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日本首屈一指的貓奴畫師,畫出了200年前的「貓間百態」!

2022-05-31     《藝術與設計》雜誌

原標題:他是日本首屈一指的貓奴畫師,畫出了200年前的「貓間百態」!

試問有誰不想讓自己在世界上留下痕跡呢?

現代的人用自拍去保存自己各種各樣的造型,力求每個看過的人都記住自己。

而對於早期的藝術家來說,自畫像就是最好的方式。

也許你記住了割掉一隻耳朵的後印象派畫家梵谷,記住了樂點亮西斯廷教堂天花板的米開朗基羅,或者是記住了鬍子永遠向上翹起的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

那麼當你看到下面這幅自畫像,你能辨別出這是哪位藝術家嗎?

你是否會疑惑:誒?這是自畫像嗎?為什麼只有背影?反而,貓才是主體吧!

這位連自畫像都讓貓搶盡風頭的畫家,名叫歌川國芳,是江戶末期的活躍畫師。

《貓之東海道五十三次》,1850年

這幅有著55隻貓的三折版畫,就是歌川國芳的作品。

其中的每一隻貓都代表著連接京都和東京的大道上的一個驛站。

琳琅滿目的貓咪以各種姿態,毫不拘束地舒展著自己的貓性。

每一隻貓都有自己的特徵,你乍一看以為每隻貓都一樣,但其實每一隻都有微妙的差別。

有的在抓耳撓腮仿佛犯了錯,有的在愜意的午後打盹,有的正在爬出籃筐張望著。

不出意料你一定會問我,既然是東海道五十三次,為什麼卻是五十五隻貓呢?

其實這幅畫是對歌川廣重的《東海道五十三次》的戲仿之作。

東海道沿途有53個宿場(驛站),為旅人提供馬棚、食物和住所。再包含起點的江戶和終點的京都,所以一共有55處景。

《東海道五十三次》 歌川廣重

歌川廣重通過每個宿場周圍的風景來凸顯其特徵,而歌川國芳則用貓來表現。

每一個驛站都被國芳用日語雙關的巧妙將貓咪聯繫起來。

在上圖左上角處標著第41站「宮」。日語中,「宮」的發音與「親」相似,而「親」意為「父母親」。

所以,這個驛站就被描畫為兩隻小貓依偎著它們的媽媽。原本單調的驛站名也突然溫馨起來。

再比如上圖右側,是第51站名為「石部」,在日語中與「ミじめ」相似,而後者意為「悲慘」。

為了描繪這個場景,國芳把這個驛站畫成了一隻外形悽慘的貓。

它肢體孱弱,毛髮粗糙,正在齜牙咧嘴的發出慘叫。

在日文中「日本橋」的發音,近似於「兩條幹涉鰹魚」的音。

所以這一站出現的就這隻拿著兩條幹涉鰹魚的貓咪。

貓咪逮到食物的小貪婪和小野心,被歌川國芳表現的淋漓盡致。

儘管這些雙關語的樂趣在翻譯中有所損失,但人們仍然能夠輕易想像出,這些畫對於熟悉東海道的日語者而言有多麼奇妙可愛。

這一系列聯想都讓人為歌川國芳的幽默巧思,感到欽佩和不禁漾起微笑。

《初雪の戲游》,作於1847到1852年間

能把貓咪描繪的如此傳神,想必你已感受到國芳對於貓的狂熱。

據其弟子稱,國芳有一本「貓書」詳細描述自己養過的貓。

他不僅畫室作坊里到處養貓,連作畫時懷裡也抱著貓。甚至還為死去的貓設立了祭壇。

不過,別看貓咪現在人見人愛,在當時的時代並沒很受寵。

而畫家的作品更是受著方方面面的束縛。

國芳著作《浣女》

他出身於普通的絲綢染坊家庭,本名井草孫三郎,幼名芳三郎。

毫無身世背景的歌川國芳,想要畫出名幾乎只能看天命。

和歌川派其他畫家一樣,他開始是創作繪畫,但生意不佳,幾年後不得不以修理榻榻米為生。

在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江戶時代,你要想出名,要想銷量好,必須先從追逐潮流開始。

而當時的流行趨向就是新興的享樂主義文化。

人們喜歡漂亮的藝妓,喜歡妖嬈又得體的歌舞伎,還收藏旅行畫、相撲力士肖像,甚至是春宮圖。

《通俗水滸傳豪傑百八人》中的兩幅畫

終於,摸准了套路的國芳,靠著一系列基於流行武士傳說創作的插畫,成功了。

1827年開始創作著名的水滸傳豪傑百八人系列。30年代早期工于山水、40年代創作了大量美人繪和武者絵。

《日本馱右衛門貓之古事》,1835年

隨著名聲漸漸大了起來,國芳有了更多的繪畫空間。

不必再擔心飯碗問題的他,畫作題材廣泛,無所不包。

從風景畫到動物,再到幽冥鬼事,以及時興的歌舞伎劇院裡的場景。

他終於可以光明正大,把對貓咪的愛灌進工作。

於是許多他的佳作里,都出現了貓咪的身影。

左圖:《百物語》中的「貓和金魚」,1839年 右圖:《四隻不同姿態的貓》,1861年

面對魚缸里的金魚,毫不掩飾露出的凶蠻也好;

面對用小木錘調戲它的主人,露出的欲拒還迎的姿態也罷。

貓咪的每一面都被國芳畫下。

《鼠よけの貓》,1841年

雖然只是一幅簡單的貓的畫像,但卻可以用來驅趕偷吃家米的老鼠,可以說是護身符般的存在。

栩栩如生的貓咪炯炯有神,還有哪只老鼠敢接近?

