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開課丨4-3合伙人之間,股權如何進行分配

2019-07-29     俞敏洪

第四講 風雲變幻

1

沒有良好的公司結構,業務就沒有了載體

2

成立公司:一場諮詢引發的新東方變革

3

合伙人之間,股權如何進行分配

4

從合伙人到股東,再到職業經理人,一場艱難的歷程

5

定心丸:給股權定價

6

引進外部投資人的是是非非

7

我是用什麼心態來對待變革中職位的起起伏伏的

8

盧躍剛對新東方穩定起到的作用

東方人公司怎麼換成新東方公司的呢?

又過了差不多一年,我們去跟工商局反覆磋商:你看我們新東方是一個很有名的教育品牌吧,我們的總公司必須跟下面的學校名稱一致,這樣我們到全國各地去辦學校,才能叫新東方學校,而且教育局給我們新東方這個牌子,已經給了十年了,毫無疑問,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正常的行為。

後來工商局考慮到了新東方的品牌要素,也因為當時我在江湖上已經有了點小名氣,最後終於同意,把「東方人」三個字改成了「新東方」,就有了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公司。

當時註冊的時候,新東方內部還有爭論說:「我們就是干教育的,你加個科技幹什麼?」

後來我說:「未來的發展方向,教育一定會跟科技結合的,所以最好把『科技』兩個字也放進去。否則未來你再去加,說不定就很難了。」

這就是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的來源。

公司成立以後,緊接著就要分配股權了,這是最大的一步。

新東方是一個後置概念。現在的創業公司比較好做,一上來就把股權先分配了,再有新人進來,再有新的期權,最後投資者進來,再稀釋股權,再增發。現在聽上去好像好簡單,就是一個正常的商業流程,但是在2001年左右,這件事情是非常複雜的。

什麼增資,什麼股權分配,什麼期權概念,當時中國幾乎都沒有,這樣就變成了一個後置概念。就是說,我們成立了公司,原來有新東方,新東方是大家承包的,股權是不清晰的,現在就要倒過來分配。

倒過來分配是什麼概念呢?當時的新東方,我們認為貢獻比較重大的人有11個,我們就在11個人中間進行分配,其他的老師先放到一邊。那麼這個分配,就要對過去做的貢獻來進行評價,因為要有對過去做出的貢獻的評價,才能確定我們未來的權益問題,所以大家就討論。

剛開始誰都不願意說我應該拿多少,我也不好說。其實當時我要強勢一點,我拿個百分之六七十,估計大家還是會同意的,但我想這幫哥們在一起乾了六七年,如果我一上來就說要拿百分之六七十,他們不就會很失望嘛,變成他們小頭而我大頭了。

所以討論的時候,我就第一個表態:我可以放棄控股權,就是說我可以拿到最多49%,剩下的51%大家可以分配。

後來諮詢公司就說:「俞老師不行,你不能放棄控股權,因為現在你們之間的關係就比較複雜,萬一你放棄控股權了,他們一投票, 51%的股票加起來,把你給轟走了,那新東方就不是你的了,所以你不能放棄控股權,無論如何你要占到51%以上。」

我說:「第一我不認為如果我放棄了控股權,他們就會把我給轟走。」當然這句話後來其實實現了,他們真的把我轟走了。「第二,如果管理新東方要靠控股權才能管好的話,我覺得我就沒必要在新東方乾了吧。」

後來我說:「這樣,我做兩件事情,第一個,新東方未來的大發展一定不只是我們這些人,股份化以後,一定會有新人,新人進來要拿股份,所以我們就留10%的股權給未來的人,不要我們全分光了。」

因為當時像去上海的周成剛、李國富,還有已經出來的陳向東老師,他們完全不在這11個人之內,我覺得這些人未來也應該要有股權。當時新東方也沒有期權增發計劃,所以我說留出10%,大家同意不同意?大家說這個可以。

我說:「好,這個10%就算我拿出來的。我本來應該拿55%,大家沒有意見對吧?那我把55%中的10%拿出來,我個人持有45%,剩下的45%你們來分配吧。」這樣一來,大家覺得挺好,現在就討論分配,就變成了大家根據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才華和過去為新東方做的貢獻,來討論一個數據。

後來討論了差不多一夜,終於拿出了一個大家相對滿意的方案。這11個人,每人都拿到了一定的股權,王強、徐小平拿得多一點,當時他們每人拿到了差不多10%,剩下的有6%的、4%的、2%的,也有0.5%的。

當時新東方的總公司要註冊,大家說我們也沒什麼錢,你就去註冊吧,所以我就去註冊了一個1000萬人民幣的新東方總公司。當時大家討論說,未來我們要上市,就是股份化公司,要按股權計算,不按百分比計算的,就是每人持有多少股,這樣以後再增發股票會好算嘛。所以我們就說把新東方變成一億股,那麼1000萬的話,相當於一股一毛錢。

後來新東方到美國去上市,還是按照原始股一億股計算,就是從這個地方來的。當然,新東方去上市的時候,已經從註冊資本的一毛錢一股,變成了接近五美元一股。

這樣,新東方就開啟了股份制公司,以及股權激勵的路徑。這個也是在教育領域中第一次出現。在此之前,中國所有的教育都是跟公司沒有關係的,新東方做了一個公司的嫁接。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就是說公司是在這兒,但學校是在另一邊,學校和公司是沒有關係的。公司就是一個空殼公司,大家拿了公司的股權,但公司沒有一分錢的營業收入,所有的營業收入都在學校,而學校不允許股份化。本質上,新東方學校的權益100%還在我,因為那時候的教育都只允許一個人當法人代表,也只允許一個人當舉辦人,這就形成了後面新東方總公司和學校之間矛盾的開始。

7月-9月,「老俞閒話」將在80天的時間裡,連載《蛋殼來了》APP上的「新東方成長曆程」音頻課程和由此出版的新書《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文字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OmTRGwB8g2yegNDIkoF.html