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轉角,時代的路口

2022-07-01     《藝術與設計》雜誌

原標題:社會的轉角,時代的路口

在經歷了延期開幕等一系列重大調整之後,第13屆聖保羅國際建築設計雙年展(13th InternationalArchitecture Biennale of S?o Paulo)在5月下旬終於正式開啟了大幕。最初,本屆雙年展的主題被主辦方定義為「重構」(Reconstruction),意在展現全球疫情期間,重建、重塑和更新社會群體及其家庭空間之間、公眾與公共空間之間,以及個人和職業場所之間,存在於一個相對封閉和相對群聚的空間中的關係。而在雙年展開幕前一年,雙年展的主題在聯合策展人團隊的「重構」中,最終定義為「交叉」(Crossings)。在聯合策展人團隊的釋義中「交叉」蘊含了「重構」的意味,在人與時代交匯的過程中,人所棲居的城市和建築在不斷地被重新構造,這反映出族群、國家和社會歷史中,生存、生活形態與建築、城市規劃之間的交叉和交互。

雙年展開幕海報,隱喻社區間紛繁複雜的交叉,以及它們所共同構成的社會肌理

對於巴西社會來說,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到來無疑帶來了巨 大的變化。在 這 期間,不同的社群、階層、地域之間,不平等的狀況顯著加劇。在城市和建築專家的眼中,這又帶來了人們在空間上的不平等。在巴西過去的歷史上,種族主義、殖民主義、性別歧視、專制統治、階層壓迫……這些都曾經給人們帶來難以磨滅的傷痛,同時留下了揭示著不平等的空間印跡。至今尚可見在救世主巨像之下,一牆之隔,一邊是富人的樂園,一邊是貧民的樊籠。疫情之下,拉美的這片大地仿佛又到了一個新的轉向的交叉路口,而雙年展試圖將自己作為重新塑造人與城市形態之間關係的倡議者、協調者,努力在眾人面前發聲,以建築再現歷史的記憶,訴說自己的觀點。

熱帶雨林中的造紙工業水處理廠

巴西的非裔歷史學家瑪麗亞·比阿特麗斯·那西門托(Maria Beatriz Nascimento)對巴西本國殖民地歷史和移民的歷史痕跡進行了大量細緻的研究,也考查了世界範圍內移民情況的變化,在上世紀70年代提出了「交叉」的概念,並在這個概念下致力於促進改善巴西政府對非裔族群的政治環境和種族政策。雙年展的策展團隊便運用了這個概念,將「交叉」賦予更多的連接的意義。比如:橋樑連接河川的兩岸、樓梯連接兩個樓層。而在更為宏大的層面,策展團隊認為類似「被綁架的非洲人民被迫從原籍國遷徙,逃到基隆布或從農村遷移到城市」,人群基於共有的經歷、記憶和身份,身體和土地連接在一起,而建築有型的狀貌則照映出關於族群身份與認同的輪廓。

巴西城市更新中帶來的社區肌理變化和轉向

比阿特麗斯·那西門托在為電影《奧日》(Ori)所作的旁白中說:「需要圖像恢復身份,它必須變得可見,因為一個人的面孔是另一個人的反映,一個人的身體是另一個人的反映,每個人都是所有身體的反映。變得不可見是身份喪失的根源。」這種信念使本屆聖保羅國際建築雙年展致力於運用大量不同的方式進行理念的傳遞,譬如展覽中的照片,視覺化的裝置作品,還有在城市中的真實街巷建築。用比阿特麗斯的觀點來看,這種存在於巴西族群中的交叉目前仍然存在著,而抹去這種存在的意圖和力量也很明顯,不能只是通過沉默的敘述,讓身份的意識走向虛無和消亡。

將廢棄房屋改造成為經濟與合用的房屋出租給居民的實驗項目

雙年展中,策展團隊以不同的方式展現出一個共同的理念,那就是:「巴西城市的城市結構是以碎片化、不連續性和同時性為標誌的結構,無論是物理上的還是象徵性的。這些織物的起源植根於殖民化的暴力過程,也代表了重新詮釋祖先集體記憶的機會。」這些記憶通過已經存在於人們生活中的建築與城市規劃、藝術家的影像與裝置作品等不同的方式被喚起。關於族群對於全社會、人對於城市建築之間的種種集體意識,在巴西的不同社會爭端中交匯,而這些集體的意識又都在建築的敘事中交織在一起。

帕拉伊索波利斯街頭景象

策展團隊不僅把目光集中在巴西本地,還放眼更為廣闊的國際社會。作為全球化初期就受到三角貿易和殖民活動影響的地區,巴西雨林中的原住民和沿海現代都會中葡裔、非裔、日裔等具有不同血統的人們在居住空間和生活形態上的迥異,不時讓這個國家的人想起在社會轉角的那一邊,還有一群人以完全不同的方式生活著。受邀參展的建築師和藝術家中,有來自安哥拉的建築師和藝術家團體班加·諾撒(Banga Nossa)、來自法國的建築師克里斯多福·於 但(ChristopheHutin)、來自奈及利亞同時活躍在英國的建築與城市開發專家德勒 · 阿德亞摩(D e l eAdeyamo)、來自布吉納法索的剛剛獲得普里茲克獲獎建築師弗朗西斯·凱雷(Francis Kéré)。另外還有來自北美和拉丁美洲其他國家不同形態的作品。

居民參與當地保障低收入家庭的社會項目

寰宇之內,各處的人都在一個命運共同體之中。從空間的角度看,不同的族群不可避免地會在社區的轉角中相遇,產生不同的關係。從時間的層面看,整個社會又何嘗不是在時代的路口中決定著自己的走向。在這次的聖保羅國際建築設計雙年展中,策展團隊和參展建築師、藝術家們,試圖以視覺和體驗的方式,喚醒人們往昔關於不平等和碰撞的身體記憶。這樣,在社會發展的轉角,在時代前進的路口,會多一分向善的力量,推動世界打破更多的枷鎖,走向一個同享自由、和平與繁榮的交叉點。(編輯:九月)

文 Article / 黃巍鋒 Wayne Hwang

圖 Pictures / 聖保羅國際建築設計雙年展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Bienalle of São Paulo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3c4e5789d64125471dd9315b01cd5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