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趙樂
展覽現場
字體設計師與印刷師之間的友誼,是一種設計史中鮮少被歌頌的關係 — 透過梅拉諾藝術中心(Kunst Meran Merano Arte)策劃的新展覽「字體詩歌」(Typoésien),海因茨·懷布爾(Heinz Waibl)和齊格弗里德·霍爾里格爾(Siegfried Höllrigl)長達20餘年的合作就被聚焦於鎂光燈下,讓兩者在事業交集上所擦出的火花,成了「圍觀」熱點。
展覽現場
不過,追溯兩者的設計之路,起源並不一樣:海因茨(生於1931年)首先基於包浩斯美學和傳統手工製作的背景,並隨後在瑞士平面設計大師馬克斯·胡貝爾(Max Huber)的教導下,逐漸轉向了平面設計業。在經過米蘭和芝加哥等偉大設計重鎮的洗禮後,最終贏得「20世紀最重要的義大利平面設計代表人物之一」的美譽。在他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影響設計業最深的案子,皆來自於1954年-1961年之間,與卡斯蒂廖尼(Castiglioni)兄弟的合作。其中為義大利當時剛成立的年輕燈具品牌Flos所設計的標誌就是佳例。從這些早期的作品中,人們已可察覺到他對「超越」當下情況的慾望已逐漸成形。同時,他亦不想要被當代的「激進」和「裝飾性」風格所「侵蝕」,即便當時許多義大利平面設計師都趨之若鶩。
為Offizin S. 目錄製作的木製字母組合,1993
另一方面,齊格弗里德(生於1943年)自認是一個狂熱的讀者。「這或許是獻身於文學印刷業的先決條件之一。」他在義大利梅拉諾的波策爾伯格字體(Pötzelberger Typography)工坊里當了四年的學徒,並最終成為一名排字員和校對員。從工作坊走後,他先是在博爾扎諾成立了一家手工印刷工坊,然後在1987年轉移到梅拉諾。在1993年接觸到合作夥伴布麗吉特·瑪麗亞·威德納(Brigitte Maria Widner)後,其文學、字體和平面實驗室「Offizin S.」才得以成型。在意識到數字化技術將使手動排版在印刷業中逐漸消失時,他這家「實驗室」便開始不走尋常路,以剪紙、小冊子、日曆和限量書籍設計作主要設計媒介。與此同時,不忘初心的他亦引入了一台退役的手工印刷機,藉此為旗下印刷品注入高質感,最終享譽國際。
由藝術家塞爾吉奧·佩德羅基 (Sergio Pedrocchi)的標題,以木製字母作凸版印刷而成,2016
有趣的是,這次展覽標題乃結合了法語「字體」(Typographie)和「詩歌」(Poesie)之詞。它不僅完美地形容了海因茨和齊格弗里德兩人在合作中總是能以和諧、準確、平衡的美學態度來處理設計,還包含了齊格弗里德所扮演另一個角色:文學「圖像」與詩集出版者。從2006年到2013年間,Offizin S.就出版過 23 本圖文詩集,並自2016年開始,將101首詩歌轉化為海報系列。
Brionvega 廣告設計,1963
儘管海因茨和齊格弗里德的職業生涯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但從1995年開始,當他們在一場書籍獎項典禮上相識後,他們聚在一起合作的頻率就顯著地有所增加。已在米蘭成立工作室「Signo」多年的海因茨就記得,在第一次造訪齊格弗里德的「實驗室」時便對其氛圍和所用工具有所共鳴,讓他想起了職業生涯的最初:「進入其中,我的正常時間感和當下感就會被另一個時代的機器、程序和儀式的獨特節奏所沖淡。」確實,那光景如今還原封不動地存在於Valentin-Haller-Gasse街上的小店內。
「登記表(字體詩歌:獻給帕瑟河的七幅版畫)」,海因茨·懷布爾(Heinz Waibl)和齊格弗里德·霍爾里格爾(Siegfried Höllrigl)合作的作品,1997-2001
自此,他們倆便不時於梅拉諾會面,開始實驗起不同的印刷技巧。像展覽中的亮點之作「登記表」(Passerblätter)系列亦是在這個時期誕生。這些採用不同字母、顏色和大小完成的七件作品,展現出他們倆對於字體排列和順序的「玩法」是何等肆無忌憚,而且所有字體還都是以傳統的木頭和鉛製成。難以想像的是,此刻還正值蘋果公司iMac G3色彩電腦系列盛行的「千禧年」前後。已故德國字體設計師克特·威德曼(Kurt Weidemann)形容他們的合作:「好的字體不會追尋『可能性』,反而會要求『必要性』。」對於海因茨和齊格弗里德而言,在平面和通信技術充滿諸多可能性的當下,「登記表」的設計就希望能彰顯出這樣的理念,以避免傳統手工印刷的流失。」
為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德國學院開設的「凸版印刷理論與實踐」課程設計教科書書頁,1996
「印刷在珍貴紙張上的,不僅是字母和圖形,還是有形的力量。」齊格弗里德曾說道:「因此每張印刷品其實都是以有意識、明智和有力道的手勢而誕生的孩子。」顯然,在這系列作品中,齊格弗里德所擔任的印刷師角色,並不像當今的電腦程式和印表機般普及與「平面」。相反,在盡力滿足海因茨的平面和字體設計想法的同時,他亦需要「身體力行」,讓印刷品在完工後,仍遺留下油墨的香味,甚至還有如油畫般常見,讓作品充滿質感的「厚塗顏料」(Impasto)。
Catalogo Ricordi 目錄,1960
德國達達藝術家庫爾特 · 施維特斯(Kurt Schwitters)亦有所言:「創建關係是所有字體設計的目標。」因此,不管是海因茨的商業性設計,或齊格弗里德的藝術感海報,他們倆在處理字體設計方面所擁有的天賦,是他們倆惺惺相惜的原因。而最終產出的設計品,亦致力於尋求與觀者建立關係。也許,在這個「海因茨於2020年離世後」的最全面回顧展,以及「齊格弗里德在世以來」(他將於2023年8月迎來80歲生日)的首個回顧展中,一字排開的皆是義大利平面設計業中令人敬仰的作品。但其實更是值得歡慶的是,那擁有500年歷史的手工印刷技術,仍完好地傳承著,等待與「新粉絲」邂逅。
並且,有可能如海因茨和齊格弗里德那樣,催生出雋永的友誼。
文 Article / 趙樂 Zhao Le
圖 Pictures / 梅拉諾藝術中心 Kunst Meran Merano Arte
展覽攝影 / 哈特穆特·內格勒 Hartmut Näge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