如果你覺得這些描繪只要是喜歡貓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話,那麼國芳還有自己一套獨特新奇的繪貓方式——

他的系列畫作《貓の當字》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

在這個作品中,他把貓組合成各種日語假名拼出不同種類魚的名字。

《鲶魚》(なまず),1841年

《章魚》(たこ),1841年

《河豚》(ふぐ ),1841年

都說畫家的作品就是對自己的表現。這些貓咪無憂無慮、頑皮幽默的感覺,似乎恰恰也是歌川國芳的處世態度。

所以當1840年代早期,德川幕府為重塑權威發起天保改革,禁止描繪歌舞伎、藝伎和妓女之時,國芳依舊能巧妙的與之拮抗存活。

《流行貓のおも入》,1830-1844年

為了繞過這種審查,國芳用動物的形態描繪著名的歌舞伎演員。

而且通常動物身上都有一些細微的線索,暗示著演員的真身。

《おぼろ月貓の盛》,1846年

來到吉原尋歡作樂的客人,也都被貓咪取代了面貌。

按捺不住的躁動,欲擒故縱的眼神,看好戲的路人貓,追隨花魁的名貓。

每一隻貓都不是過客。

《貓のけいこ》,1841年

即使是貓咪,我也很繁忙的呢。練習樂器什麼的也少不了。

因為在貓的世界裡,也要琴棋書畫樣樣在行,這樣的貓才吃香哦。

誰沒點娛樂生活?三缺一打不了麻將沒關係,

我們可以喝酒猜拳。懲罰起來也是一本正經的呢。

《流行貓の曲手まり》

《流行貓の曲鞠》,1841年

這是以因球類雜技出色而人氣一時的菊川國丸為原型的一幅畫。

手臂滾球、膝蓋顛球、後背頂球,這些姿勢貓咪全都演繹給你看。每一隻都是出色的雜技表演者。

《流行貓じゃらし》,1841年

彈著三味線的端坐貓咪,身穿魚骨和墨魚花紋的和服;而手舞足蹈跳得正歡的貓咪穿的則是鈴鐺花紋的和服。

全都是些貓咪的好物。

貓の妙術,1853年

雖然不是擬人化,但這貓咪卻是迷之人模人樣。

成功捕獲大老鼠的貓老師,正向武藝人講授武術的真髓。

貓老師,笑容威嚴不玩笑。

他對貓的姿態觀察細緻、筆觸敏銳,雖然畫貓,但實則以貓為載體,來表現當時江戶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

他筆下的貓咪不純情、不賣萌,而是三兩筆勾勒,一二種入色,以精鍊的筆觸描出貓最平常的百態:

賴床鬥毆、嗝氣打屁、偷魚耍賴,統統入畫來。

而對於貓的不僅在江戶時代,當代人如今多了一個愛好叫「吸貓」,大大小小的貓咖的數量也越來越多。

似乎貓變成一種心靈的寄託,只要和貓玩耍膩歪上一會兒,就能忘卻一天的疲憊煩惱。

人們覺得貓可以「招財」

這源於很久以前,一個窮苦寡婦養了一隻貓,沒有經濟來源的她最終離開了老家和她的貓。後來貓託夢給她,只要做一個它的雕像,必定福德全來。老嫗如實照做並供奉雕像,竟真的日漸好轉。

久而久之口口相傳,便有了招財貓一說。

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我是貓》(吾輩は貓である)中,更是把貓人格化,借貓之口來發泄對社會黑暗的諷刺與不滿。

在日本和歌山有個叫貴志的小車站,站長甚至是一隻叫做TAMA的貓。在 2013 年它甚至被任命為鐵路公司的副主席。

不僅在日本有著深厚的貓咪情結,經西班牙親和基金會調查,甚至有31%的西班牙人認為自己的寵物貓比朋友還重要。

在埃及,貓甚至被認為是神的化身。如果一隻家養的貓不幸死去,全家人都要把眉毛剃掉來表示哀悼。

即便你是一個不喜貓者,看到這裡你也必能感受到貓在全世界都有著不簡單的地位。

不只是被用來擺拍和調戲的動物,它還有更多的神秘、妖嬈和靈性。

那麼再來看一遍這幅自畫像。

畫中的歌川國芳背身跽坐,矮機上幾冊書與松木盆栽,身邊有煙袋、毛巾和貓咪。

墊上睡著一隻虎紋貓,黑白貓臥著正在舔毛,左側三隻乳貓安心入眠。

於是你不會再疑惑為什麼他不選擇露臉。

因為所有的一切,都已寄託於貓。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名利場藝術

版權聲明:【除原創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圖片、視頻及音樂屬於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內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標註錯誤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並與我們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我們將及時處理,共同維護良好的網絡創作環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b2606c1fd832e16b06ea7436e70f3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