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 風雲變幻
1 | 沒有良好的公司結構,業務就沒有了載體 |
2 | 成立公司:一場諮詢引發的新東方變革 |
3 | 合伙人之間,股權如何進行分配 |
4 | 從合伙人到股東,再到職業經理人,一場艱難的歷程 |
5 | 定心丸:給股權定價 |
6 | 引進外部投資人的是是非非 |
7 | 我是用什麼心態來對待變革中職位的起起伏伏的 |
8 | 盧躍剛對新東方穩定起到的作用 |
最後一節要跟大家講的,就是我的一個好朋友,也是新東方的好朋友——盧躍剛。在前面所講的內容中,我沒有講到盧躍剛。其實盧躍剛是2001年進入新東方,在新東方蹲點蹲了兩年。差不多在2003年,新東方內部結構改造進行了一半、已經快接近尾聲的時候,盧躍剛離開了新東方。
盧躍剛怎麼來到新東方的呢?他是什麼人呢?盧躍剛來新東方是一個編外身份,他並不是新東方的員工,也不是新東方的管理者。盧躍剛當時是《中國青年報》最主要的記者,他寫過很多報告文學,像《大國寡民》,在中國產生了重大影響。盧躍剛是一個社會問題的批判者,也是一個非常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人。
在2000年左右,《中青報》發了一篇有關新東方的報道,就是一批中國教育界的人,用非常好的勵志精神激勵年輕人成長的一個報道。這個報道《讀者文摘》還轉載了,成了當時新東方的第一次品牌宣傳。因為徐小平特別喜歡搞宣傳,後來《中國合伙人》這部電影也是他弄出來的。徐小平就有一個想法,他覺得應該讓《中青報》對新東方進行系列的深度報道,最好能夠給新東方帶來全國性的效益。
後來盧躍剛還帶過來了另外一個記者,叫岡棟俊,後來也跟新東方有密切關係,變成了新東方公關部的老總。我們希望盧躍剛來到新東方以後,考察新東方的這些人,寫一篇讚美新東方的傳記。這個傳記就寫新東方從創立開始,到這幫人回國發展,他們多麼的偉光正,寫出一個讚美性的傳記來。當時中國也流行給各個企業寫讚美性的傳記。
但是盧躍剛這個人的天性,肯定不是寫讚美性的傳記,他說:「我肯定是獨立思考,我來跟你們打交道以後,來判斷到底怎麼樣寫,你們必須要有兩個要素。」盧躍剛是寫傳記、紀事文學很厲害的一個人,曾經有另外兩家企業也邀請他去寫企業傳記,但提出的要求是必須讚揚企業、不能詆毀企業,寫的稿子必須企業審過了才能發表,不能獨立發表,結果他一概拒絕。
盧躍剛來了之後,就提出這兩個要求:「第一,我可以來考察你們,也可能寫你們,當然寫不寫我自己決定,但是你們不能干預我的獨立判斷和思考。第二,我的稿子寫完了任何人都不能看,就是我發表。就只有這兩個要求。」
當時徐小平、王強我們都信心滿滿,覺得他要寫的話,憑著我們這些人的光輝形象,怎麼也得寫個好的吧!沒想到機緣巧合,他進來的同時,剛好王明夫的諮詢團隊也過來,說新東方值50個億,既開啟了新東方的資本財富夢想之路,也打開了新東方潘多拉的盒子。沒想到兩年多里,盧躍剛完整地記錄了新東方整個的爭吵過程,什麼光輝形象都沒有了。
但是盧躍剛在中間起到了一個作用,因為他要寫書,當時我們說不讓他寫,他就要去跟每一個人交流,所以他就變成了我們新東方每一個人的朋友。我跟徐小平對抗,跟王強對抗,他們跟我對抗,話沒法說,就去跟盧躍剛說;我對王強、徐小平的觀點和意見,我也可以跟盧躍剛說。
所以盧躍剛作為一個第三者,就變成了兩個角色。第一,充分地了解我們每個人心裡在想什麼。第二,變成了我們這些人的緩衝,也意味著我們可以找第三方去傾訴,而不至於互相之間直接硬碰硬地就開始打架,使我們有了一個緩衝地帶。
