥,當以枳實為C位,枳實辛散溫通,具有破氣消積,化痰散痞的作用,而白朮甘溫補中,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作用,與白朮相合,二藥一消一補,一走一守,一急一緩,相互制約,相互為用,助其升清降濁之樞機,以達補而不滯、消不傷正、健脾強胃、消食化枳、消痞除滿之功[3];而荷葉性味苦平,具有升發清陽、清熱散瘀、平熱去濕的作用,與枳實相合,一升清、一降濁,可起到升清降濁、調和脾胃的作用。

枳術丸與枳術湯都含有枳術藥對,但是枳術湯治飲、治氣、治積枳術丸治虛、治食、治痞,二者在炮製方法、劑型劑量、製備方法、服法與功效等方面均有差異。尤其是枳術丸中荷葉的加入,打破了枳術湯枳實與白朮的藥對天平,荷葉與枳實的升降之意,既合「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之理;而燒飯為丸,助白朮健脾益胃,也蘊藏著「養正積自除」的治療原則。所以,枳實丸雖是枳術湯的化裁方,但卻依然能夠獨立成方,並萬世流芳。

枳術丸的主藥三味,現代藥理對它們都有比較深刻的認知,而且都有十分強大的藥理作用。藥理研究表明枳實具有調節胃腸運動,調節子宮機能,升壓,抗血栓,抗休克,抗氧化,抗菌,鎮痛,護肝,降血糖,抗潰瘍,利膽,利尿,抗過敏作用;而白朮具有抗腫瘤,抗衰老,調節免疫,調節胃腸運動,調節子宮平滑肌,對植物神經系統有雙向調節作用,降糖,利尿,抗炎抗菌,抗凝血,對代謝活化酶的抑制作用等藥理作用[4]。而荷葉具有減肥、降脂,降糖,對抗心血管原發性疾病,止血,改善腦缺血,抗氧化[5];抑菌,肝臟保護,神經系統保護,抗腫瘤[6]等藥理活性。通過了解枳術丸所含中藥的藥理作用,可以更好的研究枳術丸的現代臨床運用。

對於枳術丸來說,源自醫聖張仲景的枳術湯,但卻與枳術湯並駕齊驅,不相伯仲,後世醫家對它們都十分推崇。不僅如此,現代藥理對枳術丸復方的藥理研究也一直在努力。藥理研究表明,枳術丸具有使血糖降低,肝糖元升高,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腦的耐缺氧能力等藥理作用[7]。不僅如此,藥效實驗發現,枳術丸能夠改善消化既能紊亂導致的脾虛症狀,可增強胃排空和促進腸平滑肌的推進和蠕動,顯著增加食慾等藥效[8]。除此之外,枳術丸還具有解痙、幫助消化等藥理作用[9];調節胃腸功能,保護腸粘膜[10]等藥理作用。

近代醫家蔡陸仙指出,枳術丸「乃治脾虛食積生痰之方,凡中氣虛而有痰者,宜服之」,也就是說除了脾胃虛弱、食積氣阻之外,中虛有痰也可使用。枳術丸自創方以來,在臨床中的應用就不窄,隨著現代的臨床運用,發現枳術丸可用於治療老人消化道蠕動遲緩,脾虛便秘,厭食症,運動障礙型消化不良,賁門失弛緩症,老年習慣性便秘,胃下垂[10];化療後腹脹納差,小兒厭食症,胃潰瘍,便秘,胃反流性食管病,幽門螺桿菌陽性十二指腸潰瘍[11]等疾病。目前來說,臨床常用於治療小兒厭食症、功能性消化不良,加味可用於胃腸功能紊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術後單純性腸粘連[12]等疾患。

枳術丸創方迄今八百餘年,也產生了一些衍生方,但是原方先補虛扶正,後祛邪化滯,用藥溫和而不傷正,堪稱精良。誠如元代醫家王安道所說,枳術丸「雖曰消導,固有補益之意焉」,因此,枳術丸還是健脾消痞之要藥,是為「調養之方也」!而通過現代藥理的研究,可以發現枳術丸擁有著很強的藥效,只是現代臨床中,對於枳術丸的應用還不夠廣泛,仍待臨床進一步實踐驗證。

參考文獻

[1]王亞茜.從枳術丸中荷葉的應用淺析風藥在脾胃病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63):101.

[2]劉永進.枳術丸方義探析與臨床應用[J].現代中醫藥,2017,37(4):89-91.

[3]宋志前,呂署一,王 淳,等.枳術丸與枳術湯對比分析[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2009,15(10):780-781.

[4]夏文曉,張學順,梁彤.枳實和白朮及其配伍藥對的現代研究[J].中醫藥信息,2012,29(3):15-19.

[5]周麗霞,張娜娜.荷葉在心腦血管疾病防治中的應用研究[J].光明中醫,2017,32(1):151-154.

[6]李亦龍,尚鉑昊,王建輝,等.荷葉活性成分及其藥理功能研究進展[J].食品與機械,2022,38(12):218-225.

[7]閻惠勤,朱自平,苗愛榮.枳術丸的藥理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1991,7(1):8+4.

[8]徐小平.枳術丸的藥效學研究[J].陝西中醫學院學報,2000,23(2):43-44.

[9]梅學仁,申秀萍,王宇偉,等.枳術丸對胃腸道功能的影響[A].中國製藥工業藥理學會20周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南京: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02:122-124.

[10]李飛.中醫藥學高級叢書·方劑學(第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11]段曉華,暢洪昇.李東垣傳世名方[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3.

[12]李海燕.略述枳術丸的配伍與臨床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19):9-10+20.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神希園(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鑑),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207d42591862766581c1ba04e6448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