有的時候,比如說,盧躍剛能夠明確地來告訴我說:「小平太情緒化了,情緒化的東西是完全不作數的,只要你情緒化就是錯的。」他也可以說:「俞敏洪,這件事情你應該理性地對待,以這樣的方式來對待。」
所以,盧躍剛成為了新東方內部衝突的第三方,因為他在這裡面沒有個人的利益關係,也沒有任何人會認為他說的話是偏向於任何一方,大家也都願意去跟他聊。這樣一來,盧躍剛就成了新東方這兩年多利益糾葛、組織結構改造過程中的緩衝,成了新東方人一個極大的安慰,也成了新東方傾訴的對象。
其實我對盧躍剛特別感激,為什麼呢?如果沒有他的話,新東方極有可能最後就打散架了,因為這些人互相之間沒有任何可以緩衝、可以傾訴的對象,只能硬碰硬地對著干。
當我們坐在一起開會的時候,有盧躍剛坐在邊上,大家還有另外一個感覺。因為知道他在寫書,而且最後我們已經發現這部書他是非寫不可的了,因為他不在乎這個企業本身做得好不好,他在乎企業內部的鬥爭和矛盾,以及是怎麼解決的,他對這個東西超級感興趣。所以大家馬上就知道,只要盧躍剛在的場合,你開會一定要理性,因為你的任何爆發、任何不講道理,到最後一定會被他記錄到書里去。
後來我常常說,盧躍剛是老天派過來的,使新東方這幫人最後得到一個平安的解決。儘管他對商業的邏輯和上市公司的規範、規矩也並不是懂太多,但他畢竟對很多企業進行了商業報道,也看過很多企業的發展,對我們來說,還起到了另外一方的諮詢作用。
(《東方馬車》封面)
到了2003的時候,盧躍剛用了差不多四個月的時間,把這本書給寫出來了,名字就叫做《東方馬車》,當時印了10萬冊,很快就賣完了,現在在市場上已經買不到了。
之前我們說好了,不給任何人看的,出版以後大家都去看這本書,看完以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每個人都覺得沒有把自己的正面形象充分地表達出來。我其實無所謂,因為我是主角,但是徐小平、王強,包括胡敏等,看了以後都覺得,這本書把他們的形象描寫得不行。因為跟盧躍剛的關係都還不錯,後來就說這本書就不要再版了。
其實這件事情後來就引發了《中國合伙人》這部電影,為什麼呢?因為《中國合伙人》這部電影最初的劇本是徐小平寫的,徐小平寫這個劇本,就是希望把每個人的形象能夠充分地體現出來。如果看過《中國合伙人》這部電影,大家會發現一個特點,就是主角成東青,實際上就是我,把我的弱點突出得比優點更加重要,而把其他幾個角色的優點,突出得比弱點更加重要。在某種意義上,實際就是為了對《東方馬車》進行一個補充和糾正。
後來新東方越來越有名以後,出版社不斷地要求重印《東方馬車》。到今天還沒有重印,是因為盧躍剛比較講義氣,覺得既然這些哥們兒覺得他們的形象不是那麼高大上、不是那麼滿意,那這個事情也就到此為止。
這就是盧躍剛對新東方的發展起到的重大作用。他穩定了新東方人的情緒、分析新東方人的行為,並且參與新東方的活動,起到了為新東方緩解矛盾的作用,使新東方得以在近三年的改革過程中間能夠平穩地度過。
所以在這兒,我借著這個鏡頭還要向盧躍剛表示感謝!今天第四講的內容就全部講到這裡,下次我們第五講再見。
7月-9月,「老俞閒話」將在80天的時間裡,連載《蛋殼來了》APP上的「新東方成長曆程」音頻課程和由此出版的新書《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文字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